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胰腺癌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6年本院收治55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以腹痛、黄疽、上腹不适最常见;入院时主要症状体征是腹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上腹压痛、黄疽、腹部肿块和肝肿大。胰腺癌CA199、CA125、CEA、US、CT、MRI和ERCP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5%、59.1%、27.3%、79.1%、83.3%、97.1%、77.8%。结论:恰当联合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可能有帮助。

  • 标签: 胰腺癌 肿瘤标志物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栓塞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辅助检查结果呈多样性改变。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辅助检查结果呈多样性,易误诊。提高对肺栓塞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完善特异性检查,及时正确治疗,才能降低肺栓塞误诊率、病死率。

  • 标签: 急性 肺栓塞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9胆心综合征病例临床资料。结果:胆心综合征病人对扩冠、抗心律失常治疗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后,其心脏情况和心电图异常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胆心综合征有效方法。

  • 标签: 胆心综合征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结肠、直肠破裂等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期间113结肠、直肠破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确诊103,110结肠、直肠破裂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应用全胃肠道灌洗,腹腔清创,术后上下双管减压,结合营养评估营养支持,限制性液体复苏,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结肠、直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是可行

  • 标签: 结肠 直肠 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肝破裂伤超声结果与CT表现,评价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急性肝破裂伤超声结果与CT扫描图像资料.结果:23采用非手术治疗后随访、33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相符.结论:CT对急性肝破裂伤评价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对病变检出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肝破裂伤 CT检查 影像学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 简介:海洛因是吗啡二乙酰衍生物,在体内迅速水解为单乙酰吗啡和吗啡,其效价与成瘾性均为吗啡2~3倍.吗啡对一般人致死剂量是300mg[1],海洛因水溶性比吗啡更大,吸收更快,并且也有一定脂溶性,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进入机体其他任何角落.吸收过量会引起呼吸高度抑制,甚至呼吸停止.

  • 标签: 中毒者急救 例海洛因 失败中毒者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头痛54,意识障碍29,呕吐29,抽搐14,失语11,肢瘫12,视乳头水肿8,脑疝5。影像学显示梗塞位于内囊29,放射冠区12,颞叶9,额叶5,丘脑、豆状核和脑干各2,枕叶和小脑各1,多发6。治疗结果按GOS分级:良好35残13,重残5,植物生存1,死亡2。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能够对外伤性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及早诊断、正确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关键。

  • 标签: 颅脑 损伤 脑梗塞
  • 简介:目的:总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诊治56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临床资料。结果:首诊时表现为异位痛29(52%),无痛性21(37%),非典型胸痛6(11%)。误诊8(14%)。结论: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症状认识,观察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变化是减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误诊关键。

  • 标签: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床边血液灌流对毒鼠强中毒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毒鼠强中毒12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0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血液灌流治疗后患者血液毒鼠强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脑电图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意识转清及抽搐停止时间分别为(24.4±6.6)h、(48.6±26.5)h和(1.9±0.7)d、(17.9±10.2)d,均P〈0.05。结论: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效果确切。

  • 标签: 血液灌流 毒鼠强 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抢救成功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创伤死亡181病人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刀刺伤是主要致伤因素,以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创伤大多数为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及休克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提高公民安全意识是减少创伤事故关键;加强院内及院外急救,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

  • 标签: 创伤 死亡 抢救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6岁,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既往有青霉素、先锋霉素及乳制品过敏.麻醉前检查:BP13/8kPa,P97次/分,R24次/分.一般情况好,皮肤粘膜无异常,除心前区杂音外无异常体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时间等结果正常.

  • 标签: 例报告 肝素过敏 过敏例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479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原因列前三位是中毒、创伤、脑血管意外;昏迷病人男女之比为1.24:1,平均年龄(32.3±18.2)岁;昏迷病例职业分布列前三位是工人、无业及待业者、商业人员;脑CT、MRI、脑脊液、血清生化检查对昏迷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正确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是治疗昏迷病人关键。

  • 标签: 昏迷 中毒 创伤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中暑病人急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16中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15,死亡1.结论:实施各项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可提高中暑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中暑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提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发病特点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术前误诊9,破裂多发生在围经期,表现为剧烈腹痛、且腹膜刺激症明显,多数患者体温正常,部分患者白细胞升高,CA125多数升高。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术前很易误诊,提高对其发病特点认识,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破裂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妇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治疗患者共221,对其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以及预后、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镇痛程度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发热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肌层完全愈合率及术后首次妊娠距肌瘤剔除术时间(妊娠距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且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疼痛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剔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40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与剖腹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较剖腹长,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剖腹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术后康复快且易开展优点,建议在有条件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术 子宫肌瘤 切除术
  • 简介: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往往造成致命损伤,近年我科抢救了3电击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男,51岁,在单位进行电路维修时不慎触电,倒地不省人事、呼吸停止10分钟,于1998年12月11日送我院。在场工人作胸外按压无效。体查: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直径7毫米,对光反射消失。左拇指、左胫

  • 标签: 电击伤 呼吸停止 胸外按压 肾上腺素 瞳孔散大 纳洛酮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破裂急救过程快捷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3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81需要手术治疗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手术治疔。结论:做好护理急救配合.缩短进入手术室时间,是抢救成功重要保证。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肝外伤临床特点,提高对肝外伤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收治99肝外伤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9,死亡10,病死率为10.1%。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处理肝外伤主要原则。对病情轻,表现不典型病例,必须严格掌握保守治疗指征。对病情较重患者,术前诊断、术探查及术后观察都应警惕有合并伤可能。

  • 标签: 肝外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两年来急诊初级心肺复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44心肺复苏病例。观察其心跳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等指标。结果:成功组复苏前骤停时间比失败组短(P<0.05);在院内发生骤停复苏成功率比院外要高(P<0.01);成功组需要胸外按压时间和肾上腺素总量均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基础因素包括心肺复苏前骤停时间、地点、基础病,在心肺复苏过程是否及时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等可预测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