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98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患者入院时间为2023年3月-2023年8月,实行常规护理,视为对照组,其余49例患者入院时间为2023年9月-2024年3月,实行常规护理+激励式心理护理,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呕吐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式心理护理可以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干预,并借此改善患者呕吐症状,缓解化疗带来的不适感。

  • 标签: 肿瘤化疗 激励式 心理护理 呕吐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癌病人化疗中的价值。方法 以2022年1-12月期间92例于我院行肺癌化疗患者为例,抽签方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46例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放疗患者进行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肺癌病人 化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按时科学服药,才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避免药物的副作用。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结合药物的动力学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疗效,提高用药效果。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些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与剂量。

  • 标签: 常用药物 服用时间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1-2023.9年期间接收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分组将分为对照组(53例)和护理组(52例),对两组支气管肺炎儿童的护理干预工作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护理组都快于对照组,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健康,值得推广护理。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小儿 PDCA循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实施后,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窗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实施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受试者实施常规管理措施。结果:干预工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临床指标水平,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试验组的护理过程中,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其首剂溶栓给药时间、DNT时间等临床指标在治疗干预后,得以显著缩短,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时间目标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静脉溶栓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淋巴瘤病人化疗后口腔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科收治的12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1月),采取简单随机法将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分别展开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口腔感染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8.3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33%)比对照组(88.33%)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淋巴瘤 化疗 口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对其药物应用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月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诊患者资料,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对照组、观察组,人数均为4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化护理分组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一段时间护理结束之后比较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论  指标比较包含患者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在这些数据方面,观察组更佳。  结论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对急诊患者的急诊治疗效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药物应用时间 总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4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37)和观察组(n=37),对常规组患者采用胃肠道手术传统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增加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胃肠道手术患者调查表明,观察组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采用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饮食护理 胃肠道手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急诊换药的患者采用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其伤口愈合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4年2月1日—2024年2月20日期间本院急诊处手指外伤进行清创缝合术的80例患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都进行了清创缝合处理,并使用抗生素来预防进一步的伤口感染。对照组的40例患者在手术后每天换一次药;实验组的40例患者,1~2天换一次药,再对这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患者平均的伤口愈合时间为(7.21±1.03)天,而实验组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7.02±0.26)天,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患者伤口I期愈合率为77.5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I期愈合率。结论:结果表明,急诊换药时间1~2天换一次药更利于伤口愈合,还能减少感染风险,进一步提高痊愈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换药 间隔时间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缩短骨科手术术前、术后禁饮禁食时间对于手术和患者的利弊。方法:选择我科室在2022年1年中提供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性分成对照组(奇数,n=40)和研究组(偶数,n=40),然后对照组提供常规禁食禁饮处理,研究组在术前2h给予轻饮料,结果:研究组术前1h出现饥饿、口渴、烦躁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误吸,且术后2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前1h手指末梢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术后1h手指末梢血糖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术前、术后禁饮禁食时间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可以减少不适感受的发生,缓解胰岛素抵抗问题,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术前 术后禁饮禁食时间 缩短 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为缩短留置导尿留置时间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筛选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5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满足研究需求分别设立A组与B组,对患者平均分配,达到每组29例的标准。B组采取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缩短患者的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对比其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缩短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后,其感染发生率(89.65%)明显低于B组(62.06%),P<0.05。A组患者缩短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后,其治疗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B组(68.96%),P<0.05。结论: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留置导尿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其进行每日监测,详细记录其生活指标变化、尿标本培养等,适时提醒医师是否可进行拔管,合理缩短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留置导尿 缩短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性绿色通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入院观察的86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分析,样本收取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对照组为自行来院并未心梗的胸痛患者,实验组为经过120急救中心接入的存在心梗的胸痛患者,实验组经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对照组经常规护理,比较组间不良事件、抢救用时、住院指标以及VAS等数据。结果:住院周期、抢救时间、VAS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经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后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缩短,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减轻急性胸痛患者的疼痛感,避免出现疾病进展或是再次复发的情况。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 不良事件 抢救时间 VAS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骨折患儿护理中疼痛控制护理对骨折愈合时间产生的影响以及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120例小儿骨折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6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控制护理,对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然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在小儿骨折患儿护理中,实施疼痛控制护理能够加快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加快了患儿身体恢复的速度,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疼痛控制护理 小儿骨折患儿 骨折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出院流程和等候时间一直是患者及其家属关注的重要问题。优化出院流程并缩短等候时间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为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并优化心血管外科的出院流程,以实现等候时间的缩短。方法:1. 流程优化:通过对现有出院流程的分析,找出瓶颈和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预约制度、改进信息传递方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2.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等候时间,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同时,收集患者对出院流程的满意度数据,以评估改进的成效。结果:1. 出院流程优化后,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数据显示,优化后的等候时间较之前平均减少了20%。2.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实施出院流程优化后,患者对流程的满意度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90%。结论:本研究通过优化心血管外科的出院流程,显著缩短了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一成果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出院流程的优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

  • 标签: 心血管外科 出院流程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老年骨科全麻患者体表加温治疗对其术后苏醒时间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6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为观察对象,时间2021年12与-2022年12月。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在手术室常温下不接受任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体表加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术后苏醒时间与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h、术后4h及术后6h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应用体表加温技术有利于缩短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体表加温治疗 老年骨科全麻 术后苏醒时间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多阶段抽样法将我院从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每组34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研究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分诊、静脉采血、急救、心电图检查、球囊扩张所消耗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SBP、DBP、HR、RR等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参照组的79.41%,P<0.05,统计验证具有数据计算价值。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诊抢救时间,促使生命体征更稳定,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重复测量血压时有无间隔时间对血压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完成分组,参照组180例进行5分钟间隔测量血压,研究组180例则接受无间隔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血压检测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差异较小,比较同组受检者两次血压检测的结果差异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复测量血压时,可以在血压仪汞柱降到“0”后即刻进行测量,不需要间隔和等待。

  • 标签: 重复测量血压 间隔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时间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是否优于常规护理。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目标,将其分成实验组(n=25)和对比组(n=25)。实验组选用时间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比组选用常规护理干涉。比照分析两组病人SANS评分、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SANS量表中脑梗塞面积的大小、脑梗塞堵塞位置和患者体征,均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病人家属的满意度92.00%,明显高过对比组(P<0.05)。结论:时间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中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时间护理 常规护理 脑梗塞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同时期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结局。方法:选取AIS患者病情允许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于发病6∽9天内,平均(7±0.95)天,实施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对照组于发病11∽14天内,平均(12±0.95)天,实施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两组时限均15天。结果: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前评分为(7.99±0.71)分,治疗后为(5.88±0.37)分;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前评分为(8.02±0.62)分,治疗后为( 2.6±0.15)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P<0.01),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发病6∽9天内实施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较发病11∽14天内实施吞咽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更显著,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AIS患者尽早开展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不同时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长时间侧卧位手术中预防压疮时采用术中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3年3月-2024年3月共计122名患者进行试验,将这122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中体位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试验数据。结果:将实验数据进行相比可知,观察组临床试验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实践数据。结论:在针对长时间采用侧卧位手术中出现压疮的现象,采用术中体位护理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出现压疮的频率降低,同时出现严重压疮的患者数量也有所下降,具有良好的临床试验效果。

  • 标签: 体位护理 侧卧位 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