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对脊柱融合术患者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42例脊柱融合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以及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3d的活动次数均多于对照组,恶心和嗜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住院过程及康复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脊柱融合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脊柱融合术后早期镇痛提供了一种有益的选择。

  • 标签: 镇痛 脊柱融合术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在四肢闭合性骨折护理过程中,冰敷不仅能有效减轻水肿和疼痛,还能为提早施行手术争取时间。但在临床冰敷过程中易出现冰块移位、融化等现象,影响冰敷效果。为了确保冰敷效果,我科加大巡视力度并设计了冰敷巡视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折 冰敷 巡视卡 设计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胃管 置管 改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危妊娠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妊娠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顺产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孕妇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监护与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剖宫产率,确保了母婴安全与健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危妊娠 孕妇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包扎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48例肠外露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奇数和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绷带缠绕包扎方法固定,观察组采用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包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肠外露包扎方法固定效果、包扎耗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采用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包扎更牢固,包扎时间缩短,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肠外露包扎固定带具有固定牢固、包扎时间短及患者疼痛程度轻等优点,急诊抢救时包扎固定方便快捷,节省抢救时间与人力资源,提高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开放性腹部损伤 肠管脱出 肠外露包扎固定带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对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文明产科的标志,减轻和消除产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分娩镇痛的相关理论、临床应用进展及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和推动我国分娩镇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镇痛 产科 分娩
  • 简介:目的:评估“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星沙门诊部进行金属烤瓷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四手”操作组和独立操作组,对其修复治疗时间及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四手”操作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比独立操作组短,“四手”操作组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独立操作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缩短了临床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应该在口腔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烤瓷冠修复 “四手”操作技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对国内外小儿麻醉准备间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手术室设置小儿麻醉准备间的作用和必要性,为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疾病恢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小儿麻醉准备间的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在手术室设置麻醉准备间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患儿应激反应、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麻醉配合度及麻醉效果、防止术后不良行为的发生.[结论]设置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麻醉准备间对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病人满意度、确保患儿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有显著作用.

  • 标签: 麻醉准备间 小儿 手术室
  • 简介:目前大多数医院患者使用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放在地上,不利于临床对地面的清洁,移动时只能放在床上。尽管有的使用了“S”型挂钩,但不美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负压引流安放装置器。负压引流安放装置器已在5家医院试用,患者及医护人员评价良好。介绍如下。

  • 标签: 负压引流安放装置器
  • 简介:现有的医用冲洗器应用功能单一,冲洗头互换性差,冲洗力不易掌握,给使用带来不便.结合临床需要,我科自主设计开发了一种多功能医用冲洗器,经临床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冲洗器 多功能 医用 应用 制作 临床使用
  • 简介: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老年综合评估(CGA)是近年来新兴的老年医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收集关于老人躯体、精神疾病和社会需求的信息,通过改善和维护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使老人长期在社区或居家生活获得最高的幸福和满足感。CGA可以运用于老年抑郁病人中,据此提出维持或改善精神状态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或维持老年抑郁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综述CGA在老年抑郁病人中的应用,为CGA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综合评估 老年人 抑郁
  • 简介: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把所学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通过临床实践活动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考核护理教育质量,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实习鉴定手册》是一种重要的实习情况反馈工具,通过实习鉴定可有效反映学生技能和知识水平.笔者对《实习鉴定手册》的意义及临床实习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深入研究探索提供借鉴,进而切实发挥《实习鉴定手册》应有功能,规范学生实习管理.

  • 标签: 教育 护理 临床实习 实习鉴定
  • 简介:小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是1岁左右患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常因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为了充分暴露视野,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前的必备工作之一是备皮,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备皮工具多为普通剃须刀或一次性备皮刀,刀口锋利,缺乏保护。

  • 标签: 头皮静脉输液 刘海贴
  • 简介: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次发生危险越大[1],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患者对监测疾病情况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高血压的诊治效果。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出院后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数据缺乏规范、连续性的记录管理,只在每次来医院就诊时在门诊病历上记录上一次的血压,患者平时的血压情况、每天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无记录,不能直观、准确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完整、系统的客观依据。保证高血压患者正确用药和血压监测记录是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重要一环。笔者于2012年12月设计了血压记录表,内容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等项目,可为门诊医师了解患者在门诊治疗期间持续血压情况及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及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并应用于神经内科门诊,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神经科门诊 血压 记录表
  • 简介:对136例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通过术中、术后冥想及四肢放松训练、呼吸,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及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心理障碍。68例全身麻醉手术和67例局部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疼痛明显减轻,1例因术中过度紧张加用镇静剂。冥想和放松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结肠息肉术中及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因手术刺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有利于术后康复。

  • 标签: 结肠息肉 冥想训练 放松训练
  • 简介:在临床上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影响,住院危重患儿常因病情的需要取半坐卧位。半坐卧位为抬高床头30~40°,摇起膝下支架5~10°。目前国内的儿童病床功能、规格不一,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取半坐卧位的体位要求,而且患儿的自律性差,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时经常容易下滑.

  • 标签: U型体位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