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当前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加侧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医学院校的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 标签: 医学院校 实践技能 培养模式 创新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120-CCU溶栓模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120-CCU模式救治AMI患者69例,分为溶栓组(n=51)和非溶栓组(n=18);溶栓组使用尿激酶150万U,于30min内静脉滴入,12h后给于肝素钠625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续5~7d,每天口服阿斯匹林300mg,3d后改服每天150mg,1周后改为每天50mg,并静脉滴入硝酸甘油7~10d。非溶栓组除不使用尿激酶外,其它治疗方法同溶栓组。结果:69例中溶栓组51例的总溶栓再通率为74%;在4h内获溶栓治疗者35例;溶栓延迟时间为3.1±2.0h;4h内溶栓再通率的80%(28/35)明显高于4~6h内的44%(7/16),P〈0.05;溶栓组的住院病死率12%(6/51)显著低于28%(5/18),P〈0.05。结论:120-CCU溶栓模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尽早实施溶栓治疗,显著提高溶栓再通率和降低住院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0-CCU溶栓模式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专业化和“两栖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的1301例“两栖型”院前急救病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至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574例专业化院前急救病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差异(P〈0.01);院前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两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 标签: 院前急救 模式 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成立同行评价小组,将其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相结合,将实施后一年的护理数据作为实验组,实施前一年的数据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环境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服务规范、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实施同行评价后,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共发生不良事件5起,实施前的不良事件共17起。结论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使评价标准与手术过程实现了有效结合,质量控制的主动性、实效性、优化性都大大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同行评价 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对所有严重创伤患者的进行急诊手术,控制患者的出血量与污染,并给予创伤患者液体复苏,纠正患者休克等情况,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后方可给予手术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患者治愈出院,救治总成功率为90.56%,有7例死亡,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总死亡率为9.44%。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严格按照损伤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救治方法,在复苏的同时及时给予出血与污染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的方法.对我科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的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的剂量为0.78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的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率 注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