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急预案是管理科学的一种前沿学科,是现代护理管理一个新的领域,是人们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事先预想作出的对策。我在管理过程中根据护理部《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制订应急预案的总方向前提下,针对心脏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的差错和事故的薄弱环节,制订详细的工作流程,在危重患者的护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做到有条不紊,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脏病学科 医院/组织和管理
  • 作者: 杨静 王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31
  • 机构: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甘肃 平凉  744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心脏危重患者102例,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改进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抢救时间方面,观察组院前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运送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采取改进的护理配合方式,能使各个环节的抢救处理时间得到缩短,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提升,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心脏科 危重病人 抢救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脏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从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脏接受抢救治疗的危重患者中择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心脏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参照组,共有15例)以及使用对疾病针对性抢救的护理(研究组,共有15例)。结果研究组心脏危重患者其LVEF%好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密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正确且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抢救心脏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科 危重病人 抢救
  • 简介:摘要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的出现,给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流程和治疗决策选择带来了极大的改进。近年来CT-FFR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始运用,但目前的开展普及并不广泛,亟需进一步规范CT-FFR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三项国际研究的发布,从CT-FFR的优势与劣势阐述我国 CT-FFR 开展的机遇、意义和挑战,结合最新循证临床医学证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心脏与放射合作共赢的倡议,以及当前研究需要注意的事宜,以供临床从业者和医疗管理部门参考。

  • 标签: 放射学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临床诊疗
  • 简介:2013年6月19日早晨7点40分。记者来到了北京朝阳医院。这时的医院大厅里已经人头攒动。挂号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身穿白大褂的医院工作人员穿梭在大厅中,行色匆匆。正对着大门的咨询台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人:“请问耳鼻喉科在几层?”“请问你们医院有热水房吗?

  • 标签: 主任 心脏 工作人员 耳鼻喉科 咨询台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对患者的GCS评分以及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复苏后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ICU住院的平均天数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心肺复苏 住院天数 心肺功能
  • 作者: 黄晓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2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 简介: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急诊心脏骤停行心脏复苏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我院急诊行紧急抢救的45例心脏骤停患者展开分析,患者均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下行心脏复苏抢救,观察经心肺复苏后的抢救成功率、复苏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5例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后,30min内成功抢救32例患者,30~120min内成功抢救5例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82.22%;37例患者经抢救成功后,心率(102.35±7.56)次/min、动脉压(9.76±2.12)kPa;37例患者心脏复苏成功时间(36.12±3.73)min、ICU住院时间(5.64±1.89);37例患者出现胸闷6例、抽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1.62%。结论:心脏骤停病情凶险,致死率高,针对性护理下的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抢救手段,可延长复苏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让更多患者获益,建议临床予以重视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骤停行心脏复苏采取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为研究区间,以该区间本院急诊接诊的心脏骤停且行心脏复苏患者为探究对象,统计60例,以奇偶法分组,即常规组(n=30)和观察组(n=30),常规组辅以常规化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准采取针对性护理,进行两组效果的比较。结果:观察组GCS评分与常规组比明显较高P<0.05(t=19.270,P<0.001);观察组并发症、ICU留住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χ2/t=5.192、6.658,P=0.023、0.001)。结论:心脏骤停行心脏复苏采取针对性护理效果可观,可缓解相关症状,减少并发症,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脏复苏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心脏骤停行心脏复苏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急诊64例心脏骤停性心脏复苏的患者,这些患者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排除癫痫以及合并精神疾病类患者。之后随机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患有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均有效果,但观察组使用的护理方法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而且出现的并发症率低,两组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心脏骤停性心脏复苏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不仅提升护理效果,而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急诊科 心脏骤停 心脏复苏患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医生对心脏性猝死(SCD)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全医生参与SCD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4名河南省全医生(基层全医生和全专业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开展SCD相关知识调查,内容包括SCD预防、早诊和急救3个维度,每个维度5个条目,总分15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124名河南省全医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63名基层全医生和61名全住培医生。结果发现全医生对于SCD预防、早诊和急救等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总体得分8.03(标准差为2.58)。全住培医生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基层全医生[(3.44±0.89)分比(2.19±1.06)分、(2.67±0.91)分比(1.43±0.80)分、(3.54±0.94)分比(2.84±1.30)分,t=7.13、8.11、3.45,均P≤0.001],基层全医生对"早筛检查指标的选择"和"心脏骤停的抢救措施"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全住培医生(50.8%比9.8%、88.9%比26.2%,χ2=24.79、49.02,均P<0.001)。结论全医生对SCD预防、早诊和急救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均衡、不充分,应有针对性的开展SCD知识的培训,梳理全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薄弱点,提出改进建议,将SCD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落到实处。

  • 标签: 医师 猝死,心脏 认知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医生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仍需探讨。文章基于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现状,采用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分析法对全医生参与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全医生的角色和任务,为完善和发展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提供借鉴和建议。

  • 标签: 猝死,心脏 全科医生 防治体系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医生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仍需探讨。文章基于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现状,采用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分析法对全医生参与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全医生的角色和任务,为完善和发展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提供借鉴和建议。

  • 标签: 猝死,心脏 全科医生 防治体系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急诊心脏介入术的患者护理干预产生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进行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等进行观察和记录,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两组在患者的满意度和抑郁、焦虑两方面进行比较可得到实施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明显强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P值经计算明显小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普遍有着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情绪,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的消除具有明显作用,但护理干预的作用强弱受到临床特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脏介入术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急诊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 7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一组为采取急诊护理流程的试验组,每组各 3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 急诊 心脏骤停 心脏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学影像全方位护理管理在心脏强化护理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4月18日~5月18日由于心脏问题入院进行心脏强化护理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30例患者采取医学影像全方位护理管理为实验组,30例患者采取普通管理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相关数据,找出医学影像全方位护理管理在心脏强化护理方面的作用。结果采取医学影像全方位护理管理的患者,心脏强化护理的效果较好。结论医学影像全方位护理管理在心脏强化护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医学影像 护理 管理 心脏强化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心脏外科围术期心肺复苏及内转运的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心肺复苏患者,心搏骤停0~7min后立即心肺复苏;20例普通病房复苏后转运至ICU,其中14例转运途中继续心外按压,15例转运前已行气管插管;ICU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胺碘酮控制心律1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5例,主动脉球囊内辅助4例,急诊冠脉搭桥术3例,急诊心内畸形矫治术1例,急诊瓣膜置换术4例,心脏移植1例,开胸探查术5例。结果:本组手术前14人次,手术后28人次;ICU病房内心肺复苏18例(19人次),普通病房到ICU内转运20例(23人次);早期复苏30例(34人次)成功率81%,复跳时间1~110(平均15.13±23.23)min,后期并发症包括脑损害4例(10.5%)、肾损害5例(13.2%)、肺炎及呼吸衰竭22例(57.9%)、心力衰竭19例(50%)。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术前、术后皆易发生心搏骤停,该类心肺复苏具相当难度。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和针对病因的进一步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内转运强调无缝隙连接。

  • 标签: 心脏外科 心肺复苏 围术期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护理应用在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从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时间内收治患者中随机挑选出50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并在抽签法下完成分组,分别分成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研究组(采取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全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负面情绪,稳定患者病情。

  • 标签: 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全科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急诊心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为对象,以20例采用常规心肺复苏系统的患者为对照组,20例采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自动心肺复苏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各项心肺复苏有效指标,而且能够促进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提高,在急诊心脏骤停抢救中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心脏骤停抢救 自动心肺复苏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急诊护理,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82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应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41例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比较2组的康复效果以及预后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后 4 h、12 h、24 h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均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苏后 28 d 存活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急诊护理可促进其病情康复,提高其预后水平。

  • 标签: 心脏骤停 急诊护理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