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于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安全采用前馈控制系统做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1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37名,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安全管理,2022年1月至1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37名,为研究组,采取常规安全管理前馈控制系统安全管理,效果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统计,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发生率低(P<0.05),管理满意度调查,可见研究组具备较高管理满意度(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安全管理,采用前馈控制系统形式开展管理,能够管控职业暴露发生率,维护人员工作安全。

  • 标签: 前馈控制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防护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急诊科收诊的1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分诊,观察组实施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候诊时间、抢救时间、预检分诊准确率、病死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候诊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1),预检分诊准确率、QLQ-C30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分诊中,可有效缩短候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分级分区护理 急性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间,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结合其他研究构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7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7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管理)和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质量控制系统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况,有助于通过控制系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2糖尿病患者行慢病随访管理的控制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6月纳入慢病管理的 2糖尿病患者,共 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慢病随访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优势,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 P值小于 0.05。护理后患者的饮食控制、遵医用药、血糖监测以及规律运动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优势,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 P值小于 0.05。结论:对 2糖尿病患者行慢病随访管理,对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慢病随访管理 2型糖尿患者 血糖水平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糖尿病患者护理教育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范围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60名糖尿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从1-60号排序,打乱分为两组,分别为接受常规管理的对照组(30例)和接受糖尿病教育干预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明显差距(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进行教育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明显,可降低血糖值,对病情控制有积极影响。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 教育干预 血糖控制
  • 简介:通过对82例2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消除负性心理,较好的控制了血糖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家庭干预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同伴教育早期主要用于吸烟、药物滥用和安全性行为等方面.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将同伴教育用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干预和部分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教育[2,3].万巧琴等[4]研究显示,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2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知识,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促进病人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同伴教育在社区2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2型糖尿病病人 同伴教育 社区居民 血糖控制 安全性行为 自我管理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在 SRM-IV 前庭功能治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74 例接受 SRM-IV 前庭功能治疗系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针对性护理,每个小组分别 37 例 。 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更高, 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加强针对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普及。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市天河区某6个社区出院后的2糖尿病患者9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抽取3个社区,每组各46例,同时分别选择患者家属各46名。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区护理 家庭干预
  • 简介:由于儿童胃管不多见,造成了工作中的不便,从2005年3月起我科用DRE控制式儿童吸痰管代替儿童胃管使用,用于50例儿童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小儿胃管 吸痰管 RE型 可控 儿童患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2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40例2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2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2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饮食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评价两组血糖、血脂、体重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糖、血脂、体重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耳穴压豆对肝火亢盛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家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干预。观察4个疗程,对比各组临床疗效,各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耳穴压豆干预肝火亢盛高血压的效果满意,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肝火亢盛型 耳穴压豆
  • 简介:目的观察直留置针与Y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直留置针组和Y留置针组,各90例,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堵管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留置时间和堵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直留置针较Y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堵管率低、留置时间长、患者舒适度好,能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全程系统护理在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中对眼压和负面情绪的作用。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35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的患者命名为参照组,开展全程系统护理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总结。结果:眼压结果来看,研究组1d、5d、10d和15d的眼压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中开展全程系统护理可将眼压水平降低,负性情绪予以改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系统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负面情绪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糖尿病患者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2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53例)和常规组(5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结果:在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中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护理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糖尿病患者中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治疗,共7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为护理A、B组,其中护理A组接受社区护理,护理B组接受常规护理,每组39例。对上述两组血糖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护理A组护理后血糖相关指标均低于护理B组(P<0.05)。护理A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护理B组较高(P<0.05)。 结论:在2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对其血糖控制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老年糖尿病 社区护理 血糖控制 血糖指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糖尿病眼底神经损害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从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468例2糖尿病病人中,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将病人分成A组(HbA1c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角膜病变 角膜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2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分析。方法 以本研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取的60例2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利于快速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抗糖尿病药物 血糖控制 状况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智慧化血糖管理系统在2糖尿病患者院外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9月到本院治疗2糖尿病患者的80例进行院外血糖管理,随机分为实验组(智慧化血糖管理系统管理)和对照组(常规血糖管理)。对两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1Ac)指标进行对比以及通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对患者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血糖和Hb1A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智慧化血糖管理系统 院外血糖管理 血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