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胸痛对左心室电压影响.方法:将主诉胸痛且有左心室高电压患者分为非心源性胸痛(A组)和心源性胸痛(B组)两组,均采用治疗原发病和对症处理,对比研究胸痛对左心室电压影响.结果:左心室电压降为正常者A组占78.23%,B组占29.02%;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心源性胸痛可引起左心室高电压.

  • 标签: 非心源性胸痛 左心室高电压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酶解法来提取藤茶中氢杨梅素,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其含量。对酶解法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个小时,酶用量6mg,pH4.5。此条件下氢杨梅素提取率33.37%。该工艺稳定可行,藤茶中氢杨梅素提取开辟了新途径。

  • 标签: 藤茶 二氢杨梅素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堂课,是每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问题。本文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探讨下如何准备堂优质组织学课。

  • 标签: 课堂教学,教学准备
  • 简介:摘要医院检查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中重要项目,同时也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科学依据。但是在现代医院中,患者在体检过程中常感受到等待时间过长。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在现代医疗机构市场化背景下需要有效解决排队时间久问题,只有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才能提升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竞争力。文章主要针对基于排队论医院检查流程优化展开研究。

  • 标签: 排队论 医院检查 流程优化
  • 作者: 周雅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急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2-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1期
  • 机构:京山市人民医院,湖北京山431800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急诊分诊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影响。方法: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急诊胸痛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流程,实验组采用优化急诊分诊流程。结果:在临床指标方面,实验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面,实验组总发生率2.50%,对照组总发生率15.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分诊流程,有利于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优化急诊分诊流程;急诊胸痛;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8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对所有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控制患者出血量污染,并给予创伤患者液体复苏,纠正患者休克等情况,在患者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后方可给予手术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患者治愈出院,救治总成功率90.56%,有7例死亡,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总死亡率9.44%。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严格按照损伤控制策略选择合适救治方法,在复苏同时及时给予出血污染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本书由我国著名急诊医学专家、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王镗教授主持并邀请全国急诊医学界权威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内容系统而全面,科学性、指导性强。全书共计278万字,分为11篇120章,详尽阐述

  • 标签: 书简介 医学书 急诊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成立同行评价小组,将其手术室护理工作相结合,将实施后护理数据作为实验组,实施前数据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环境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服务规范、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实施同行评价后,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共发生不良事件5起,实施前不良事件共17起。结论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应用使评价标准手术过程实现有效结合,质量控制主动性、实效性、优化性都大大提升,值得进步推广。

  • 标签: 同行评价 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四疗法根除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根除Hp治疗老年患者116例,并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含铋剂四和不含铋剂根除Hp治疗2周。分析两组老年患者Hp根除率,及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四联组老年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好于联组(P<0.05),且药物副反应没有差异(P>0.05);含阿莫西林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好于不含阿莫西林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Hp阳性患者四疗法对比疗法具有疗效高优点,阿莫西林根除率较高,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在老年Hp感染患者中推广。

  • 标签: 老年 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研究ICU规范化建设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作用.方法:通过对我院ICU规范化建设管理包括ICU科学设计、布局;人员和设备合理配置;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监控制制定和完善:环境、人员和病人科学管理.观察ICU危重病人各种院感发生率变化,并与以前ICU内院感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气管导管留置病人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vs34.36%P<0.01),实验组血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5.56%P<0.05),实验组泌尿道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2%vs34.36%P<0.01).结论:ICU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降低呼吸道、泌尿道、及血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重要措施之.

  • 标签: ICU危重病人 规范化 建设与管理 医院感染 相关性感染 感染发生率
  • 简介:目的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人D-单克隆抗体,构建种导向溶栓抗体。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血栓病人抗体库,从中淘选出能与血栓主要成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有特异结合作用抗体。将抗体在XL1-B1u中可溶性表达。再利用抗D-鼠源抗体进行竞争ELISA检验。证实抗体D-结合活性。结果:获得抗人D-单克隆抗体D13株。并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ELISA检测中显示D-结合优势。结论:该抗体株D13可供进步开展导向溶栓剂研究。

  • 标签: 人源抗D-二聚体抗体 噬菌体展示 导向溶栓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相关因素,观察急诊溶栓治疗诊断―用药时间改善情况及溶栓疗效。方法:分别从发病时间(溶栓时间窗)、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探讨对溶栓治疗影响,结合诊断―用药时间分析我院溶栓治疗再通率情况。结果:影响溶栓治疗最主要因素依次为时间窗、年龄、心功能(KillipⅢ)、non-STE、心源性休克等;急诊科诊断―用药时间101.9min;溶栓再通率83.3%。结论:急诊科开始溶栓所需要时间明显缩短,再通率也明显增加,影响溶栓最主要因素发病时间窗、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提示在医院急诊溶栓治疗可能是首选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通率 急诊科
  • 简介:在大家万般期待之中,《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2010指南》)终于权威发布。新指南采用循证医学原则和方法,组织了来自29个国家356名专家经过为期36个月时间.对2005年以来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领域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筛选、分析和论证,对多个问题达成新共识。最终形成了新指南。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 心血管急救 心肺复苏 新指南 循证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浓度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D-浓度,并与同期42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比较。结果: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P〈0.05)。结论:血浆D-含量变化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程演变关系密切;早期检测血浆D-浓度水平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判断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D-二聚体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D-变化进展性颅内出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组36例和非进展件出血组42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浆中D-含量,分析其进展性出血关系.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7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9例,中残23例,重残11例,死亡5例.进展性出血组血浆D-(8.32±4.16)m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出血组(3.88±2.57)mg/L,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浆D-水平升高,它可作为外伤后是否出现进展性颅内出血参考指标之.

  • 标签: 颅脑损伤 出血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方法.对我科住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天数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剂量0.78U·kg-1·d-1.基础量餐前量比例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率 注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胃壁固定技术,再扩大胃造瘘口,置入更大直径胃造瘘管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选择有PEG指征60例患者,先行胃壁固定术,根据扩大胃造瘘口术式随机分为A、B、C组,采用胃造瘘套件穿刺针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A组,采用5mm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B组,采用10mm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C组,对比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胃造瘘操作时间、患者术前1d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结果A组及B组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C组术后出现造瘘口渗漏及造瘘口周围炎1例;组实验操作时间比较,A组操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实验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均有改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胃壁固定术,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直径胃造瘘管经腹壁直接置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经胃造瘘管输注营养物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康复。A组更安全、操作时间更短,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壁固定术 内镜 胃造瘘术 胃造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