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反馈教学法对提高护士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级护士60例为对象,应用目标反馈教学法,为研究组,选取2020级护士60例为对象,应用传统教学法,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护士学习效果。结果:研究组教学后理论成绩、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目标反馈教学法 护士 异常心电图 识别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患者护理中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患者,分析护理过程中护理警示标识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眼科患者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较多,通过相应的护理警示标识实施,降低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满意度。结论:眼科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护理警示标识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推荐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护理 眼科 护理警示标识 安全管理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彩色标识在众多护理不良事件中都有应用,具体包括压疮护理、管路整理、药物相关事件、坠床以及跌倒中均有应用。色彩标识在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中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色彩应用过多的问题,同时没有统一应用标准。在彩色标识应用中有很多形式,有单独应用,有同时使用文字,还有同时使用其他图文,为了进一步总结色彩标识在的护理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本文以综述形式对其应用寻找循证依据,让色彩标识应用更加科学和严谨。

  • 标签: 色彩标识 护理不良事件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在康复过程中使用康复特色病房标识卡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病例,在观察组中使用康复特色病房标识卡,在对照组中不使用康复特色病房标识卡,对比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护士评估情况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患者评估结果显著提升,P<0.05。结论:脑卒中在康复过程中使用康复特色病房标识卡,效果显著。

  • 标签: 康复特色病房标识卡 脑卒中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基本的行为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患者有6例护理不良事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护理标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实施确认将通过对照研究的形式进行,将随机选取62例手术患者入组参与实验,经过对其基本资料分析后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在分组时将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继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另一组则需应用护理标识,比较其具体护理效果。结果:统计了不同护理模式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更低,同时也对两个小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了评估,同样是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儿,将所有病人根据随机分组方法设置为参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病人实施日常标准化护理方案,参考组实施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风险警示标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比 例和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比例。结果:护理后,参考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比例11.6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的价值(P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作用
  • 作者: 陆田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到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器械标识在降低口腔器械发生差错率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3月抽取400件的未进行统一标识处理的器械为对照组、2021年5月-2021年7月抽取400件已进行统一标识器械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需更改所属科室的差错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 (31.5%)(P<0.05)。对比两组口腔器械的辨认达标率;实验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中器械的辨认达标率(98.5%)显著高于对照组辨认达标率(65%)(P<0.05)。结论:使用标识后可降低器械包装出错率,提高消毒供应人员对器械的辨认率。

  • 标签: 标识 口腔器械 出错率 辨认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标识化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66位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位,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明确岗位职责,执行消毒灭菌制度以防止出现不良事件,对研究组病患采取标识化的安全管理措施,成立专业标识化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实施标识分类管理、同时做好质量监控的工作,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分别进行对比,把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并计算出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病患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病患采用标识化安全管理能更好地改善病患的治疗效果,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加快病患的康复进程,符合当前血液透析室的具体管理要求,缓解医患矛盾的产生,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管理 标识化安全管理 管理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内(2020年1-12月),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60例,将其实施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B组基于此,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A组(26.67%)低(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通过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使用,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希望对护理效果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40例泌尿外科患者,时间为2019年1至2020年1月,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联合护理标识管理的方法,进行两组护理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的方式管理,患者依从性提升,护理满意度也较高,降低并发症的概率,且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科患者的护理中,可以保证护理效果提升,防止发生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从而帮助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 护理标识 管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分类清洗标识牌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消毒供应中心分类清洗的64件手术器械包标识牌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件。对照组手术器械包使用常规标识牌,观察组手术器械包使用分类清洗标识牌。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器械包的标识牌使用时间、包装后器械包需更正所属科室发生率以及标识牌字迹模糊、掉色情况。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标识牌的去污前所需的放置时间(3.86±0.84)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1±0.67)s,组间对比P

  • 标签: []分类清洗标识牌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对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意义。方法:抽选94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 护理标识的效果确切,对于各类意外事件具有防范作用,能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水准,加强护理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道标识在胸部肿瘤病人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用途设计5种不同颜色的管道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及使用,强调重视管道交接班。[结果]经过1年多的运用,管道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因管道识别不清导致给药、更换管道差错发生率为0。[结论]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标识可以降低管道护理事故发生率,确保病人安全。

  • 标签: 管道标识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物品清点应用标识法结合数字清单的管理效果。方法:以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手术室手术物品清点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建立对照组,以2021年1月至12月手术室实施手术物品清点应用标识法结合数字清单建立研究组,分别抽调各500例次手术的500份数据作为对比样本,对比两个管理时期过期物品件数、物品检查耗时以及物品取用耗时情况。结果:研究组500份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物品清点应用标识法结合数字清单后对于物品取用的耗时、检查耗时相比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显著更短,且过期物品数相比对照组显著更少(P

  • 标签: 手术物品清点 标识法 数字清单 管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儿科危急重症的识别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及成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接收的100例患儿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实施危及重症识别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精准有效的识别其可能出现的危急重症,然后进行精准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者风险事件,提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要着重针对危急重症进行更精准有效的识别,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护理方案,这样才能体现出更高质量的护理成效。

  • 标签: 儿科患者 危急重症 有效识别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采用安全防护标识管理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安全防护表示管理,统计治疗期间的风险事件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少,且明显比对照组少,风险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管理 安全防护标识 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重症监护室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法则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对照组少,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