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与脑膜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 标签: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髂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伴大出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例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患者在入院3~5h内行急诊髂动脉栓塞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16例术后24h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平稳,经后续治疗康复出院;2例分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无明显严重栓塞并发症。结论:髂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盆腔大出血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方法。

  • 标签: 骨盆 骨折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分析卵巢成熟畸胎恶变的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卵巢成熟畸胎恶变的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7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7例占同期收治583例卵巢成熟畸胎的1.2%。其中来源于左侧附件4例,右侧3例;鳞状细胞癌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恶性黑色素1例。观察到实性成分5例,表现为透壁侵犯或浸润生长4例。肿瘤直径〉9.9em5例。结论:卵巢成熟畸胎恶变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MRI特征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及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卵巢肿瘤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瓣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瓣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脉瓣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瓣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瓣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瓣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B组人工瓣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瓣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S患者88例,分为PH组(9例)和非PH组(79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比较两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enddiameter,LVDd)、右心房内径(rightatrialdiameter,RAD)、主肺动脉内径(mainpulmonaryarterydiameter,MPAD)、右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arterysystolicpressure,PAS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celerationtime,AT)、右心室射血前时间(rightventricularpre-ejectionperiod,RPEP)、RPEP/AT、Tei指数等。结果:与非PH组相比,PH组RVDd、RAD扩大,MPAD增宽,R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Dd、LVEF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PH组AT缩短,RPEP/AT增大,Tei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筛查SS合并PH,对右心功能进行评估可发现SS患者合并PH时右心功能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治SS合并PH提供了指导。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采用MSCT评价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CRLRV)变异,以提高对该类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对12例CRLRV变异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RLRV变异12例,发生率1.25%(12/960),CT示左肾静脉主干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主要位于L2~3,椎体前缘水平,向右注入下腔静脉或左侧髂总静脉。其中2例出现血尿,1例合并胸腔异位肾。1例合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CRLRV变异,对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和减少左肾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肾静脉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腺淋巴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腺淋巴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腺淋巴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腺淋巴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劳累后发现阴道内有块状物脱出,平卧位休息后肿块能回纳入阴道,伴排尿困难,便秘等症状。经会阴部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后,可见膀胱后壁向阴道脱出,同时右侧肛提肌外侧肌间隙探及一呈类圆形团块,大小约2.3cm×2.0cm×1.5cm,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向外突出(图1)。三维超声检查显示,在不同层面病灶大部分位于肛提肌(图2)。

  • 标签: 胃肠道外间质瘤 肛提肌 超声诊断 盆底 VALSALVA动作 三维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虚拟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骨折行金属固定术的患者42例(金属固定42处),其中颈椎固定4例,腰椎固定5例,胫腓骨固定20例,尺桡骨固定13例。常规MSCT扫描后,行虚拟CT三维成像后处理。结果:虚拟CT三维成像金属伪影明显减轻,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除1例颈椎、1例腰椎、1例胫腓骨固定有少许伪影外,其余均能清晰显示骨质,以及固定位置、形态。结论:虚拟CT三维成像技术可明显减少骨折固定术后金属伪影,改善骨折金属固定术后CT图像质量,并清晰显示其解剖关系。

  • 标签: 螺旋CT扫描 虚拟CT三维成像 骨折术后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对腮腺腺淋巴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腺淋巴17例共22个病灶,腮腺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均完成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腮腺腺淋巴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发病部位、生长轴线、肿瘤低密度或囊变坏死、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肿瘤或周边血管影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大小、左右叶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除能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尤其对肿瘤低密度组织成分或囊变坏死、增强血管影等显示有较好优势,对两者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 标签: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多形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碘基图在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能谱模式扫描的4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上获得各组的能谱曲线图、碘基图像和水基图像,计算斑块标准化碘浓度,即标准化碘浓度=斑块碘含量/主动脉碘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4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73处,其中脂质成分21处,纤维成分40处,血栓样组织12处.不同类型非钙化斑块的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医师对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672).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对碘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性质的斑块成分鉴别有较大的意义,可早期提示脂质成分等不稳定斑块,为明确斑块性质提供量化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性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含量测定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的患者60例,行常规二维超声和压迫式声弹性成像,计算弹性应变率(strainratio,SR).Luminex液相芯片测定患者术前血清MCP-1水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两种方法单独及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超声弹性在截断点为4.87时,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0.81%.血清MCP-1测定截断点为45.6pg/mL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1.7%.两种方法联用后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9,与单独使用乳腺弹性成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乳腺恶性肿瘤弹性成像SR值与血清MCP-1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01).结论:乳腺超声弹性与血清MCP-1联用可大大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压迫式弹性成像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 简介:目的:探讨腔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并随访的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患者42例,应用腔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双侧卵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包括窦卵泡计数(antralfolliclecount,AFC)、卵巢体积(ovarianvolume,OV)、血管化指数(vascularis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sationflowindex,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并将手术侧卵巢与对侧卵巢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手术侧卵巢的AFC、OV、VI、FI、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均较对侧显著下降(P〈0.05)。结论: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手术侧卵巢的储备功能下降。腔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