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取术后患者并发腹腔内出血的相应护理措施,为早期预防、早期识别及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的资料。结论:只有充分做好取术前的评估工作、术中严密观察和术后对腹腔内出血的高风险警示管理,才能有效的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

  • 标签: 经阴道采卵术 腹腔内出血 护理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心理护理在取术前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了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阴道穿刺取手术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经阴道穿刺取手术患者,其入院时间段为2020年10至2021年6月期间。对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予以分析。结果:200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有6例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占比为3.00%,有5例出现手术不配合情况,占比2.50%;191例手术成功,占比95.50%;9例手术失败,占比4.50%;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3.50%。结论:在经阴道穿刺取手术的护理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手术配合度,缓解期负面情绪,并且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

  • 标签: 经阴道穿刺取卵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对策 术配合度 负面情绪
  • 简介:收集成熟的卵母细胞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的关键步骤之一,目前常用的取方式是在阴道B超引导下进行操作,这一阶段患者疼痛显著,在临床上通常采用镇痛或麻醉的方法来减轻患者不适。在静脉麻醉用药中,异丙酚因其引导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取卵术 麻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优化取手术患者静脉输液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静脉输液不规范原因,规范护士操作,优化静脉输液及患者转运的流程,循环检查反馈,不断改进工作流程。结果 运用PDCA循环理论后,护士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率由79.01%(207/262)升至96.72%(265/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手术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由3.05%(8/262)降至0%(0/274),患者在手术区等候手术时间由(88.24±15.42)分钟降至(32.64±8.2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理论可优化取手术患者静脉输液流程,有效规范护士操作,明显降低取患者在手术区等候手术的时间,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 静脉输液 流程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对一例同双胞胎腭化构音语音训练过程的记录与分析,初步探讨具有相同构音障碍—腭化,且拥有相同语言环境的患者在制定训练计划上的差异。 方法 腭化构音患者 2名,系同双胞胎,年龄 9岁,男孩;两者均无器质性病变,智力与听力正常,其在语音治疗师指导下分别进行一对一且系统、循序渐进的语音治疗,并对每次训练情况予以详细记录,治疗前后均进行清晰度检查及录音。 结果 腭化常累及舌尖前音 /s//c//z/舌面音 /j//q//x/舌尖后音 /zh//ch//sh/,在经过纠正舌位等一系列行为疗法后,语言清晰度得到显著提高 ,且训练过程有差异性。 结论 腭化构音是构音器官异常运动造成的构音障碍,虽然两名患者拥有相同的构音障碍及语言环境,但在训练过程中两者对语言的理解与反馈仍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多方面内容制定适合患者的训练计划

  • 标签: 同卵双胞胎 腭化构音 语音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术后膀胱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分析膀胱出血的发生原因,护理期间共采取心理护理、导尿管冲洗、膀胱冲洗护理等护理操作,患者经护理症状缓解,于7d后出院。结果本次导致患者膀胱出血的原因为穿刺损伤膀胱,由于伤口细微超声诊断未发现,术后患者膀胱充盈导致出血量扩大,可见医护人员需科学规划取日、移植日的操作并针对患者做好随访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针对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术后膀胱出血患者,应从术前阶段开始规划好取日、移植日护理方案,并做好知识宣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一旦发生膀胱出血,应及时进行导尿管冲洗操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阴道超声 穿刺取卵术 膀胱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圆孔未闭封堵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圆孔未闭封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21年度6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精细化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圆孔未闭封堵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卵圆孔未闭封堵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高白细胞自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100X109/L的急性白血病,易发生颅内出血、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病死率高。白细胞单可迅速去除大量白细胞,降低早期病死率,并为化疗做准备。血细胞分离机价格昂贵,很多医院无条件应用此设备,只能采用穿刺一采血—分离一回输的方式进行白细胞单。如此反复4—6次,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科2002年6月-2006年12月对46例单患者采用留置采血袋针头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白细胞单采 采血袋 针头 留置 血细胞分离机 急性白血病
  • 简介:介绍113例骨髓移植的髓方法、手术中配合过程和术前术后护理方法。71例异基因骨髓输注中无出现发热反应,42例自体骨髓输注中有1例出现发热反应,发热反应率为0.88%;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正确率为99.1%;肝素抗凝剂的配制准确率为100%;自体骨髓移植者髓后,通过体表消毒经细菌学检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骨髓移植 护理 骨髓采集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过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试管婴儿取术及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进行试管婴儿取术及胚胎移植术的患者52例进行分析,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予以规范化分组处理,各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一步加以全过程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受孕成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受孕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过程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进行取术及胚胎移植术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受孕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试管婴儿 取卵术 胚胎移植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去除技术,减少或去除病理性成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式血细胞分离机法,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治疗。结果:对210例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减少血液中的病理成分,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血细胞分离机法是简捷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分离单术在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采用血细胞分离单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 RBC、WBC、PLT 等血常规指标上,各指标在治疗后的变化程度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为98.33%。结论:血液病护理中运用血细胞分离单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血细胞分离单采术 血液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单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三月至2022年三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60名住院病人,应用血细胞分离器对患者进行红细胞单、白细胞单、血小板单以及血浆置换治疗等方法,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对60例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急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进行了治疗,均能显著地减少病理性成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机体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血液成分单采 血浆置换 血液疾病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并总结红细胞单术治疗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  方法  通过分析60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行血液成分红细胞单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60例患者在经过红细胞单术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患者面色紫绀症状明显好转,红细胞采集过程均顺利,术后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红细胞采集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有效保证采集效果,为今后红细胞采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更规范的流程。

  • 标签: 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 单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式足跟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8月出生的新生儿27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足跟血方法采集血斑;观察组选取2020年9-10月出生的新生儿29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足跟血方法采集血斑,比较两组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斑直径、采血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瘀斑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改良式足跟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标本的合格率,缩短采血时间,降低新生儿疼痛评分,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返院复率和耗材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 采足跟血方法 血标本 新生儿疾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