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使用抗过敏类药物对患者相关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并按照输血前是否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分组比较,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为输血前使用抗过敏类药物,后者为输血前未使用抗过敏类药物。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发热、蛋白尿、皮肤红疹、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中,观察组分别有1例、2例、1例、2例,占比分别为2.00%、4.00%、2.00%、4.00%,对照组分别有1例、1例、2例、3例,占比分别为2.00%、2.00%、4.00%、6.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和对照组14.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Hb为(73.25±7.24)g/L、RBC为(2.83±0.71)×1012/L、Hct为(22.36±2.64)%,对照组患者Hb为(73.40±8.20)g/L、RBC为(2.23±0.61)×1012/L、Hct为(22.65±2.32)%,观察组患者各个血象指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输血前使用抗过敏的药物在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方面起到的效果不显著,而且还会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延缓,致使患者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临床不建议对患者输血前使用抗过敏类药物。

  • 标签: 输血前 抗过敏类药物 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科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在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护理中,患者能够切身的体会到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关心,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值得参考。

  • 标签: 成分输血 产科大出血 输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静脉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自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静脉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良反应,并提出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78例静脉输血者中,不良反应率5.13%(4/78)。结论: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是静脉输血的常见不良反应,应做好输血前、输血时及输血后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输血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紧急输血处理,因为血液是维持机体各个脏器功能与组织稳定运行的关键组成,一旦受到严重创伤,患者失血量较大,所以需紧急输血,以稳定患者机体指征,而在输血过程中,不同方案可能会取得不同效果。对此,本篇文章针对近几年临床严重创伤患者紧急输血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急诊患者 严重创伤 紧急输血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输血是危重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手段,本研究旨在探究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与危重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大量危重患者的输血记录和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揭示了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输血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危重患者,生存率,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