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发性脊柱弯常见于青少年人群,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并不明确。通常情况下主要与患者的日常不良坐姿等因素有关,该疾病发生后会对患者的健康以及家庭均产生痛苦,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由于特发性脊柱弯患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且治疗方式相对特殊,需要展开综合治疗措施,临床上高度关注特发性脊柱弯的相关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确切可行的护理手段,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能够走出痛苦,回归社会。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弯 护理进展 预防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弯患者矫形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19年我院骨科收治的12例脊柱弯矫形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并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2例患者均已进行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在手术前后精心的护理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未发生有并发症。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呼吸功能护理、床上大小便训练、唤醒实验训练等术前护理措施,以及病情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胃肠道护理、功能锻炼等术后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脊柱弯患者矫形手术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会阴切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恢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评估其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会阴切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特定的会阴切伤口护理方案,如定期更换敷料、加强卫生消毒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会阴切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较低,疼痛程度较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同时,在观察组中,伤口愈合呈现更为规律和美观的愈合过程。结论:本研究表明,在会阴切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采取特定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对于会阴切手术后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细节,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以确保伤口愈合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整体体验和治疗效果。

  • 标签: 会阴侧切 伤口愈合 护理方法
  • 简介:随着现在家庭式分娩、导乐分娩等模式的开展,许多孕产妇愿意接受阴道分娩,但分娩过程中常出现会阴部的裂伤痛、切痛,再加上初产妇会阴部组织较紧,对胎儿娩出阻力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给产妇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为了减少分娩对会阴部的损伤、疼痛以及对胎儿的影响,本院从2005年4月开展了对分娩过程中尤其初产妇行会阴双神经阻滞麻醉,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阻滞麻醉 会阴部 麻醉效果 双侧 家庭式分娩 分娩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单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深度对氧疗效果及病人舒适的影响.方法将胸外普胸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8cm左右),实验组为导管插入3~4cm,观察SpO2、Bp、R、HR、口唇甲床颜色、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情况.结果两组在生命体征、SpO2、口唇甲床颜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鼻导管吸氧插入深度以3~4cm较为适宜.

  • 标签: 鼻导管吸氧 插入深度 血气分析
  • 简介:脊柱弯是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在冠状方位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的脊柱畸形,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且可影响心肺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截瘫,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2]。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014年我院收治脊柱弯病人56例,均行全脊柱X线摄影及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年龄8岁~20岁,平均14.8岁;男25例,女31例。均术前在西门子DRF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进行全脊柱拼接摄影检查。

  • 标签: 脊柱侧弯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结核前方入路术后腹胀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12月内收集的腰椎结核前方入路术后腹胀患者66例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33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24-48h、术后48-72h缓解人数均少于观察组(P

  • 标签: 腰椎结核侧前方入路 术后腹胀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会阴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1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55例,会阴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改良组采用的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的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结论改良会阴皮内缝合,具有术后切口反应轻,产妇痛苦小,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 标签: 改良会阴缝合 会阴侧切 术后护理
  • 简介:糖尿病性偏舞蹈症多见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酮症及非酮症患者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单或双肢体快速、不规则、无目的地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和挤眉、撅嘴、伸舌等异常表情,清醒时易出现,睡眠时消失。病灶多位于患肢对锥体外系,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网状部等。2008年9月6日,本院收治1例糖尿病性偏舞蹈症,

  • 标签: 糖尿病 舞蹈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会阴切术后引起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产科2018年1月~2021年6月进行会阴切术的846例产妇纳入研究,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并制定干预对策。结果:846名产妇发生会术后感染的几率为4.14%(35/846),具体原因为:产妇自身健康状况31.43%(11/35)、环境因素25.71%(9/35)、医护人员护理质量28.57%(10/35)、分娩因素14.29%(5/35)。结论:会阴切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注意,杜绝危险因素,降低术后感染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但当双髋关节同时受累时,是一次置换或双同时置换,目前存有争议。因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但双一次手术能减少病人两次手术打击及减轻经济负担。我科在2003年3月~2005年4月,行双髋关节置换术7例,由于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无感染、无褥疮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整体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时间 髋关节疾患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弯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脊柱弯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奇数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21)和干预组(n=21)。对照组于术后行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P<0.05),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脊柱弯患者术后护理中,不仅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腿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临床护理路径 脊柱侧弯 术后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针对妇产科产妇接受改良会阴切缝合术后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分析结合使用的护理措施。方法 参照纳入标准,甄选10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并行会阴切缝合术的产妇进行研究,并将其中采用行改良会阴切皮内缝合术的50例产妇分在研究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接受传统会阴切缝合术的50例产妇分在参照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的研究数据统计成表,借助统计学工具检验并进行组间对比,以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与参照组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异,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结论 改良会阴切缝合术实施的同时结合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产妇术后更好的恢复,同时避免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效果显著,临床值得借鉴。

  • 标签: 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 妇产科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脊柱弯(AIS)是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性疾病,是指脊柱偏离原先正常的曲线而形成一个弧度增大的脊柱畸形现象,可发生在颈椎、胸椎和腰椎部位,导致韧带和肌肉异常,使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容积量缩小,使身高降低,不利于青少年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也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旨在分析AIS的主要发生原因以及疾病诊断方式和治疗方面最新的进展,希望能为AI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AIS 弯流行性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