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本文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的教案实例,提出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护理教学模式 临床内科 理论创新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实习护生基于构建主义理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筛选2022年03月至2023年03月66名实习护生,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33名(传统教学模式)和试验组33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比较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得分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实习护生教学中,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主动学习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其学习体验感与学习效果。

  • 标签: 构建主义理论 实习护生 主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具体优势。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的60名妇科实习生,通过随机数字均等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带教,可有效提升临床教学效果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妇科 护理教学
  • 简介:目的: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的60名消化内科实习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带教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带教,可有效提升临床教学效果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消化内科;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带教效果。方法:选取50名产科护理实习生,采用双盲分组,探讨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结果:探讨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产科护理带教中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度,提高考核成绩。

  • 标签: 产科 护理带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互动达标理论下临床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2月开始,至2020年12月为止,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成员,通过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了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共44例,和使用互动达标理论下的护理工作的观察组共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没有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使用互动达标理论下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将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达到相应的预期值,并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着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互动达标理论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个人负担体验,以期给予有针对性地生理、心理护理及家庭与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云南某三甲医院实施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并行碘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访谈提纲,对33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负担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 ,7个亚主题 :微观系统 (躯体功能受损 、持续的负性情绪、社会功能较差 );中观系统 (家庭冲突及氛围的改变 、社交关系的改变); 宏观系统(医疗资源的不足、期待更多的外部支持)。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应关注其身心健康,医务人员可以依托临床路径,提供最佳诊疗服务,减轻生理负担;医、护、患、家属等多元主体构建协同护理模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去除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多方面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负担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基于扎根理论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与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62例脑梗死患者,经随机双盲法分组,常规组(n=31)和对比组(n=31);住院期间,分别给予2组脑梗死常规化护理干预和基于扎根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结果 护理干预后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能力方面,对比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接受基于扎根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扎根理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为了更近一步提高骨科病房护理的质量,现采取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入院时、围术期、功能锻炼、家属沟通与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与更与谐的医疗氛围。以上都预示了在骨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 标签: 骨科 护理 人性化
  • 简介:【摘要】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针对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专业知识和学术相结合的专业英语课程模式。通过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改变目前教育理念,拓展国际视野,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学习趣味等措施,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体现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护理领域的新要求和挑战。

  • 标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专业英语 课程设计 护理硕士研究生
  • 简介:妇科微创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次论坛在丰富拓展理论知识的同时,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妇科微创临床护理技术及手术配合、临床实践的新动态、新进展。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本次论坛将邀请北京地区护理知名专家对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管理理念、实践体会;数字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 标签: 护理技术 微创诊疗 论坛 妇科 手术室护理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耳穴疗法作为中医临床中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副作用轻、疗效佳等特点,其操作技术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耳穴综合操作技术理论体系建立的依据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围绕其在在临床治疗中的存在问题和需要注意事项,探讨加强耳穴综合操作技术提高的有效途径,以便促进耳穴综合操作技术不断完善。

  • 标签: 耳穴 综合操作技术 理论研究
  • 简介:通过从中医辩证施护及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医护理评估、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计划以及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临床实践中,应该充分运用中医辩证施护,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并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

  • 标签: 中医护理 辩证施护 整体护理
  • 简介:目前.大多学者以心理学的变量来诠释人类的职业行为。人类的职业选择有其潜意识的心理动机.这些动机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需求的满足,职业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与避免焦虑。护士职业需求是指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涵盖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个体的每一种需求都会寻求一种特别的方式得到满足,这种满足的方式与职业选择有密切的关系。个体的需要与职业的需求交互作用可决定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

  • 标签: 职业需求 MASLOW 护士 需要理论 职业选择 职业行为
  • 简介:Z理论(Theoryz)是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am0uch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Z理论是在x理论、Y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其理论重点为参与式的决策方法、集体价值观、主管与员工为一种整体的长久关系等。Z理论在护理管理上的运用,强调团队管理、积极推行留任措施及采用民主的人性管理等。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本文探讨了Z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为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管理水平 美国学者 管理理论 人性管理 X理论
  • 简介:随着社会社会科学的发展,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的人越来越多,至今,社会学已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结构体系庞大、涉及众多领域、应用途径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卫生领域也不例外,现代护理工作者必须相应地改变知识结构,充实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 标签: 社会学 社会因素 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 行为因素 知识结构
  • 简介:目的调查肝癌患者社会支持得分情况,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1例在我科住院的肝癌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癌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比正常人高(P〈0.01),不同性别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身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较低(P〈0.01)。结论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肝癌 社会支持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西安市老年公寓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评量表以问卷和个别面谈的方式对西安市城区20所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老年人(n-462)的SWB的社会性因素(人口特征、社会支持)进行测量。主观幸福感用MUNSH的正性因子、负性因子、幸福度总分的平均值来描述。结果影响因素中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收入、文化层次老年人的SWB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个性、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老年人SWB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公寓老年人的SWB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性、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体验,使生活在公寓的老年人不失去家庭感、生活的私密性,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是老年公寓的立足之本。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老年人 老年公寓
  • 简介:扎根理论是对系统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浓缩提炼,进而形成暂时验证过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走在质性研究革命的最前沿”[1]。扎根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社会学家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T于1967年提出[2],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扎根理论引入护理专业,因其特殊的方法论、研究程序和技术,能满足不同的研究目的,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护理研究形式中。在国外,它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精神科护理、护理管理、急诊科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护理教育等[3-6]。而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应用实例相对较少。本文从扎根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涉及的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提高扎根理论的应用水平。

  • 标签: 扎根理论 护理
  • 简介:目前多数医院的量化考核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方案,物质的奖励在护理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和奖励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要满足护士物质上的需要,还要分析她们的心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她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近年来,精神薪酬理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护士长作为临床的护理管理者应学会应用精神薪酬理论去鼓励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应用 薪酬 精神 需要层次论 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