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指征剖宫产对泌乳延迟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以及400例非指征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产妇产前及产后24h、48h、96h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产后乳母泌乳始动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产前以及产后96h的血清PRL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产后24h以及48h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且其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P均<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非指征剖宫产可对产妇分娩后泌乳产生显著的延迟作用,临床应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方式,以保证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 标签: 非指征剖宫产 泌乳二期 延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患者保守治疗和缝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5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患者分为乙组和甲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样本确定为25例,乙组进行保守治疗,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进行缝合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善评分。结果相对于乙组,甲组患者的VAS评分较低,P<0.05;相对于乙组,甲组的生活质量改善评分较高,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对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患者进行缝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 保守治疗 二期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围手术患者进行病情观察,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治愈24例,恢复良好3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对患者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能达到预防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的作用,能及时发现病情,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和并病残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手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体位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出现的并发症,并总结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中共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急性肾损伤、2例鱼精蛋白过敏、5例消化道出血、3例脑部并发症、3例胃肠道紊乱,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均好转,未见死亡病例出现。结论临床上应充分重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针对其并发症采取对应治疗和护理,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体位循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1例7年前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现诊断为尖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在体外循环下行尖瓣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体外循环 再次二尖瓣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对肢体外伤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肢体外伤骨折手术患者134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统计两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自术后12h开始,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自术后24h疼痛明显改善(P<0.05);术后48h,两组患肢肿胀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为2.9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88.06%(P<0.05)。结论在肢体外伤骨折术围术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缓解肢体疼痛,促使肿胀尽快消除,有利于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风险,改善护患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骨折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人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降低级库出库错误率对保证准确材料收费,保证医疗收费质量,降低科室成本,实现科室“零库存”有积极意义。心导管室每月盘存仍存在较多出库错误,运用PDCA循环方法查找问题、制定计划和目标、实施计划并检查实施效果,降低了科室级库出库错误率。心导管室级库管理工作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

  • 标签: PDCA循环 二级库管理 心导管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次瓣膜置换患者的围术呼吸道护理。方法通过对一例次瓣膜置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加强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有效咳嗽指导,配合使用适当的锻炼、拍背及相应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指导肺功能训练、雾化吸入等治疗达到了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系统全面的实行围术期会呼吸的管理是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积极的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二次瓣膜置换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4.8±0.5)mmol/L、(6.9±1.1)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5.9±0.8)mmol/L、(8.9±0.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2例,尿路感染1例,胎膜早破1例,妊高症1例;对照组剖宫产4例,巨大儿1例,尿路感染2例,胎膜早破3例,妊高症2例;两组妊娠结局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甲双胍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疗效方法不同分两组,每组80例。在所有患者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胰岛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甲双胍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Ale状况、2hPBG状况以及FBG状况和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和羊水过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新生儿早产率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使用甲双胍药物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使患者的并发症状得到降低,并且此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妊娠期糖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60患者进行头颅MRI、MRA、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检查,分析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4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41例患者有后循环范围内大小不同的梗死病灶,19例患者仅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6例有后循环系统阵发性发作TIA表现,未发现影像学异常病灶;在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眩晕、肢体轻瘫、麻木、行走不稳、轻度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情况,危险因素多表现为年龄较大、高脂血症、颈动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要及时通过头颅MRI、MRA、颈动脉B超等方法进行检测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用于急诊换药室的管理。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换药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4年4月-2016年6月间,并将急诊换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将两组患者管理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换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27.50%(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急诊换药室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 急诊换药室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次电切除术对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检结果均为T1NMIBC。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实验组18例4周后行了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对照组18例未接受次电切。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18例行了次电切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留者7例(38.9%),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2例(11.1%)。随访期间次电切组肿瘤复发率为33.3%(6/18),对照组为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NMIBC行次电切可切除初次电切的残余肿瘤,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PDCA循环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科护理工作人员和10名,分析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的效果。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感染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各项指标均较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前有所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在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 循环法 护理质量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