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21世纪全球进入老龄化阶段,从1950年到1980年,全球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增加了50%以上,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还会再增加一半以上。我国大部分城市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老龄化阶段。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43亿,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4亿,占人口总数的11.2%。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给老年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老年人 药用制剂 联合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 简介:目的评估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623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接受外科治疗。根据回顾性资料和随访结果,建立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术前变量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8例(1.3%)患者院内死亡。593例(95.2%)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2±30个月(3~150个月),1年、5年、8年生存为98.3%、90%、87.4%;75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性死亡,因缺血性脑卒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1年、5年、8年终点事件免除为94.6%、77.6%、68%;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5%(HR=6.65,P〈0.00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HR=2.91,P=0.014),术前房颤(HR=2.53,P=0.001),严重冠心病(HR=1.98,P=0.025)和年龄≥50岁(HR=1.88,P=0.018)影响预后。结论除了先前报道的年龄≥50岁和术前房颤外,本研究显示射血分数〈55%、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严重冠心病也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外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外科 不良事件 风险因子
  • 简介:吸收不良是指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障碍。它不同于营养不良,后者是指摄入的食物量不足。吸收不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标签: 吸收不良 胃肠道 营养物质 胰腺疾病
  • 简介:<正>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卡介苗接种和阳转偏低,影响了预防效果。接种和阳转低的原因接种低的主要原因:1.未实行新生儿接种制度。2.未坚持常年或定期接种。3.儿童流动性大,易错过接种机会。4.部分群众对接种有顾虑。5.接种单位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接种任务。阳转低的主要原因:1.疫苗效价低。2.接种剂量不足、部位不准、深浅不适,卡介苗易沉淀,部分被种者得不到足量活菌。3.少数儿童对卡介苗反应性低。4.受其他疫苗接种的影响。5.结素试验易出现假阴性,试验所得的阳转往往低于实际阳转

  • 标签: 阳转率 卡介苗接种率 疫苗接种 预防效果 新生儿 结素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何种气管插管方式(经口或经鼻)更适合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到2015年间175名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年龄在22天~12月之间,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口腔插管组(n=100)和经鼻腔插管组(n=75)。排除标准:21三体综合征患儿;鼻息肉、鼻咽部血管瘤、鼻中隔偏曲患儿;小下颌患儿。统计经口腔插管组和经鼻腔插管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低氧血症、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术中气管导管移位、鼻出血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例数。结果经口腔和经鼻腔气管插管两组病人低氧血症和气管导管移位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口腔气管插管组诱导期间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和鼻出血发生较经鼻腔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使用不带套囊气管导管会增加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和术后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机率,且经鼻腔比经口腔发生更高;经鼻腔插管且使用带套囊气管导管鼻出血机率最高。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方式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更具有优势;如果术后需长时间呼气末正压通气,带套囊气管导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标签: 经口腔气管插管 经鼻腔气管插管 带套囊气管导管 不带套囊气管导管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 简介:“营养不良”与“营养不足”经常是不确定的和互相转换的。营养不良是与所有适当的和最佳的营养状况相反的情况,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肥胖是营养不良的一种形式)。营养不足常是指一般的营养缺乏的状况,也暗示摄食不足。

  • 标签: 营养不良 维生素 肠道功能紊乱 肠功能
  • 简介:<正>我国结核病控制进入一个新时期。卫生部提出了90年代我国卫生工作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和农村卫生,其中结核病控制被列为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份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表明结核病控制在我国卫生工作中,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91年卫生部颁发了"1991—200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新时期 发现率 治愈率 结核病防治 技术政策
  • 简介:胃肠运动障碍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糖尿病性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等,在临床上较常见。这类疾病发病原因尚不太清楚,包括胃肠道收缩无力、节律混乱以及收缩方向异常等,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胀等。治疗上主要是使用胃肠动力药来提高胃肠道的张力,协调器官之间的运动,从而达到改善和减轻胃肠运动障碍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胃动力药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由于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受体的选择性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明显不同。本文就胃肠动力药的不良反应做一概述。1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1.1胃复安这是较早用作胃肠动力药的药物,是多

  • 标签: 动力药 胃肠动力 药不良反应
  • 简介:<正>利培酮(risperidone)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大量的双盲对照试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其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对其它精神障碍也有效。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有不少作者陆续报道该药的一些副作用,现综述如下。1神经系统1.1癫痫陆健报道一女性,19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4mg/d,于第36d、38d两次出现突然跌倒在地,口吐白沫,两眼上翻伴四肢抽搐,面色青紫等现象。症状持续0.5~1.5分钟,醒后觉乏力,

  • 标签: 不良反应 传统抗精神病药 四肢抽搐 面色青紫 血管神经性水肿 双盲对照
  • 简介: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病人常有临床异常和功能异常发生,这种异常表现可能是抗结核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与该药品无关,有研究报告一组服异烟肼,另一组服安慰剂,结果安慰剂组中也有20%发生异常表现。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品 功能异常 化疗过程 安慰剂 异烟肼
  • 简介: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采用双盲双模拟法,选择FD病人30例为治疗组,予理气复胃口服液(四川正大药物研究所提供)加莫沙比利模拟片治疗:30例为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加理气复胃口服液模拟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96%(P〉0.05);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理气复胃口服液 治疗组 Ⅱ期临床试验 药物研究所 模拟法
  • 简介:结核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结核药品的联合使用。每一种抗结核药品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对每一种抗结核药品特性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和预防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和关键,应该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品 结核病患者 联合使用 医务人员
  • 简介:<正>调查282对患者和对照。患者组轻中度痴呆238例,重度痴呆44例。发病年龄(76.0±8.2)岁。在40~49、50~59,60~69、≥70岁,患者组参加娱乐活动的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与≥40岁不参加娱乐活动者相比,≥40岁参加活动的量每增加1次年,与原娱乐活动量者相比,比值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重度痴呆 中度痴呆 活动量 生活事件 发病年龄
  • 简介: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

  • 标签: 替格瑞洛 硫酸氢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缺血事件
  • 简介: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不间断用药半年以上,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s),而影响结核病的防治。要全面了解并注意观察结核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使病人能够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结核病 治疗 慢性传染病 抗结核药物 身体健康
  • 简介:控制结核病耐药性的最重要措施是了解对至少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性的新的病例数。治疗这些耐多种药物的结核病例(MDR)TB需要从标准的短疗程方案开始。

  • 标签: 全球 耐多种药物 结核病 发生率 耐药性
  • 简介:<正>中心登记工作,已成为结核病防治机构在结防工作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结防工作者熟知,在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新登记肺结核病人中,包含两类新病例来源,一是新发病肺结核病例,另一是已治愈取消登记后的复发肺结核病例。

  • 标签: 新登记率 肺结核菌阳 复发率 结核病防治 肺结核病人 新病例
  • 简介:<正>当今,WHO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之一,是治愈已被发现的新发涂阳病人。在缺少感染和发病资料的情况下,新发涂阳新登记成为监测结核病疫情和评价病人发现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全国和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新发涂阳病人的

  • 标签: 涂阳新登记率 新发涂阳 新发病例 登记标准 结核病控制 世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