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法 以本院为研究背景,从系统架构、管理流程和功能模块阐述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选取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系统应用效果。结果 系统上线后,有效减轻了医护工作量,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透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透析治疗的闭环精准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与医疗水平。

  • 标签: 血透管理 信息系统数字化 管理信息集成
  • 简介: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身体健康和医疗保障也变得更加关注。目前,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专业技术无法适应需求,尤其是在传统管理方式中,财务信息共享存在局限性。因此,对新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大部分的医院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财务工作中,从而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 标签: 医院 财务 信息化建设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信息化技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手术室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加强手术室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今在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制度执行不到位等。本次研究从手术室管理的概念发展、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概念、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内容几个方面展开综述,以促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智慧护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健康教育护理运用于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期间的应用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在2022年3月至2024年1月间本院接收的6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签署完研究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 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肺癌围术期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智慧护理信息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护理终末阶段,将两组患者对疾病中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术期康复知识、正确的饮食护理技巧、运动锻炼功能恢复手段,通过评分量表进行测评并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术期康复(94.42±1.13)分、饮食护理(93.88±1.61)分、运动锻炼(90.34±1.42)分等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术期康复(83.68±1.07)分、饮食护理(85.92±1.43)分、运动锻炼(81.22±1.34)分(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取基于智慧护理信息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实现护理服务的个性化和高效化,不断改进护理服务流程和内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通过智慧护理信息系统分析患者的反馈信息,也有助于医护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持续监测护理质量,确保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推动肺癌护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 标签: 智慧护理信息系统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成为了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课题。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中找到了新的工作方式。本论文主要探讨护士信息化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实地研究和数据分析, 探讨了医疗信息系统在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信息化技术,护士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患者随访、健康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照顾质量。此外,护士信息化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还改善了护士对患者的接诊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施慢性病管理,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心理压力下降,慢性病复发率降低。因此,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管理效果,为护士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以上研究结果对于推广护士信息化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护士信息化 慢性病管理 信息化技术 患者随访 提升医疗效率
  • 简介:摘要:医院是一个信息密集的集成环境,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医疗成本,还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基于此,我们开始了对医院信息化进程中PDA扫码系统的优化解决方案的研究。首先,我们分析了当前PDA扫码系统在医疗场景中的运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系统不稳定,误扫及要素输入不便等进行了深度剖析。然后,我们设计了一套新的优化方案,其中涵盖了软件优化,硬件更新,用户操作界面的改进等方面,旨在提高PDA扫码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易用性。为验证此优化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几个医院进行了实际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PDA扫码系统的优化,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医生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进程的提升。这项研究的成果可为其他医疗机构在PDA扫码系统中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信息化 PDA扫码系统 系统优化 工作效率 用户体验
  • 简介:摘要:护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护理信息化建设对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减少医疗差错等方面的作用,为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 标签: 护理信息化 工作效率 质量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原发高血压患病者基于微信群消息指导后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以本社区卫生站2023年3季度收诊的16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站诊治期间均统一记录病案信息,按照随机分组模式,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患者离站前,组建微信群,把患者均纳入群内,对照组80例患者在群内只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不采取任何信息指导;观察组80例的微信群内每日推送信息指导,对两组分别干预后的相关结果展开计算与分析,涉及指标5个,分别为血压控制效果的变化、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变化、高血压疾病知识认知情况、血压值合格率。结果:患病目标均在干预前,血压测得值较高,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施以干预措施后,二组血压值有所下降,观察组更小于对照组(P<0.05)。对2组病患服药状况给予观察,得到用药依从性更高组为观察组(P<0.05)。病患均展开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更高组为观察组(P<0.05)。患者均开展疾病护理干预后,得到观察组对高血压疾病各知识点掌握情况更高,评分均以更高水平展现(P<0.05)。经对2组干预1个月后,血压状况随诊得到结论,血压合格率占比率更高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社区原发高血压患者开展微信群内信息指导工作有利于帮助患者有效管理血压值,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强化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进而提升血压达标率。

  • 标签: 社区原发高血压 微信群内信息指导 血压管理 疾病认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模式创新与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300件器械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1年7—12月300件器械为信息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 管理后,信息化组器械供应质量评分、器械合格率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模式可提高器械供应质量和器械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信息化管理 护理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的实际应用。方法:以曾在2022年1月3日至2023年2月9日阶段,于本院接受信息化延续护理的206例病人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在住院期间,对病人及其家人进行造口护理手册的学习,播放造口护理视频,得到规范化的操作指导,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术后给予病人及其家属的精神疏导和跟踪回访。病人在离开医院时,可以在 QQ,手机,微博,以及其他诸如 email之类的信息科技中获得专家适当指引和帮助。结果:依托电话咨询(177/206)达85.92%、依托微博留言(99/206)达48.05%、依托QQ咨询(114/206)达65.33%、依托微信咨询(170/206)达82.56%。其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不良表现(139/206)达67.47%,仅仅在家通过主治医生正确指导就能有效解决问题(112/139)达80.57%。结论:当前,大部分的医院都没有专门的远程护理系统,可以利用病人或家人的智能手机为病人进行数字化延续性护理,可以对病人的医疗照顾的质量进行明显提高,值得大面积临床应用。

  • 标签: 信息化手段 肠造口患者 延续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在血液内科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3年2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血液内科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60例,应用基于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意外跌倒发生率、跌倒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重度伤害)发生情况以及对护士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跌倒伤害发生情况更轻(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士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在血液内科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风险预警信息系统 血液内科 跌倒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模式创新与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300件器械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1年7—12月300件器械为信息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 管理后,信息化组器械供应质量评分、器械合格率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模式可提高器械供应质量和器械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信息化管理 护理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延续护理干预,研究其护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2022年8至2024年3月收治的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9例。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延续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延续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信息化管理的多学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多学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多学科护理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缺损状况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 标签: 信息化管理 多学科护理 脑出血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重症监护室重症肺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信息支持联合睡眠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重症监护室接诊的重症肺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信息支持联合睡眠干预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重症肺炎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实行信息支持联合睡眠干预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睡眠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信息支持联合睡眠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睡眠时间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信息支持 睡眠干预 重症监护室 重症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内分泌科患者行以护理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50例内分泌科患者,“双盲法”分对比组(常规护理)、信息组(以护理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优质护理)各25例,疗效比较。结果:较对比组,信息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以护理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优质护理可提高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崇。

  • 标签: 护理信息化建设 内分泌科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产妇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包括住院期间组织孕产妇及家属观看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日常护理、防止新生儿发生窒息等安全指导等;出院后孕产妇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得母婴专科护士的及时指导帮助。比较两组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产后新生儿安全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信息化 健康教育 新生儿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信息化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接受器械清洗消毒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进行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记录,并可追踪器械消毒的整个流程。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操作结果:观察组中,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信息化追溯系统有效监测了器械清洗消毒全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消毒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结论:信息化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提升管理质量、减少感染率。通过实时监测和追踪器械消毒流程,信息化追溯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改善器械清洗消毒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并提高医疗质量。然而,在推广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时,需考虑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信息化追溯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质量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