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年龄的AMI患者性别、患病率、症状、梗死范围、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MI不同年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年龄上60以下青壮年仅占27.2%,老年人占72.8%;症状方面青壮年人中79.6%有典型胸痛症状.远高于老年人中的50.2%.老年人多部位AMI占34.6%,明显高于青壮年人的10.2%;二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以男性为主,青壮年AMI多有典型胸痛症状,而老年人以多部位AMI所占比例较多,50~79年龄段是AMI发病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AMI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不同年龄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78的临床资料。结果:78中痊愈71,死亡7。结论:早期、及时、足量阿托品,尽早阿托品化,仔细观察,呼吸衰竭者及时使用呼吸机可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阿托品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断、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中央性前置胎盘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孕妇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后出血3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3,胎盘植入4,官腔塞纱24,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5,全宫切除术6,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2,病人均痊愈出院.早产儿10,新生儿窒息8,围产儿死亡1.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主要病因是宫腔操作.B超是诊断前置胎盘最可靠的手段.剖宫产是中央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唯一方法.

  • 标签: 中央性前置胎盘 病因 诊断 临床表现 高危因素
  • 简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甚至导致生命危险。我院近3年来应用纳洛酮(naloxone,NX)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35,并与同期收治的35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35中男31,4;年龄17~52,平均31±13。餐前空腹饮酒24,餐时饮

  • 标签: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纳洛酮 清醒时间 抑制作用 抢救
  • 简介:目的:总结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5的临床资料.结果:病情好转28;恶化5,其中4为HIV感染患者,1为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死亡2,均为长期卧床、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诊断的警惕性,慎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胸片及PPD试验是快速正确诊断本病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血行播散 肺结核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80.因反复头晕3年,心悸气促1年,加重1周于2001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阿-斯综合征病史.入院诊断: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快速型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入院第二天的21时35分,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随即呼吸停止,心电图呈室颤.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同时施行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以及急救药物治疗.患者经过施行连续1小时50分钟的心肺复苏术及反复进行电击除颤16次、先后共给予肾上腺素针16mg、阿托品针1mg、2%利多卡因针1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等药静注后,最终23时25分恢复连续的窦性心律.并冰帽降温,甘露醇及速尿交替脱水,及使用激素等药防治脑水肿;并及时使用相应药物控制血压、心律失常、防止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患者于次日凌晨0时10分恢复自主呼吸,5时10分神志转清.

  • 标签: 例报告 停复苏 复苏小时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创伤死亡的181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刀刺伤是主要的致伤因素,以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的创伤大多数为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及休克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创伤事故的关键;加强院内及院外急救,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创伤 死亡 抢救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6,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既往有青霉素、先锋霉素及乳制品过敏史.麻醉前检查:BP13/8kPa,P97次/分,R24次/分.一般情况好,皮肤粘膜无异常,除心前区杂音外无异常体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时间等结果正常.

  • 标签: 例报告 肝素过敏 过敏例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的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79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原因列前三位的是中毒、创伤、脑血管意外;昏迷病人男女之比为1.24:1,平均年龄(32.3±18.2);昏迷病例职业分布列前三位的是工人、无业及待业者、商业人员;脑CT、MRI、脑脊液、血清生化检查对昏迷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正确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是治疗昏迷病人的关键。

  • 标签: 昏迷 中毒 创伤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中暑病人的急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6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15,死亡1.结论:实施各项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可提高中暑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中暑 急救 护理
  • 简介: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往往造成致命损伤,近年我科抢救了3电击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51,单位进行电路维修时不慎触电,倒地不省人事、呼吸停止10分钟,于1998年12月11日送我院。在场工人作胸外按压无效。体查: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直径7毫米,对光反射消失。左拇指、左胫

  • 标签: 电击伤 呼吸停止 胸外按压 肾上腺素 瞳孔散大 纳洛酮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破裂急救过程中的快捷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3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1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疔。结论:做好护理急救配合.缩短进入手术室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肝外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肝外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99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9,死亡10,病死率为10.1%。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处理肝外伤的主要原则。对病情轻,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必须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指征。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及术后观察都应警惕有合并伤的可能。

  • 标签: 肝外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两年来急诊初级心肺复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44心肺复苏病例。观察其心跳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等指标。结果:成功复苏前骤停时间比失败短(P<0.05);院内发生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比院外要高(P<0.01);成功需要的胸外按压时间和肾上腺素总量均低于失败(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础因素包括心肺复苏前骤停的时间、地点、基础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及时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肾上腺素的用量等可预测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诊疗恙虫病的体会,以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39恙虫病资料.结果:但均有持续发热,可出现心肺肾肝等多器官损害,特征性的焦痂或溃疡发生率为64%,且分布部位隐蔽,外斐氏反应均大于1:160.氯霉素治疗疗效好.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氯霉素可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恙虫病 诊断 治疗 临床资料 传染病
  • 简介:目的:探讨本院孕产妇死亡原因和降低死亡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2005年42孕产妇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死因中产科出血28,妊高征、羊水栓塞各4,合并重症心脏病、肝炎各3。结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出血,防治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至关重要。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率 防治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以尽快明确病因诊断,提高急诊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急诊昏迷患者183的临床资料.结果:183昏迷患者中,脑卒中54(29.5%),急性中毒42(23.0%),严重创伤39(21.3%),低血糖昏迷15(8.2%);死亡43(23.5%).结论:急诊昏迷患者可首先考虑脑卒中、急性中毒、低血糖昏迷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相应检查有助于缩短病因诊断时间,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昏迷 病因 急诊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眩晕病因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0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眩晕病例中脑血管疾病占63(70%),其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41(46%)。结论:老年眩晕最主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应高度警惕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 标签: 眩晕 临床特征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