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我科1998~1999年,发现多例被误诊的梅毒患者。梅毒疹表现多种多样,与某些皮肤病很相象,常被误诊为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湿疹、脓疱疮等。因梅毒疹有自愈性,许多病人会因此而不再诊治,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内脏梅毒,特别是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梅毒。笔者在

  • 标签: 二期梅毒疹 误诊分析 病人 玫瑰糠疹 多形红斑 严重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诊断梅毒的准确性。方法报告4例梅毒误诊病例。结果梅毒皮损多种多样,可有斑疹、丘疹、脓疱疹、斑块、结节等,容易与其他皮肤、生殖器疾病相混淆。结论梅毒误诊率高,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病史、性生活史、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 标签: 二期梅毒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炎黄世界杂志社:我是贵州省荔波县退休干部;退休20多年来,我长期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特别是《炎黄春秋》、《名人传记》、《半月谈》和《世界知识》。十多年来我都年年私费全年订阅,从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特别敬佩《炎黄春秋》秉笔直书的风格,

  • 标签: 《炎黄春秋》 《世界知识》 内容 《名人传记》 退休干部 《半月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尿路菌栓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0例上尿路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30~68岁,平均43岁。右侧6例,左侧4例。通过手术处理并总结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结果一经皮肾穿刺微造瘘(8例),逆行D-J管置入减压引流(2例);经皮肾输尿管镜取栓(8例),经尿道输尿管镜取栓(2例);手术时间25~55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10~150ml,平均65ml。清除率100%,术后无感染性休克发生。随访3~36月,平均15个月,未见菌栓复发表现。结论处理上尿路菌栓效果好,更安全。

  • 标签: 菌栓 分期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翻修方法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翻修方法治疗:一手术取出假体、清创,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术后关节置管持续冲洗,加强抗感染治疗;手术取出占位物,再次清创、翻修关节。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复查C反应蛋白、血沉,皆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感染控制后行翻修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良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翻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门静脉)与三(动脉、门静脉、延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53例,53例患者均进行CT三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术前评估和定性诊断,对及三CT检查图像进行评价,将与三相应的病变显示情况、血管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三CT动态增强扫描后结果分析,患者的肝动脉、病灶、肝静脉、门静脉在影像显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者对患者肿瘤的良恶性扫描后的定性诊断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相符率为64.15%,三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相符率为94.34%,两组扫描相符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扫描与扫描的总体诊断价值相比较,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评估中对血管显示率及病灶范围无明显作用,但增加了对肝脏肿块的定性价值,但考虑到三扫描增加了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临床上须谨慎应用。

  • 标签: 二期CT动态增强扫描 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4例,一行清创后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术,控制感染后翻修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Harri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1例患者随访1年后失访,1例患者感染复发后拒绝进一步治疗,2例分别于术后等3、4个月再次感染,行旷置术及再次翻修,其余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X线片未见影响假体稳定的骨吸收,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8.3±4.1)分提高到术后随访结束时的平均(80.1±7.6)分。结论明确诊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结合骨水泥占位器,翻修治疗可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标签: 二期翻修 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 感染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伴有角膜裂伤的外伤性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护理方法和经验,包括术前心理及生活护理、术中患者的配合、术后处置护理要点复诊指导等。角膜裂伤患者部分伴有外伤性白内障,角膜裂伤缝合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恢复视力会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现就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我们对25例伴有角膜裂伤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比较与三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44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三CT动态增强扫描,并由专业医生对和三的CT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病灶扫显示描情况、肝动脉显示情况以及肿块定性诊断情况。结果与三CT动态增强扫描后在病灶以及肝动脉显示方面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肿块定性诊断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CT动态增强扫描加大了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但同时也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辐射伤害,临床上选择需谨慎。

  • 标签: CT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病变 辐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及三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三CT增强扫描,将三图像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三图像显示病灶情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扫描图像血管显示情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图像肿块定性诊断中,三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同扫描相比,三扫面虽然在病灶和血管显示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有效提升了肝脏肿块的定性价值,因此需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 标签: CT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针线缝合和蝶形胶布拉拢对感染伤口的闭合疗效。方法对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60例感染伤口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针线缝合和蝶形胶布拉拢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传统针线缝合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21.3±11.5)天,蝶形胶布拉拢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22.0±10.8)天,两组愈合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针线缝合和蝶形胶布拉拢对感染伤口的闭合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感染伤口 二期针线缝合 蝶形胶布拉拢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循环除漆装置对苯、甲苯、甲苯的净化效率和排放浓度,喷漆车间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方法分别在净化前后的管道内端面设置采样点,采用净化前后同步等时采样,连续采取3个工作日的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净化后苯、甲苯、甲苯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0.72、3.04、36.4mg/m3,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64.24%、82.46%和60.91%;喷漆车间内空气中苯、甲苯,甲苯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喷漆房甲苯CSTEL、CTWA浓度均超出标准。结论该净化装置对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甲苯的浓度有较好的效果。但苯类等有机溶剂类很难通过简单的喷淋吸收达到高净化效果,在循环中加上能够吸附苯类的设施和吸附过程,可望提高其净化效率。

  • 标签: 喷漆车间 循环水除漆装置 有机溶剂 净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裂伤缝合术后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植入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到2012年8月间收治的42例(42眼)伴角膜裂伤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均于角膜裂伤缝合术后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42例(眼)中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脱盲率及脱残率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及人工晶体明显移位发生。结论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确切,能够较佳的矫正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裂伤 人工晶体 外伤性 疗效
  • 简介:目的对广东省2005—201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群中梅毒及隐性梅毒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梅毒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流行趋势: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隐性梅毒发病率自2005年的17.37/10万(病例数3300例)增加至2010年的49.79/10万(病例数10100例),平均年增长率为24.55%,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呈快速递增状态(χ2=4.85,P=0.028);而梅毒呈轻度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为-2.42%(χ2=3.31,P=0.069)。(2)年龄分布:主要以25~3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达85.45/10万~98.75/10万。(3)疫情上报医疗机构构成比:以综合医院为主,占60.86%;其次为妇幼保健院(14.26%)、皮肤病防治机构(10.32%);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仅占1.66%。结论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中梅毒呈轻度下降,而隐性梅毒则呈快速增长趋势,提示应加大在育龄妇女中的梅毒筛查力度,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梅毒筛查能力建设,以控制育龄妇女人群中梅毒疫情的上升及母婴梅毒的传播。

  • 标签: 育龄妇女 梅毒 二期梅毒 隐性梅毒 流行趋势 性传播疾病
  • 简介:根据"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安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在一研制完成《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等标准与规范后,将启动试点建设工作。为充分研讨三级妇幼卫生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与技术方案,明确试点建设任

  • 标签: 信息系统 妇幼保健中心 建设方案 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 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