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18例,均接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内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脑梗死随着病变时间增加,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生一系列变化,在急性期病变局部ADC减低,在DWI中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稳定期病变局部ADC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附近,慢性期病变局部ADC增加,在DWI呈低信号,在ADC图像上呈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比较准确、可靠地诊断早期脑梗死并反映脑梗死病理生理基础.

  • 标签: 诊断 早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局部 病变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摘要:本文评述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最新应用研究状况 , 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 以及纳米材料在国内外应用实例和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情况 , 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应用
  •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医学影像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必然发展趋势.医学影像存档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实现了无胶片电子化医学图像管理,解决了迅速增加医学影像存储、传送、检索和使用问题;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为计算机辅助诊断敞开了大门;并可接入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远程会诊;分布式医学图像数据库便于实现医学数据共享,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PACS系统建立对医学图像管理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方便工作、科研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 影像诊断 资源共享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 标签: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 结直肠 可行性 成像质量
  • 简介:影像组学指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分析大量高级定量影像特征,从而对疾病进行诊疗。这一概念诞生不足5年,但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热点,涉及多类肿瘤筛查、诊断、治疗和评估,并取得了相当乐观结果。今后影像组学会基于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获取标准、稳定特征并完成验证,从循证医学角度应用于肿瘤精准医疗。该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像组学过去、现在未来。

  • 标签: 影像组学 肿瘤学 超声
  • 简介:脉搏波是心脏射血活动引起血液和血管壁振动波叠加而成、沿着动脉迅速向外周血管传播形成表现波。现代超声技术对血管内流体力学及管壁运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运用现代超声技术探索脉象形成机制,以便为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脉象 超声检查 中医脉象波强 瞬时波强技术
  • 简介:目的:探索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患者病灶超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研究并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7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超声术前发现4例;淋巴结未转移50例,超声术前发现47例。通过影像组学方法判断病灶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照病理结果,准确率为73.1%,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0%。结论:影像组学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有明确价值和极大潜力。

  • 标签: 甲状腺癌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伴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医师工作量、提高诊断准确性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肿瘤综合诊疗方面,人工智能能否给予医师更好帮助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外肿瘤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于单纯图像识别,缺乏医学数据积累和对影像报告分析,人工智能与肿瘤影像结合模式探讨方兴未艾。

  • 标签: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 肿瘤影像
  • 简介:痛风是一种常见炎症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双能CT超声是诊断痛风及治疗后随访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双能CT诊断痛风准确率高,可准确评估痛风患者尿酸结晶分布。超声检查价格低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在诊断痛风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对双能CT和超声在痛风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痛风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技巧。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0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为胎儿四肢畸形病例进行分析,产前漏诊病例对比。结果: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胎儿四肢畸形8例,其中伴随其他系统畸形4例。产前漏诊四肢畸形17例,均不伴随其他系统畸形。结论:超声检查在骨发育异常、手足缺失、伴其他部位畸形方面较易明确诊断,而对指趾缺陷及肢体姿势异常有较高漏诊和误诊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四肢畸形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生从患者身上获取医学图像数量快速增长,这些图像使用已从诊断工具扩展到个体化诊疗背景下医 学数据。目前,对如此大量医学影像数据有效利用仍是一个挑战。近些年在定量成像分析方面有了一个重要进展,称为影 像组学。影像组学组学是从医学图像中高通量提取高级定量特征,通常使用数学纹理分析。利用纹理分析可以量化医学上异质 性,纹理特征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出肉眼无法察觉空间信息。纹理分析可能成为一种潜在、有用生物标记物,可以评估和量 化肿瘤空间异质性,从而更好地根据疾病,尤其肿瘤性疾病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纹理分析在超 声医学领域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 以期为纹理分析在超声医学领域应用、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超声医学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灰度共生矩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护患沟通方法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2019.6-2020.9,抽取本院急诊科收治 90 例急诊患者展开研究,遵循双色球分组法分组,均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联合护患沟通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 理满意度(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主动服务、问题解决、护理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护患沟通方法可有效 提高急诊护理满意度,可改善护患关系,效果显著。

  • 标签: 护患沟通方法 急诊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随机法选择我院在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收治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模式下 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两种诊断模式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早搏二/三联检出率,观察组显著 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混合性感染病原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肺部混合感染34例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感染病原体及对应CT特点。结果:肺部混合性感染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散在分布。病变兼有单纯病毒、细菌或真菌同时感染特点。其中细菌+真菌9例,结核+支原体2例,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6例,结核+真菌10例,结核+细菌+真菌5例,卡氏肺囊虫+细菌2例。结论:肺部混合性感染病原分布广,老年患者、结核、肿瘤或ICU患者等容易发生混合感染,CT表现为肺实质及间质同时受累,影像表现混杂,无明显特异性。CT价值在于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358例高千伏摄影记录进行分析,男女均有,年龄15~73岁,其中2002年前127例,2002年购置CR后231例。机器用GE500mA—B型X线机富士FCR5000处理系统,DRYPIX激光像机。

  • 标签: 高千伏摄影 甲级片率 CR系统
  • 简介: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概念在国内首次提出,超声医学已成为分子影像学研究热点。即经静脉注入带有特定配体靶向超声对比剂,要显像靶组织特异性结合,使得微泡选择性地聚集并较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而产生分子水平显影,从而提高超声显像敏感性特异性。分子成像研究是借助于分子探针间接反映分子或基因信息,目前我们使用超声分子探针是超声微泡(球)对比剂。现针对超声微泡造影在疾病诊疗上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分子探针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中应用进展,为未来医学影像分析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针对以往有关 于医学影像科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同时结合本单位医学影像分析中对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和探索经验, 论述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中应用价值和方式,然后又介绍了具体应用新进展和相关技术。结果:在医学影像分析中引入应 用人工智能意义重大,可以在降低工作量基础上,提升医学影像分析工作准确度和高效率。结论:未来医学影像分析中引入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极为必要,应该围绕着几个关键技术手段予以深入探究和创新发展,以期更好优化其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学影像 人工智能 分析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10mm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34例≤10mmHCC病灶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总结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结果:34例共34个病灶中,100%(34个)表现为动脉期高回声增强,61.8%(21个)表现为门静脉期低回声增强,38.2%(13个)表现为门静脉期等回声增强,其中延迟期减退7例,延迟期仍呈等回声6例。在≤10mmHCC超声造影中,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呈等回声及低回声时间分别是(18.56±3.94)、(23.88±4.59)、(32.33±6.54)及(134.21±66.38)s。若以动脉期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回声增强作为诊断指标,超声造影诊断≤10mmHCC准确率为61.8%。若以动脉期出现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回声增强,延迟期呈低回声增强为诊断指标,其准确率为82.4%;若再结合既往肿瘤病史,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1.1%。结论:超声造影时相分析有助于提高≤10mmHCC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细胞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