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痴呆居家照护需求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9-12月本院门诊就诊与医院下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首次诊断为痴呆(符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观察急诊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对其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程度,以及培训的内容进行研究。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计选取我院急诊部预检分诊部门在职护理人员53例,作为本次临床分析对象,研究起始时间为2021年8月开始,收集临床分析所需数据,并拟定出临床研究计划,直至2022年8月截止,通过对其预检分诊能力的随机考核,应用我院自制问卷对其护理人员培训内容以及相关需求进行统计。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随机对其急诊科预检分诊部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考核,其临床检测结果优良率为(66.03%),占比例数为(35)例;通过自制问卷的统计得出,渴望进行丰富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培训人数为(46)例,占比为(86.79%);渴望进行系统规范的专科技术培训人数为(44)例,占比为(83.02%);渴望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内容人数为(42)例,占比为(79.25%);渴望进行多元化的专科技术培训人数为(45)例,占比为(84.91%)。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分析急诊科预检分诊护理人员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均存在培训需求,经统计,需求量较大的护理内容多为丰富专业的理论性知识、系统规范的专科技术培训、全面综合的训练内容、多元化的专科技术培训等方面,因此全面提高我院急诊部预检分诊护理人员的综合实力,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医疗形象。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培训需求 培训内容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现状、需求进行调查,从而为在职护理人员培训提供更多依据,不断对培训体系进行完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抽取120名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经过问卷调查,120名护理参与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在学习方式方面多以网络自学为主,新理论、新知识接受时间比较晚。结论:医院必须重视在职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根据护理人员需求,甄选培训内容,合理制定培训方法,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 标签: 护理人员培训 现状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护士对灾害应急救援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灾害专科护士培训需求情况,为建立和培训专业灾害护理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灾害专科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以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共采集904份,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72。46%的护士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认知不足,83.4%的护理人员有参加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需求。结论:灾害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广东省护士对灾害护理的认知不足。为建立规范专业的灾害护理队伍,应广泛开展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满足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知识的需求

  • 标签: 灾害护理 灾害护理认知 专科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是指护理工作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伤害因素的侵害,或将危害降至最低。由于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地板上各种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物品、检验、包装和灭菌、储存、配送等重要环节,被称为“医院的心脏”,消毒供应室护士往往处于高压力、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在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同时,对护士进行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可以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关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认知状况的报道相对较少,但如何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和改进各项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了解蚌埠市消毒供应室护士对职业安全防护的认知和培训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供依据。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士职业 安全防护认知 培训需求调查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对肿瘤病人居家护理的现状、居家护理需求、居家护理需求的测量工具以及满足肿瘤病人居家需求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提出我国可采取发展居家姑息照护、有效管理症状、拓宽信息途径、心理护理等措施满足肿瘤病人居家护理需求,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居家护理模式,推动肿瘤专科护理的发展。

  • 标签: 肿瘤病人 居家护理 居家护理需求 延续护理 社区护理 测量工具
  • 简介:摘要: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对患者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整体的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护士是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因此在医院里,护士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分层次多样化护理培训在中医科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服务满意度 工作效率 医疗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行常规培训的50名护士为对照组,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习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的50名护士为观察组,对两个阶段护士岗前培训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护生岗前培训中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在培训的过程中,护士的基本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得分更高,培训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三位一体 培训模式 护生岗前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和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的高危妊娠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为40,对两组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进行分析,分别将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SAS和SDS评分两组护理前情况相似(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护理后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标签: []高危妊娠 孕妇 产前护理需求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肿瘤患者居家护理的需求进行探究,从而有效指导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居家护理服务。方法: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实际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出院后会携带管路(76.62%)、存在伤口(90.04%),患者不适症状中,疲乏(30.74%)与疼痛(28.57)%最为明显;治疗服务需求中用药指导(53.68%)、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51.08%);护理服务需求中,电话随访(77.06%)、返院门诊复诊(69.26%);患者希望提供院后居家照护服务的人员为曾经住院时的主管医生(80.95%)、曾经住院时的主管护士(52.38%);对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要求,5-10年45(19.48%)、3-5年(18.61%);希望出院后的照护频次1次/周(29.00%);出院后患者希望的护理服务收费方式服务后收费60.61%。结论:肿瘤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较大,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引以为重。

  • 标签: 肿瘤手术 居家性护理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轮转分诊护士培训中规范化培训路径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5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等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5名采取传统带教方式实施培训,研究组25名采取规范化培训路径实施培训,对比两组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轮转分诊护士培训中应用规范化培训路径,可进一步增强护士对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 标签: 规范化培训路径 门诊轮转 培训 分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状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护理需求状况及临床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需求的状况。结果 90例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评分为(79.06±4.68)分;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离婚/丧偶、中重度吞咽障碍、接受吞咽治疗的患者护理需求评分均高于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已婚、轻度吞咽障碍、未接受吞咽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离婚/丧偶、中重度吞咽障碍、接受吞咽治疗可能是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高可能受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吞咽障碍程度、吞咽治疗的影响。

  • 标签: 老年人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到医院门诊就诊时的需求,探讨其针对性导诊服务策略。方法 回顾性截取200例老年患者(接诊时间:2019年10月-2022年1月)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入组老年患者的门诊就诊需求,并总结其导诊服务策略。结果 入组200例老年患者门诊就诊过程中存在需求如下,其中占比前三的就诊需求分别为门诊地点及位置、就诊程序和医技检查流程及位置,占比分别为37.00%、27.00%、25.00%;其余为检验结果、陪护帮助以及健康咨询和其他,占比分别为3.50%、3.00%、2.50%和2.00%。结论 从老年患者实际就诊需求出发,予以老年患者以全面、优质的就诊护理服务有助于强化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门诊 就诊需求 导诊服务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200例慢性病患者,对其发放调查问卷,询问“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情况。结果:调查显示,200例患者当中,有164例有“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需求率达到了82%,可见“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较高。结论:慢性病患者实施“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较高,国家需要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为更多慢性病患者带来便利。

  • 标签: “互联网+”居家护理 服务需求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为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访谈高职院校临床兼职教师及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半结构式问卷访谈临床19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和有ICU实习经历的护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临床对于护生重症监护实习及工作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果 重症医学科对于护生要求在校培养的专科知识有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抢救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作用、院感知识等,重点培养技能包括导管护理、气道管理等,最需要培养的素质是责任感。结论 高职院校护生培养专业知识教学需紧贴ICU专科特点,结合培养目的综合考虑技能培养,培养出高质量专科护理人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肾移植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及需求情况。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科肾移植住院患者及门诊随访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情况、使用情况、需求情况、影响是否选择中医适宜技术的原因以及获取中医适宜技术知识的渠道进行调查。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了40名肾移植患者,患者中医适宜技术认知率最高的前四项分别拔罐(35.0%)、刮痧(30.0%)、经穴推拿(30.0%)、穴位贴敷(30.0%),需求率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艾灸(65.0%)、经穴推拿(65.0%)、拔罐(62.5%),使用率最高为拔罐(57.5%),影响选择中医适宜技术的主要原因包括对移植肾功能影响(62.5%)及治疗效果(52.5%),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为口口相传(47.5%)以及网络(45.0%)。 结论 肾移植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度不高,但有一定的需求率,应规范、准确的扩大中医适宜技术的宣传,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中医护理 中医适宜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患者对门诊导诊的需求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20.9~2021.9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患者门诊导诊的需求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比较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对门诊导诊的需求内容主要包括位置地点、就诊流程、病历填写、检验结果、陪护帮助以及健康咨询等。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患者对门诊导诊的需求较多,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满足患者需求,效果确切。

  • 标签: 门诊患者 导诊 需求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以新入职护士为对象,探析开展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的作用价值。方法  把2020.1~12时段新入职护士29名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把2021.1~12时段新入职护士29名作为观察组,采取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分析操作、理论成绩,护士综合能力。结果  对照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低于观察组,有显著(P<0.05)。对照组综合能力评分低于观察组,有显著(P<0.05)。结论  对新入职护士开展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其效果良好,有助于护士操作、理论成绩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护士护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 标签: 护士 规范化培训 岗位胜任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互联网+构建多角度移动培训平台,采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探讨平台对手术室设备培训中的应用,观察其在提高护理人员设备操作技能及降低医院设备维修成本方面的作用。 方法 在建立互联网+构建多角度移动培训平台前后,分别对100名手术室护士建立平台前后进行设备理论及操作能力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满意度,统计仪器设备故障率,观察前后统计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 建立建立互联网+构建多角度移动培训平台后手术室护士设备操作技能成绩较前有所提高,建立前为理论考试(75.75±3.19)分,建立后提高至(83.95±3.33)分,建立前操作考试(73.62±3.93),建立后提高至(86.9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P

  • 标签: 互联网 培训平台 手术室设备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在职干部的健康体检需求已经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护理服务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在这种趋势下,更需要专业性的人员配置以及知识体系建设。在实际的健康体检工作中,采用简单的抽血检验及仪器检测,已经很难满足在职干部对于体检的要求,这就要求健康体检的项目及内容必须多元化。同时护理干预模式也应多样化,如此才可确保在职干部的健康体检工作越做越好,为在职干部的健康提供保障,促使干部们在领导岗位上热情工作。本文首先对在职干部健康体检多元化需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了在职干部健康体检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 标签: 在职干部 健康体检需求 多元化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