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对实验测定和计算所得的各种数值常常要进行修约,不少人在修约时简单地采用纯数字的四舍五人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应按照GB8170—87《数值修约规则》修约,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零向左看,左奇进偶舍弃”。

  • 标签: 《中华护理教育》 期刊 编辑部 GB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
  • 简介:对实验测定和计算所得的各种数值常常要进行修约,不少人在修约时简单地采用纯数字的四舍五入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应按照GB8170—87《数值修约规则》修约,

  • 标签: 修约规则 数值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对实验测定和计算所得的各种数值常常要进行修约,不少人在修约时简单地采用纯数字的四舍五入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应按照GB8170-87《数值修约规则》修约,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进,尾数为零向左看,左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1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

  • 标签: 数值修约
  • 简介:对实验测定和计算所得的各种数值常常要进行修约,不少人在修约时简单地采用纯数字的四舍五入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应按照GB8170-87《数值修约规则》修约,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进,尾数为零向左看,左奇进偶舍弃”。

  • 标签: 数值修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各种研究中,对实验检测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往往都要进行修约。过去习惯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的修约,该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将其废除。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修约应遵照“四舍六入”的法则进行,下面作一介绍,请广大作者遵照执行。

  • 标签: 数字用法 修约规则 医学领域 实验检测 国家标准 出版物
  • 简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各种研究中,对实验检测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往往都要进行修约。过去习惯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的修约,该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将其废除。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修约应遵照"四舍六入"的法则进行,下面作一介绍,请广大作者遵照执行。

  • 标签: 修约 四舍五入法 四舍六入 次修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危急报告制度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成立临床危急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流程重置,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相关知识以及危急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2010年全年共接到危急报告123例,且有42%的危急报告在夜班进行接收,均得到紧急处理,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对临床危急实施质量控制,规范了危急报告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危急的处理效果。

  • 标签: 危急值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婴儿骨密度增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0~1岁婴儿304例,采用超声骨密度分析仪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传导速度(SOS),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71例和对照组133例。干预组从第1次测试之日起,在喂养方式,被动操训练,日晒时间,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婴儿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个月后回访观察婴儿SOS水平。结果两组婴儿第1次测试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婴儿钙营养,改善喂养方式,及时添加动物性食物量及种类,进行婴儿被动操训练,加强户外活动,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感染性疾病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婴儿骨密度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骨密度 骨发育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上肢术中止血带安全、有效的压力。方法检测56例幼儿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在此基础上探索达到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范围,观察年龄、性别等对上肢止血带有效压力的影响,并观察可能的止血带损伤。结果最低止血压力为20kPa但术中止血效果不稳定。男、女幼儿及各年龄段指动脉搏动消失时止血带压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为21kPa,〉3-4周岁、〉2-3周岁与10月-2周岁幼儿组达到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安全、有效的上肢止血压力为22-25kPa。

  • 标签: 幼儿 上肢 止血带 压力
  • 简介:目的探讨人体检验、检查危急报告流程在门诊医疗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门诊46例危急报告患者按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46例危急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好转。结论危急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而护士在多部门紧急合作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危急值报告流程 门诊 护理安全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恶性肿瘤中辅助诊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2019 年

  • 标签:
  • 简介:血压是循环血量、心排血量、周围血管阻力及动脉壁弹性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综合性反应。血压测量是最基础的临床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教材示血压计袖带缠放时应平紧贴近肌肤表面,临床上秋冬季节为了病人的方便,于2006年2月-2006年8月将血压计袖带分别缠放于紧贴肌肤和秋衣上,对不同位置测量的血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压计袖带 血压值 临床护理工作 血流动力学变化 周围血管阻力 循环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介入高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予以介入高耗材实施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最为常规组,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予以介入高耗材实施PDCA管理模式为探析组,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探析组积压评分低于常规组,探析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在介入高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避免库存积压情况出现,还可达到理想的管理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介入高值耗材管理 库存积压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在体检中,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HBsAg的检查方法很多,有琼脂免疫扩散法、对流电泳法、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法、固相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1]。但在测定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胶体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高耗材管理方法,明确高耗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21年5月引入高耗材管理系统,对比实施前(2020年7月至12月)、实施后(2021年5月至12月)高耗材配送核对情况、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室高耗材配送所需时间、核对每日耗材用量用时、发放次日耗材用时、核对前一天耗材用量用时均明显更短,且实施后手术室高耗材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值耗材 手术室 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分析对于平均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应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纳入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对于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救护车到达时间、采血至用血时间、手术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致死率为0.00%,致残率为10.42%,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予以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具有理想作用,可缩短相关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救护理流程 严重多发伤 平均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输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输液室(2019年01月-2019年04月时期)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37人次,采取常规输液管理模式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05月开展分区管理,应用于(2019年05月-2019年08月时期)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53人次,设置为管理组。对照两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依从性与投诉率。结果管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0.22%&9.84%),管理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99.78%&93.36%),依从率(99.56%&92.22%),投诉率(0%&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管理中,采取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可明显减少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依从性,减少门诊投诉,效果理想。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分区管理 警示标志 输液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