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DWI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HDX1.5T超导MRI仪对169例患者的266个椎体行DWI和常规扫描,分别测量并计算ADC值。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将266个椎体分为正常椎体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胸椎40个,腰椎63个),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0个椎体(颈椎6个,胸椎50个,腰椎67个,骶椎7个)。对各组参数行F检验。结果:正常组ADC值平均为(0.6160±0.3807)×10-3mm2/s,良性组为(1.7547±0.4563)×10-3mm2/s,恶性组为(1.2115±0.5908)×10-3mm2/s。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组ADC值最小,恶性组次之,良性组最大,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均有交叉。DWI对椎体的良、恶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骨折 压缩性 脊柱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法国学者Ravina等在1995年首次用介入栓塞法成功治疗子宫肌瘤.近年来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uterineembolization,TUAE)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子宫肿瘤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子宫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医院临床呼吸维护中存在的不足,首先从延长呼吸的使用寿命、预防使用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确保呼吸循环使用三个层面分析了呼吸维护保养的意义,然后结合实际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通过论述证明了其有效性。

  • 标签: 呼吸机 临床治疗 维护保养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创正压通气( N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 2017年 1月收治的 6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治疗),平均每组 31例。比较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6.8%,高于对照组的 80.6%( P<0.05);病死率 0.0%,小于对照组的 12.9%( P<0.05)。治疗前 2组心率( HR)、呼吸频率( RR)、 pH值、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标、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急诊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是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急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选用一种有效、精确、创的影像学技术识别易损斑块,及早进行临床干预非常必要。目前,创性影像学方法不仅可观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及对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进行评价,还可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本文就超声、MSCT、MRI、PET、免疫闪烁成像等创性影像学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 易损斑块 影像学
  • 简介:患者,男性,44岁。3个月前因发热诊治过程中发现心脏杂音,近期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而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唇、甲发绀,心前区隆起,心界不大,心率齐,8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固定分裂。实验室检查:指尖氧饱和度96%。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①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部见一回声缺失约26mm(图1),左向右分流。②三尖瓣冗长、累赘,其上可见数枚条絮状回声,瓣口中度三尖瓣反流,并可见隔叶体根部细束穿梭血流(图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Ⅰ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三尖瓣隔叶细小裂缺,三尖瓣条絮状回声伴中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三尖瓣反流 左向右分流 误诊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提示机械通气撤失败患儿的胸部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机械通气撤失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24例,女9例;年龄10~50d,中位年龄27d,其中早产儿19例,33例均行胸部CT平扫。结果:33例中32例伴肺炎,17例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为先天性心脏病,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血管瘤致气管狭窄。结论:胸部影像特别是CT检查能给临床确定新生儿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撤失败患儿的失败原因确定提供帮助。

  • 标签: 机械通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儿 新生 撤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