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G-CBT。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狂躁程度和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干预后自我病耻感程度、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7.00±1.03)分、YMRS评分(3.60±1.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18±1.34)、(4.42±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抗病耻感、社会回避、疏远和歧视精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P=0.026<0.05)。结论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G-CB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和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能力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社会功能
  • 简介:“论著”是护理论文体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特定的概念。它是作者将自己的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以严密的逻辑沦证、形成规范化的文字作品,是护理论文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体。“论著”应具有4大特点:①具有中文、英文摘要、关键词(3~8个)、前言(引言)、资料(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体会)、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各项内容。

  • 标签: 论著栏目 护理论文 标准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典型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3年1月,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观察组实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依从度高于对照组中患者,(p<0.05);观察组中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融入白血病化疗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白血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BAD疾病的影响价值。方法: 抽选我院BAD 患者90例,比对组45例:开展常规干预对策:探究组45例: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探究组治疗有效度93.33%高于比对组的73.33%,(P<0.05)。探究组遵医行为与治疗满意度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BAD属于临床常见精神疾病,选择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不仅治疗效果确切,还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可加速病情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遵医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有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认知干预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共3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团体认知干预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干预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可改善患者心理和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团体认知干预 个性化营养护理 前列腺癌手术患者 影响
  • 简介:本文就日本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专科护士认定工作的意义及历史背景、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特点、专科护理领域的确定、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专科护士认定的现状与扩大教育的必要性、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发展与今后的课题。

  • 标签: 专科护士 认定 制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化疗患者身心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1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 78例儿童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实施前组及实施后组,对实施前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常规指导,对实施后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其身心应激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后组患儿 HR、 NE及 E水平及心理状态波动程度均低于实施前组( P< 0.05),同时,实施后组患儿 PedsQLTM4.0量表总分及 PedsQLTM3.0量表分别为( 70.33±3.98)分及( 69.99±3.7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组的( 66.11±3.47)分及( 66.12±3.24)分( P< 0.05)。结论 对白血病化疗患儿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化疗对其造成的身心应激反应,同时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儿童患者 白血病 化疗 身心应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时间:2020年3月~2022年1月,纳入对象:于我院进行常规化疗的白血病患者70例,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为35例,给予常规护理的纳入对照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GSES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血病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白血病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自2015年开始各大医院都陆续开始对干部展开了“三龄两历一身份”的认定审核工作,主要是为了完善人事档案。本文在此种背景下,从医院干部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认定审核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又系统地提出了落实相关工作需要注意的细节,最终阐述医院干部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认定审核工作最终落实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工作的优化提供合理参考。

  • 标签: 医院档案 干部档案 “三龄两历一身份” 认定审核
  • 简介:【摘要】手术引起的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护理人员在围术期疼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将在从护理视角出发,充分阐述围术期疼痛相关概念及以护理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实现对围术期患者的最佳疼痛管理。

  • 标签: 护理 疼痛管理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法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本校护理专业2003级中专生2个班101人,随机一个班为试验班52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班49人,验班进行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即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复习、创设情境、设疑解惑、教师归纳小结的教学环节进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结果两班对《内科护理学》教学的10项特点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班80%以上的同学认为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法可提高健康教育所需要的沟通能力、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且试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内科护理学成绩总平均分分别为78分、68分,两班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与对照班健康知识得分平均分分别为41分、22分,试验班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得分(P〈0.01)。结论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法提高了护生健康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内科护理学学习成绩。

  • 标签: 内科护理学 健康教育 教学法
  • 简介:目的观察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我科收治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低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双主体并重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对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实施护理,有利于患儿自护能力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肾结石手术/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索在骨科护理本科实习生教学过程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法:随机择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我院骨科招收的76例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实习生。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实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方式,对比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评分指标以及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考核成绩评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护理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本科实习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实习生专业护理能力,让其熟练掌握和应用基础护理知识、各项先进医疗器械与护理技巧等方面内容,为骨科患者身体健康提供专业护理人才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护理 本科实习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情景教学法 常规带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