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共入选100例18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CD4)〈350/μ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慢性感染者,接受每日2次3CT—AZT和1次睡前服用EFV600mg持续52周的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1、2、3、4、8、12、24、36、48和52周末随访检查,详细记录病毒载量(VL)、T淋巴细胞亚群和耐药情况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和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治疗研究现场,并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报告、转诊和会诊网络。②治疗前CD4计数和VL分别为(204.0±101.0)个/μL和(4.47±0.87)log拷贝/mL。治疗结束时,CD4计数升至(313±137.2)个/μL,87例患者VL〈400拷贝/mL。③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者13例。④至2007年2月4日,72例到达研究终点,28例提前退出研究。结论①3CT-AZT与EFV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1复制,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多数不良事件轻微。②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可采用地方CDC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模式。

  • 标签: 中国综合性国际艾滋病研究项目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2011年5月,2种HCV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联合利巴林(Ribavirin),加入特泼维或博赛泼维的三联治疗方案。但pegIFNa联合利巴林仍是非1型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一、pegIFNaIFNa是最先用于治疗CHC的药物之一,相比之下,pegIFNa在药动学、患者依从性和总体疗效方面都更好。pegIFNa有2种剂型:pegIFNα-2a和pegIFNα-2b。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者的药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该临床试验评价了3种治疗方案对HCV-1型CHC患者的疗效,即pegIFNa~2b每周1μg/kg、1.5μg/kg和pegIFNa~2a每周180μg分别联合利巴林。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临床治疗 NS3蛋白酶抑制剂 三联治疗方案 HCV-1
  • 简介:2013年12月,美国FDA批准索菲布(sofosbuvir,Sovaldi)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该药物不一定需要与干扰素合用,首次实现单药治疗部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的官员认为这将对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带来重大改变。根据美国CDC的数据,美国HCV感染者高达320万例。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FDA 布韦 研究中心 临床试验 类似物
  • 简介:患者女,75岁,家庭妇女。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糖尿病6年。2012年2月29日因咳嗽、咯痰加重、伴憋喘,在当地医院治疗4d(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憋喘加重,于3月4日转入某三级医院ICU,给予美罗培南1g每8小时1次,甲强龙80mg/d等药物治疗20d,症状逐渐减轻后转当地某医院,又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溴索等药物治疗3d,患者憋喘又加重,痰量增多,痰液逐渐变为灰黄色黏性,于3月26日转入我院呼吸科病房。

  • 标签: 替加环素 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考察替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环素的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PC范围在4~512mg/L,MPC90为64mg/L,远高于替环素血药浓度。结论替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环素疗效。

  • 标签: 替加环素 肺炎克雷伯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 简介:目的评价米诺环素、替环素对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肠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细菌对米诺环素、替环素的敏感性。结果多重耐药的155株鲍曼不动杆菌,99株(63.9%)对米诺环素敏感,39株(25.2%)对米诺环素耐药,17株(11.0%)对米诺环素中介。75株多重耐药MRSA,50株(66.7%)对米诺环素敏感,20株(26.7%)对米诺环素中介,5株(6.7%)为耐药株。93株多重耐药屎肠球菌中36株(38.7%)对米诺环素敏感,57株(61.3%)对米诺环素耐药。39株粪肠球菌中25株(64.1%)对米诺环素敏感。75株MRSA对替环素100%敏感,132株肠球菌100%敏感。5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4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不动杆菌全部对替环素敏感,MRSA和肠球菌对替环素敏感性为100%。结论替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的肠球菌和MRSA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替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也不理想。

  • 标签: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环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时氨酰环素类约物。本研究用补充组氨酸蛋白2的培养基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盂加拉国66株镰状疟原虫临床分离株对替环素的敏感性。替环素的50%和90%抑虫浓度分别是699nmol/L(95%可信区间为496~986)和5905nmol/L(95%可信区间为4344~8028)。结果表明替环素自身具有高度抗疟活性,且其抗疟活性与传统抗疟药物无明显关系,提示替环素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抗疟药不存在交叉耐药。

  • 标签: 替加环素 甘氨酰环素 抗疟活性 抗菌药物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广谱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卡他莫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89株卡他莫菌的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依照2013年CLSIM45-A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卡他莫菌多分离于婴幼儿患者,常混合其他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5.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0、2.1%和4.2%。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严重,耐药率达到了82.5%和83.1%。结论儿童患者携带的卡他莫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其高产酶特点使青霉素类药物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卡他莫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对其耐药监测。

  • 标签: 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替环素等14种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环素对临床分离的214株多重耐药细菌(MRSA、肠球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的MIC,并与其他13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多重耐药的MRSA对替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3.1%,2株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替环素和利奈唑胺均呈敏感,MIC90值分别为0.064mg/L和1mg/L。3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环素的敏感率为97.3%,MIC90值为2mg/L,其中16株耐美罗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替环素的敏感率仍为100%,MIC90值为2mg/L。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环素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替环素的MIC90值均高于美罗培南。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属细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替环素的敏感率为86.5%,MIC90值为4mg/L。结论替环素对多重耐药的常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标签: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文献报道,新一代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替环素对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仅部分不动杆菌属细菌对该药的MIG90达到32mg/L。本实验室挑取部分澳大利亚多重耐药菌,包括不动杆菌RB02(n=6)和PW01(n=2),测定替环素对不同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测定采用纸片法(15μg替环素纸片,BBL,Sparks,MD,USA)和E试验(亚胺培南、替环素;ABBIODISK,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澳大利亚 革兰阴性菌 体外活性 肠杆菌科细菌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多中心研究我国2005年MRSA的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替环素、达托霉素和头孢吡普等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14个地区连续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8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结果MRSA发生率为50.3%,其中MRSA发生率最高的为大连(93.3%)、上海(80.3%),其次为南宁(63.6%)、北京(55.5%)、青岛(53.8%)。MRSA对红霉素的敏感性为4.2%,喹诺酮类药物为4.4%~12.6%,庆大霉素为9.6%,四环素为11.1%,对MRSA活性较高的有氯霉素(82.3%)和复方磺胺甲嗯唑(78.6%);MRSA对替考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环素、达托霉素和头孢吡普均全部敏感。头孢吡普、达托霉素、替环素、利奈唑胺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2,2mg/L;0.5,0.5mg/L;0.125,0.25mg/L;1,2mg/L。MIC范围分别为0.125~2mg/L,0.125~1mg/L,0.064~0.5mg/L,0.25~2mg/L。结论我国MRSA发生率高,多重耐药严重,不同地区MRSA发生率有所差异,头孢吡普、达托霉素、替环素和利奈唑胺对于MRSA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耐药性监测 头孢吡普 达托霉素 替加环素 利奈唑胺
  • 简介:采用标准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方法测定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宁对1985-2007年间美国和欧洲医院收集的479株MRsA的MIC和MBC,并观察受试菌株对该3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性水平。479株MRSA均分离自血液和脓肿标本,曾用MIC方法测定证实对苯唑西林耐药,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宁敏感。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最低抑菌浓度 达托霉素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