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泡沫敷料治疗腋臭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疗效。方法将30例腋臭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泡沫敷料进行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0.5%碘伏和凡士林纱布换药。结果实验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O.01),且更换敷料时疼痛明显减轻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采用泡沫敷料明显提高了腋臭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臭汗症/外科学 伤口愈合延迟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主要实施了以下护理措施:加强循环功能监护,防治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加强体温的监测及神志的观察;严密监测出血情况,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等.结果: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诊6~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小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加强术后监护是术后恢复的有效保证.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二期根治术 术后监护
  • 简介:总结18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患儿的早期监护经验。其中维持体静脉和肺动脉连接管道的通畅、维持良好的体循环心室功能是术后监护的重点。患儿术后持续心电、动脉血压、上下腔静脉压力、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采取上身抬高30。,下肢抬高15。体位;清醒后给予持续镇静镇痛;采用P—SIMV辅助呼吸模式;术后早期即开始使用小剂量肝素维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遵医嘱给予适当的强心药物维持心功能。本组18例患儿术后早期存活16例,死亡2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术后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给后期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着重讨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选自2021年8月8日在我院实施的第一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的病例,从术前访视、器械及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抗生素使用时机及心理护理等,充分体现手术室专科护理对患者手术成功开展的重要性;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无压力性损伤及相关并发症,术毕安全返回病房,术后标本培养阴性,感染得到控制,关节恢复功能;讨论 对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的手术来说,除要有娴熟专业的器械护士配合外,还要加以良好的护理措施,才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感染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1]。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翻修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 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胸心外科60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分别于手术前后1~2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心理韧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比大学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更明显(P<0.05),而观察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进行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尤其是低文化程度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 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胸心外科60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分别于手术前后1~2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心理韧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比大学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更明显(P<0.05),而观察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进行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尤其是低文化程度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者120例,将1—6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进行躁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出现躁动情况及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麻醉恢复患者发生躁动及不良事件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麻醉恢复期 躁动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级医院的护理工作中不同的护理方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存在差异,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护理工作人员中选取86名护理工作人员参与本次研究,选取年份区间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对比分析在接受PDCA循环模式训练前后同批护理人员工作开展质量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可见,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背景下,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获得显著提升。前后对比结果存在非常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二级医院 会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游离第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后的血液循环观察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拇指再造的成功率。方法将2006年7月~2013年7月我科急诊游离第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采用改革后护理。比较两组拇指再造后功能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拇指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游离第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后给予改革后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康复及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拇指功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拇指再造 护理 趾移植 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常规干预),观察组(44例,PDCA循环干预),比较两组的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FMA评分和SF-36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干预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其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从而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PDCA循环
  • 简介:【摘要】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病人血液循环变化,提高末梢血液循环观察、判断的准确性、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们规范了血液循环观察表及护理记录单,通过临床验证,效果满意后,现将汇报如下:

  • 标签: 末梢血液循环 观察 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院内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第三季度和2021年第四季度全院2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上升明显,2021年第三季度院内2及以上压力性损伤3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0.036%,2021年第四季度院内2及以上压力性损伤6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0.059%。根据质量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伤口造口失禁专科小组于2022年1月启动PDCA循环管理专项活动。结果:改善后2022年第一、季度院内2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院内2及以上压力性损伤管理,能有效控制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 压力性损伤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体外循环下行有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或包含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循环、呼吸系统进行密切监测,精细化液体管理、加强引流管护理、注重术后抗凝观察等,观察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ICU积极治疗和护理后,59例患者最后顺利转回病房继续康复治疗。本研究其中一例病情稳定后转至下级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结论:对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循环下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