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现有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以突破和提高,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个过程就是持续质量改进。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问题、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过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护理管理人员不仅是一个新的责任,也是对护理管理风格的一种变革。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满足病人的需求,向他们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的形象。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 管理层 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管理人员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高级个案管理在超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起于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综合考评,以提高高级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科水平。方法考评分首次和再次考评,首次考评包括理论、技能、教学、业务查房、计算机考评及民意测评;再次考评是在首次考评的基础上对核心能力训练落实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每次综合考评后都发放鉴定表。结果经过首次和再次综合考核,共有25名责任护士入选护理部高级责任护士人才库,成为各相应专业科室的高级责任护士,其中5~10年护龄的8人,占32%。患者满意度逐渐上升,2006年第3季度96.3%、2006年第4季度97.1%,2007年第1季度98.6%;全院护理质量总平均分逐渐提高,2006年第3季度93.1分、2006年第4季度94.3分,2007年第1季度96.1分。结论选拔了一批实用型和能力型的高级责任护士,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高级责任护士考评管理体系,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高级责任护士综合考评对提高责任护士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潜能的发挥及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级责任护士 综合考评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建设护理博士高级质性研究课程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构建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高级质性研究,以8所院校护理学博士研究生作为教学对象,以混合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从学生线上参与情况、课程成绩、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总结与反思4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结果3期学生课程访问次数分别为2274次、2679次、1776次;参与讨论发文402次、428次、524次。学生课程平均成绩为78分、74分、79分。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给予较高评价,认为高级质性研究课程对学生质性研究学习及实践训练有极强的帮助,提高了学生对质性研究的评判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结论高级质性研究课程在国内率先启动和实施了护理质性研究课程教学及实践训练,弥补了国内各院校护理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自主性较大、缺乏统一标准的不足。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质性研究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高级质性研究 课程建设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高级创伤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方法 为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的患有胃上皮内瘤的 58 名患者,通过手术中的胃内窥镜生检和病理组织编制进行诊断,将手术中的患者的状况作为诊断基准。包括早期诊断精度、开发阶段诊断精度、综合精度指标等,对胃内窥镜生检的诊断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早期肿瘤诊断的正确率,肿瘤诊断的正确率,胃内窥镜组的综合正确率接近标准结果。结论是胃内窥镜生检的高品位胃上皮内瘤诊断的理想临床病理学结果。可作为胃上皮内瘤诊断的主要标准使用。

  • 标签: 胃镜 活检 癌变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专科护士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技能团队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制订ACLS团队培训方案,对参加ACLS技能培训班的80名学员实施该方案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学员急救理论知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简易人工呼吸囊操作得分由培训前的85.5分提高到培训后90.6分,体外电击除颤术由77.2分提高到85.2分。培训后学员自评口咽通气管使用、紧急气管插管术、体外电击除颤术掌握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83.3%的学员对ACLS团队培训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结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团队培训模式有助于护士掌握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值得在急诊专科护士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培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加强心脏生命支持 护士 急诊室 医院 在职培训
  • 简介:摘 要:[目的]探 讨手术 室的培训模式 ,有 次有 目的的学习,提 升护理人 员的临床 实践 能力。[方法]根 据护理 人 员的工作年 限,将 手 术 室 护 士 分 为 No~ N4的不 同能 级 ,对 NO(1年 以 下 的新 护 士 )、N1(2年 ~5年 的 护 理 人 员)、N2(6年 ~ 10年 的 护 理 人 员)、N3(10 年 以上 的护理人 员)及 N4(副 高职称以上的护理人 员)5个 次进行 不 同的 带教 。[结果]运用分层 次的培训 方法 ,明确 了不同 次 的学习 目标 和 内容,促使带教循序 渐进 ,完成 带教和 学习任务 。[结论]让年轻护 士迅速成长 ,主动 学习,不 断提 高 自身素质 ,更快 掌 握 手 术 室 需要 的各 项 专业 技 能 。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递式教学法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将2022.1月-2023.1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分组的办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研究组接受递式教学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学查房,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生的带教质量以及带教老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以及健康宣教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教学查房采用递式教学法,不但可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也使护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层递式教学法 健康管理中心 护理教学查房 有效性
  • 简介:2014年5月14~17日,国际护士会(ICN)国家会员代表大会及三方会议(各国及地区政府首席护理官员、国家会员代表及国家主管机构)在日内瓦成功举办。该会议每两年在ICN总部日内瓦召开一次。中国代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家会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此次大会。

  • 标签: 中华护理学会 会议 会员代表 国际护士会 日内瓦 新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训中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限制在2019年度,选择我科室1名专科护士,负责本研究中15名普通护士的老年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工作,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15名护士完成临床高级护理实践所需能力、管理与协调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能力等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得分有明显提高,数据和培训前相比,P<0.05。结论:在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训中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及价值,值得借鉴并推广。

  • 标签: 老年专科护士 高级护理实践能力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
  • 简介:会阴侧切缝合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伤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心身健康及母乳喂养,我科曾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缝合线行皮内缝合,经临床实践发现常有肠线不吸收现象,在术后二十多天仍需拆除皮下的线结。因缝合层次多,线结多,缝合时间长。产妇常感到疼痛不适。针对会阴伤口皮内缝合术后常出现肠线不易吸收的现象,助产士也在不断的探索一种新的缝合方法,达到既能减少缝合时间,又能使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异物感少的效果。自2005年1月开始,对54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全内8字丝线缝合会阴伤口,经临床观察缝合时间明显缩短,伤口一期愈合率达100%,无一例会阴伤口感染,术后随访产妇感到舒适、无疼痛,通过观察认为会阴伤口全内8字丝线缝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现将缝合方法与观察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会阴伤口感染 丝线缝合 临床观察 全层 可吸收缝合线 术后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级创伤护理应用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以分组方式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时间定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急救科252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高级创伤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效率、抢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效率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2.06%,对照组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高级创伤护理可对优化抢救流程,提升抢救成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高级创伤护理 急诊 严重创伤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螺旋CT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护理干预组通过一系列检查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减少因心率过快及波动对CT图像质量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适应、配合能力,检查中的心率及心率的波动,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提前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护理 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全切除术(endoscopicfull-thicknessresection,EFR)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48例胃底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FR术,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FR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32)min。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1例发生气腹、1例出现术后发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所有并发症均经内镜及内科治疗成功处理。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日为(6.0±0.52)d。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胃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底粘膜下肿瘤应用内径下全切除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的60例胃底粘膜下肿瘤患者,均接受内镜下全切除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提供优质护理,将两组干预效果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气腹、术后发热、术中出血)发生率(3.33%)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P<0.05)。结论:胃底粘膜下肿瘤应用内径下全切除术中联合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胃底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在64排128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实施的54例64排128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实施研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归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小组拥有27例。前者病人实行常规形式护理,后者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2组病人的护理详情。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经有效干预后其图像清晰图、呼吸配合训练时长及心率控制时长得到理想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更优,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64排128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工作,确保检测所得图像更为清晰,利于主治医生详细知晓患者的病情症状,随后展开针对性救治工作。

  • 标签: 护理干预 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呼吸配合训练时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尿道双波长激光整块汽化剜除术对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收治的38例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为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予以治疗,治疗组患者开展的治疗方案则为经尿道双波长激光整块汽化剜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手术失血量以及治疗总时长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经尿道双波长激光整块汽化剜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病例下站式护理技能考核在急诊科N1级护士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急诊科31名N1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围绕《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内容,采用综合病例下站式的护理技能考核模式,构建多个为患者护理服务活动场景,围绕患者在护理活动中突发病情变化或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风险,案例场景涵盖多项操作,包括患者评估预见能力、基础理论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团队协助及应变能力、药物知识及健康宣教、护理文书的书写,采取临床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急诊科N1级护士进行评价考核。【结果】干预后急诊科N1级护士综合护理服务能力评价较高,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干预前(P

  • 标签: 综合病例 急诊科N1级护士 临床实践能力 综合护理服务能力 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