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病人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按照自愿入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病人术后给予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控制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病人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能提高乳腺癌术后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疾病控制率。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分子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疾病控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施以心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引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6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IMB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SAS、SD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IMB健康教育,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且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IMB健康教育 乳房切除术 术后功能锻炼 病人依从
  • 简介: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科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SAS评分、应对方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QO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改善消极应对方式,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云随访平台在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前建立互联网云随访。比较两组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恢复程度、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工作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恢复程度、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完成健康教育工作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云随访平台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恢复程度、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

  • 标签: 云随访 乳腺癌 手术 出院患者 延续性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激惹、抑郁、焦虑状况,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rritability,depressionandanxietyscale,IDA),以便利抽样法选取176例处于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得分(5.41±1.08)分,其中临界值71例(40.3%),重度抑郁56例(31.8%);焦虑得分(6.05±1.82)分,其中临界值69例(39.2%),重度焦虑32例(18.2%);内向性激惹得分(2.83±0.76)分,其中临界值54例(30.7%),重度内向性激惹17例(9.7%);外向性激惹得分(3.47±1.04)分,其中临界值58例(33.0%),重度外向性激惹2例(1.1%)。术后2个月到5个月,患者焦虑、抑郁、内向性激惹、外向性激惹都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应加强对乳腺癌术后,特别是术后2个月至5个月间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对各阶段较为显著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有良好的适应过程

  • 标签: DA量表 乳腺癌 术后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肩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指爬墙法锻炼上臂功能,观察组采用肩梯训练法锻炼上臂功能,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以及患肢的水肿程度、外展角度和抬高差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水肿减轻效果、外展角度以及抬高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较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肩梯训练能够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肢的水肿程度,并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 标签: 肩梯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水肿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支持与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改善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家庭支持与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性生活质量等。结果研究组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频率、高潮次数、每月主动次数、性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支持与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消除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家庭支持 认知行为 乳腺癌 性功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7例就诊的ADHD学龄儿给予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如安思定+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比较治疗前后父母评定量表评分、生物反馈指标及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儿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在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四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在本体觉、前庭觉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ADHD学龄儿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患儿注意力及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结构式 心理行为干预 综合能力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heartcare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