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模式重建在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8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呼吸困难评分(MM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指标。结果:出院8周后,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进行呼吸模式重建后的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氧分压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呼吸康复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呼吸模式重建 COPD 呼吸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呼吸内科学习中的效果,以提供指导医学教育的实践依据。方法:我们随机选取了10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50名学生。观察组接受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而对照组则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我们记录了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并使用相应的教学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3.6岁,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对照组中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3.4岁,其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经过研究期间的教学介入,观察组学生在呼吸内科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增强对呼吸内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因此,推广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教学模式 探索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晨交班点评模式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未实施晨交班点评前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晨交班点评后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护士专业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例数、医疗纠纷例数、护士专业能力、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晨交班点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年轻护士的专业能力,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 标签: 晨交班点评 护士 专业能力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将舒适护理服务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作为探究方向,分析改善措施。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收治的68名呼吸科患者,所选患者检查时间在2018.10月~2020.10月中,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护理服务。为确定护理效果差异,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情况,探究护理方式的不同,对患者的不同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不同,会影响患者最终护理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对比数据差异较大,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p<0.05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对于呼吸科患者来说,采用舒适活动与护理活动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舒适护理服务模式 呼吸科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结核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 81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在入院后对 81例患者均实施对症的治疗,并应用相关护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 81例患者均实施营养支持、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扩张、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吸氧等干预,并实施了对症的处理, 52例患者应用呼吸机予以辅助通气, 67例病情出现好转,死亡 9例,自动出院 5例。 9例死亡患者中因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的 8例,占死亡总数的 88.9%。结论:针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护理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使护理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护理 呼吸衰竭 肺结核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结核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81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在入院后对81例患者均实施对症的治疗,并应用相关护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81例患者均实施营养支持、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扩张、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吸氧等干预,并实施了对症的处理,52例患者应用呼吸机予以辅助通气,67例病情出现好转,死亡9例,自动出院5例。9例死亡患者中因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的8例,占死亡总数的88.9%。结论针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护理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使护理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护理 呼吸衰竭 肺结核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结核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81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在入院后对81例患者均实施对症的治疗,并应用相关护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81例患者均实施营养支持、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扩张、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吸氧等干预,并实施了对症的处理,52例患者应用呼吸机予以辅助通气,67例病情出现好转,死亡9例,自动出院5例。9例死亡患者中因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的8例,占死亡总数的88.9%。结论针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护理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使护理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护理 呼吸衰竭 肺结核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胸外科患者接受呼吸功能锻炼新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胸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共计9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新模式,对比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具有明显优势P

  • 标签: 胸外科 呼吸功能锻炼新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对带教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 以我院 40 例实习生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人数相等,分别给予常规带教、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带教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带教质量。结果 观察组学生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 0.05)。两组患者对教师自身素质满意度评估无差异(P > 0.05);在带教态度、护理业务教学能力、护理教学活动满意度评估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 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呼吸内科护理带教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标签: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呼吸内科 护理带教质量 学生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呼吸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科患者8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环境、生理、心理等舒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服务模式 呼吸科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长期家庭无创呼吸机不同治疗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纳入分析对象的主要方向,主要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选取人数为90例,运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将所有患者进行计算机随机排序,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纳入研究开始阶段设置的研究组和参照组中,每个小组中的人数相等,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规律吸氧结合适量运动模式、常规治疗方案,使用以上方法后需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信息详细的观察,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研究的主要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将上述数据对比后分析。结果:治疗一年后,研究组气管插管例数少于参照组,疾病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参照组,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优于参照组,以上数据相比,后者有明显的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2/45)比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8/45),以上比较前者较优,(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长期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达不到预期,存在局限性,而采用规律吸氧结合适量运动模式治疗后,弥补了其不足,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可在今后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长期 家庭无创呼吸机 效果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传统的近视眼矫正 手术也有了更先进、 更 方便、 更安全的科技应用。以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为例,传统的原位角膜磨镶术灰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的影响,且 术后恢复期也较长, 虽然在眼科临床界得到了普及应用,但是依旧存在诸多弊端。 而在应用了飞秒激光技术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有了更加先进 、 更加方便可替代的选择。对此,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 标签: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手术
  • 作者: 张程程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10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8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 简介:目的:探究OSCE考核模式的方法及内容,并研究该模式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呼吸内科实习护生64人为调查对象,按照入科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生给予采用常规的临床实习教学和考核方法,观察组护生给予OSCE考核评价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两组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对呼吸内科护理带教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和技能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呼吸内科护理带教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OSCE考核模式更有利于实习护生形象把握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知识,对培养临床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OSCE考核模式;呼吸内科;临床思维能力;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针对呼吸重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模式对降低感染几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8例呼吸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4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其中观察组患者64例,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出现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更少,感染几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呼吸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积极采用预防性护理模式,通过对引起感染的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几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呼吸重症患者 常规护理 院内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前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参与型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加显著,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临床输尿管结石行钬激光治疗患者,给予参与型护理,可提升患者心理状态,值得各个科室推广。

  • 标签: 钬激光 输尿管结石 参与型护理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究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200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200人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共分为两组,其中100人为对照组,另外100人为研究组。其中的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另外的研究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的具体心理状态平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之前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没有明显差异,而护理之后研究组病人的心理状态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同时作为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整体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针对于当前我国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模式相融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面情绪。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度,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在临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总结三维教学模式呼吸机相关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组建呼吸机支持小组,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值班应急培训、视频教学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培训,培训3个月后进行呼吸机应用知识和技能考核。三维教学模式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呼吸机应用能力,保障了呼吸机在临床的使用安全。

  • 标签: 呼吸机 三维教学模式 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本院呼吸科 感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本院呼吸 科就诊的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住院环境、护理操作以及护患沟通 4个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呼吸科 感染科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呼吸科 感染管理 感染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PDCA是一种循环护理模式,本文分析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 98例患者,时间跨度为 2年,从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按照无规律抽签法分组法将其分为 A组和 B组,每组患者 49例。对 A组患者实施基本护理,对 B组患者实施 PDCA循环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肺炎好转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实施常规护理的 A组患者明显效果低于 B组, B组患者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依从性较强,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价值 (P< 0.05)。结论 PDCA作为一种循环护理模式,重视对护理工作的规划,制定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 PDCA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助于患者健康恢复,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呼吸衰竭情况,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PDCA护理模式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