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性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多数肝性病人均有明显诱因,所以早期及时去除诱因,是减少肝性发生的关键。本文对临床常见肝性诱因及其护理干预对策进行了总结。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护理干预 对策
  • 简介:【摘要】肝性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多数肝性病人均有明显诱因 ,所以早期及时去除诱因 ,是减少肝性发生的关键。本文对临床常见肝性诱因及其护理干预对策进行了总结。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护理干预 对策
  •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性是一种急性、爆发性重症,多见于婴幼儿,偶见于成人,临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特征,影像学呈多灶性,对称性损害,主要累及双侧丘脑、基底节、脑干被盖及大脑白质。此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30%,7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完全康复机率低于10%[1] 。现将我科一例儿童急性坏死性的护理经验与体会进行总结。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脑病 护理 早期康复干预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总结了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的护理,配合好医生维持患儿血氧分压稳定、确保有效血液循环和维持血糖稳定,降颅内压,减少惊厥的发生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及时给氧、保暖、合理喂养、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等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减轻脑损伤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脑缺氧 脑损伤 护理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HIE)由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山西省阳泉市铁路医院儿科自2005年共收住了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脑损伤 护理 新生儿窒息后 围生期窒息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80例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分别采取不同管理,分析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管理,取得效果优良,能够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获取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脑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银屑继发皮肤鳞细胞癌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择48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24),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全面综合护理。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负性情绪得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均

  • 标签:
  • 简介:环磷酰胺(CTX)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烷化剂类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能抑制细胞增殖,非特异性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限制其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常用于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2011年10月12日收治1例CTX致高血压病患儿,经过治疗及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环磷酰胺 副作用 高血压脑病 护理
  • 简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如不能及时清除肠道内积血,肝性发生率高,常危及病人生命,影响预后。我院对2002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00例分别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以下简称结肠疗机)进行全结肠灌洗治疗和一般治疗,预防肝性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途径治疗机 结肠灌洗治疗 肝性脑病 临床观察 预防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阿洪又称箍趾、指(趾)断症或自发性指(趾)脱离症,是热带的一种地方,由于慢性炎症纤维化,环绕趾(指)呈线状狭窄形成指(趾)断离,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开始于第1足趾关节近端屈侧或内侧出现皲裂横沟,皲裂处发炎或呈慢性溃疡,

  • 标签: 阿洪病 鳞状细胞 皮瓣 移植护理
  • 简介:回顾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术后并发Wernicke3例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护理措施有:加强病情观察,重点关注其意识、眼球活动、肌力及电解质等变化;完善安全护理,做好防误吸、防拔管、防跌倒/外伤、防走失、防坠床、防压疮的措施;做好维生素B1用药护理等。认为正确认知是防治Wernicke的关键;重点关注有长期嗜酒史、营养不良、恶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呕吐及长期禁食者等易发人群。

  • 标签: WERNICKE脑病 维生素B1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护患沟通对科患者的护理影响及最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6月到我院科就诊的84例患者进行护患沟通效果研究,在平均对等分配的基础上,将选取的患者划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在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叠加护患沟通护理的不同方式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以及医疗纠纷的出现情况。结果:对比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情况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更低,说明护患沟通对科患者护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结论: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应当加大护患沟通的力度,并足够重视护患沟通,从根源上去规避医患纠纷的出现。

  • 标签: 脑病科 护患沟通 不良情绪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早期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我院收治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患者8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采取早期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包括肺部感染等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原始放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治疗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加速患儿病症恢复,预防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护理期间采取循证护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诊断为肝硬化肝性病患者80例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设定为40例,前组患病对象在护理期间采取常规疾病护理实施干预对策,后组采取循证护理实施干预对策,将患病组不同护理期间的负面情绪观察项、肝区疼痛程度观察项、护理满意度观察项展开统计学计算分析。结果:两组病患均在开展科室护理干预前,测得负面情绪分值较高,且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开展干预后得出,两组负面情绪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呈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病患于护理期间,肝区疼痛程度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满意度问卷统计结果得出,观察组对本组护理人员总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肝硬化肝性病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使之肝区疼痛感减弱。

  • 标签: 循证护理 肝硬化 肝性脑病
  • 简介: 摘要: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DEACMP)是指急性CO中毒昏迷苏醒后,经过一段时间(2~60天)的假愈期,突然出现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外系或锥体系为主的表现。其发生率与CO接触时间、昏迷时间和延误治疗时间成正比。由于患者及家属不了解疾病转归,忽视后期治疗与护理,迟发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在院继续治疗者。通过高压氧治疗和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该病的治愈率,所以CO中毒迟发性的健康教育与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护理
  • 简介:总结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行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期间维持目标体温的稳定,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心肺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加强全身皮肤护理及营养支持。经精心治疗和护理,16例患儿好转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4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体格及智能发育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部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者纳入对照组,30例行早期护理干预者纳入试验组,观察两组干预12个月后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1)试验组护理后身长、体质量头围等体格指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护理后MDI评分、P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行早期护理干预,可纠正发育障碍,改善体格及智能。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胰腺炎后并发韦尼克的护理经验。方法 报告1例胰腺炎后的患者,在一段时间的禁食后出现了视力听力下降,神志模糊,经我科会诊后考虑为韦尼克,立即转至我科继续治疗,给予维生素B1治疗,同时给予对应的支持性护理,行心理疏导。结果 在外科护理胰腺炎的护理过程中,重点在于及早的识别患者的早期症状,尤其重点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并做好预见性护理,及早处理并干预,及时控制病情。

  • 标签: 胰腺炎 韦尼克脑病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