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广州市各医院临床用血量和血液中心库存血量,为采供血部门制定年度计划、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广州血液中心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和全血的用血量和库存血量构成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血量同库存量相比,红细胞悬液、全血在血型构成比上有较大差异。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的库存量总的来说均远高于实际用血量,但在个别时间点,库存量接近甚至低于用血量。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用血量的对比关系基本稳定,但库存血量的对比关系不稳定,除了AB型库存血量始终较低外,其他血型库存血量波动很大。结论应根据本地常年实际用血的血型构成比,同时结合当时库存血的血型构成情况,做到有计划地采集血液,优先采集相对紧缺血型,同时可减少或避免因过期造成的血液报废;建立稳定、安全的自愿献血队伍有利于有计划采集血液的实施。

  • 标签: 广州市 临床用血 库存血 血型 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尿毒症患者借助血液透析并开展血液灌流对增强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68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归纳其资料,开展分组治疗。对照组中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中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皮肤瘙痒缓解的情况、各项治疗项目的范围值等。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比情况,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之后其血肌酐水平、尿素氮、甲状旁腺素、β2-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 标签: 联合采用血清学 核酸检测方法 筛查HB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2.1.1-2023.4.30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中毒患者,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划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昏迷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昏迷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患者综合护理可获得认可,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急诊床旁血液灌流 急性中毒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行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静脉压报警,大多原因为:血流量不充足、血液回流不通畅、静脉穿刺部位渗漏或者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有血液阻塞。这些原因可通过调节血流量、静脉重新穿刺或将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的血液用注射器注回静脉壶内,静脉压便可恢复正常。在排除上述原因后,静脉壶无凝血症状,静脉压仍然报警,使血液透析无法继续进行,我们采用血液透析穿刺针解决了此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静脉压报警 静脉穿刺部位 装置 感应 针解
  • 简介:摘要:目的 血液透析探究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血液透析样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65例,行预见性护理,然后对两种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血液透析两种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4%和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6%、26.56%,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6.92%,明显高过对照组的90.62%,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预见性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临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实施血管腔内置管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案及疗效。方法:从本院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中抽取90例进行实验研究,抽取时间即2019年2月-2021年2月,抽签法分组,即常规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分别使用一般护理及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总疗效较常规组高,P值<0.05。结论:将血管腔内置管治疗方案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时,实施护理干预方案,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疗效 血管腔内置管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应用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过程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抢救治疗,做好治疗前各项准备并及时开展抢救,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后,44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1.67%,共有4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严重的心率失常,3例死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结论 加强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开展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血液灌流 抢救 急性药物中毒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运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合并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50例)血液透析治疗,给予观察组(50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Scr、PTH、β2-MG、BUN水平变化、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相比对照组的72%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PTH、β2-MG、BUN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肾性骨病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对65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肝病患者最为需求的是判断病情、及时处理;操作轻巧、减轻痛苦;善良周到,尽职尽责;对患者不厌烦,不嫌弃;提供用药、饮食、自我病情观察指导;保证安静、整洁、方便的就医环境等6个方面。结论护理工作需要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慢性肝病 护理需求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病人对静脉输液的需求,为输液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方法]选择100例静脉输液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病人在静脉输液时需求和担心的问题。[结果]病人希望进行护患沟通,需要了解药物名称、作用、副反应、输液常识等。病人在液体走空、穿刺疼痛、失败、药物过敏等方面存在担心。[结论]护士应根据住院病人在输液期间需求。针对性地主动提供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病人需要。

  • 标签: 静脉输液 需求 护理
  • 简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五位致死性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死于HCC的人数多达250000人以上。中国属于高发地区,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人们对HCC重视程度与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从而对HCC护理模式和康复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原发性肝癌患者 需求现状 CARCINOMA 医疗护理服务 恶性肿瘤 世界范围
  • 简介:重症监护病房集中了医院最危重的病人,他们随时需要抢救,随时都可能死亡;其病人的家属表现为焦虑、无助、恐惧和情感沮丧。而医院为其提供的设施却是少之又少,由于ICU的特殊性,病人家属只能守在病房外面,无法直接探视,他们焦急地期盼着病人的消息,忍受着身心两方面的煎熬。如何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设计ICU病室已成为医院管理者需要探讨及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需求 必要性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医院患儿住院陪护探视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陪护探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对600名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陪护需求、探视原因及探视方式等。结果:住院患儿家属对陪护探视需求明显高于我院实际控制的陪护探视率。结论:从实际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适当提高陪护探视率,同时加强管理和引导,对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儿身体尽快康复,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塑造良好医院形象,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陪护 探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对肿瘤病人居家护理的现状、居家护理需求、居家护理需求的测量工具以及满足肿瘤病人居家需求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提出我国可采取发展居家姑息照护、有效管理症状、拓宽信息途径、心理护理等措施满足肿瘤病人居家护理需求,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居家护理模式,推动肿瘤专科护理的发展。

  • 标签: 肿瘤病人 居家护理 居家护理需求 延续护理 社区护理 测量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血糖控制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取的10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血糖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糖值大于或等于11.1mmol/L的患者可以用短效的人胰岛素控制,而已并发糖尿病酮症的患者可以通过给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泵来控制,开始是基础量即可,然后根据血糖的高低来调整。特别注意的是,在治疗合并发生酸中毒的患者的时候,医生要注意血糖变化,要考虑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若血糖降低,应该立即静脉注射50%GS60~l00mL,患者会立即好转。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控制血糖是十分重要的,若血糖升高,医护人员都应该立刻为患者控制血糖。并且要尽可能早的使用生长抑素,轻型病症的3~5d,重型病症的5~7d,直到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后才可以停用。

  • 标签: 血糖 胰腺炎诊断 治疗
  • 简介:目前.大多学者以心理学的变量来诠释人类的职业行为。人类的职业选择有其潜意识的心理动机.这些动机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需求的满足,职业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与避免焦虑。护士职业需求是指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涵盖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个体的每一种需求都会寻求一种特别的方式得到满足,这种满足的方式与职业选择有密切的关系。个体的需要与职业的需求交互作用可决定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

  • 标签: 职业需求 MASLOW 护士 需要理论 职业选择 职业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老年候诊患者对门诊护理的需求,并针对其需求探讨更为完善与人性化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候诊患者需求调查表,随机抽取5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候诊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统计按需求率从高到低整理出目前老年候诊患者需求中前16项,并进行分类汇总。结果500名老年候诊患者的需求可大致分为4方面,包括对提供门诊护理专业及相关知识帮助的需求,对医疗护理服务态度方面的需求、门诊环境及便利服务的需求,以及对相关医疗政策的需求。结论老年患者将是未来医疗改革中必将面临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了解老年患者的需求并采取相应对策,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门诊 老年患者 需求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把握急诊护理人员的能力素质需求。方法:综合采用关键行为实践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结果:提出了急诊护理人员能力素质指标体系及指标的相对重要度。结论:亟需建立急诊护理岗位能力素质需求标准,完善以素质需求标准为基础的急诊护理人员评价和培训体系。

  • 标签: 急诊护士 素质需求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