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红外线热扫描技术(TTM),观察并分析口服温经汤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临床选取辨证属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口服温经汤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TTM扫描,对比治疗前后数据变化。结果: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TTM表现为下腹部明显的细胞代谢热降低区。温经汤治疗1个疗程后,下腹部及腰骶部代谢热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温经汤可提高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局部细胞代谢热值,改善其临床症状;TTM能可视化观察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热分布,为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 标签: 温经汤 寒湿凝滞 痛经 红外线热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Kummell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Kummell病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结果:MRI示23例共累及29个椎体,均存在不同程度压缩变扁,椎体内出现长T1长T2裂隙征及双线征(T2WI上高信号区外围包绕条带状低信号),其中27个椎体裂隙位于椎体终板下,2个椎体裂隙位于椎体中央,水平分布于椎体前部。结论:椎体变扁、合并的裂隙征及双线征是Kummell病诊断的重要MRI征象,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提供较准确可靠的依据。

  • 标签: Kummell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猪肺激光消融实验探讨激光消融在活体肺组织消融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广西巴马小香猪3只(1号、2号、3号),于24h和48h对其左、右肺叶共7个部位行激光消融术,术后复查CT,观察不同时间及不同部位的并发症及进展情况。结果:于24h行消融术后出现3例气胸,1例血胸。于48h行消融术后2例气胸消失,1例气胸的肺组织出现消融灶周围挫伤,1例血胸未见好转。结论:CT引导下激光消融术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是气胸与血胸,改进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激光消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物实验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的影像学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NTNB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2例TNBC及504例NTNBC患者的乳腺X线及MRI表现,两组X线及MRI检查中病灶钙化、形态、边缘、T2信号、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intensitycurve,TIC)等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TNBC组病变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边缘清晰(12/25,48%)、圆形或类圆形(10/25,40%)、少钙化单纯肿块(17/28,61%).TNBC组MRI常见表现为类圆形或结节状(22/27,82%)、边缘光滑(11/27,41%),T2WI序列呈高信号(5/27,18.5%)、环形强化(8/27,29.6%)、TIC呈速升速降型(20/32,63%).TNBC组与NTNBC组乳腺X线肿块边缘及肿块钙化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I检查在肿块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TIC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的MRI检查中,如肿块边缘光滑,出现环形强化,TIC呈Ⅲ型,ADC值较高,结合乳腺X线检查所见,其对诊断TNBC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由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难以满足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需求,目前亟待开发新的免疫影像学技术来示踪免疫细胞和评价免疫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PET、CT、MRI、光学成像及多模式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基于各种新型探针的免疫成像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可进入临床应用的免疫成像技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影像技术 生物探针
  • 简介:目的:系统分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相关特点。方法:选取宫颈绒毛管状腺癌34例,其中20例有超声检查结果,16例有CT检查结果,13例有MRI检查结果。结果: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较年轻,临床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多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偶尔可见少许血流信号。CT上,多表现为宫颈形态改变,平扫时宫颈平均CT值比正常宫颈、鳞癌低(P〈0.05),与普通型宫颈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上,肿块平均体积比普通型腺癌、鳞癌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间质及宫旁浸润情况较普通型腺癌、鳞癌为好。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超声、CT、MRI能提供形态学和解剖学信息,MRI可准确地判断宫颈病灶及宫旁受累情况,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从而优化治疗。

  • 标签: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对科室的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科室需应对的灾害事件,提高放射科对应急事件的管理能力,有效避免和处治灾害事件。方法:借用Kaiser模型,通过对放射科发生过和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类,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及防范工作完备情况进行评分,用统计学公式计算出事件的风险系数,并进行评估。结果:放射科排前5位的灾害事件分别为:就诊患者严重碘过敏反应致呼吸心跳骤停(31.74%)、金属物品进入磁体间(28.43%)、群体伤害救治应急事件(28.33%)、信息网络突发故障(24.81%)、治疗过程患者突发意外(24.00%)。结论:通过制订具有科室特色的应急预案,可提高科室管理。

  • 标签: Kaiser模型 放射科 灾害脆弱性分析 风险事件 应急预案
  • 简介: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面对影像科医师匮乏与患病人数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问题,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望有效地平衡当前的医疗资源。本文旨在陈述肺结节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探讨如何正确看待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核心要素和目前面临的挑战等问题。指出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初见成效,跨学科的深度合作、规范标注的影像大数据训练集及适合临床场景的多任务模型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 标签: 肺癌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前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28例纤维腺瘤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声像图显示2组在肿瘤形状、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分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超声声像图示肿块呈欠规则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不均匀,见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彩色血流分级呈Ⅱ或Ⅲ级,均视为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要点。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肺内直径≤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groundglassnodule,p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3月-2016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部pGG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结节最大径≤10mm,确诊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病灶是否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56例,前者病灶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后者病灶大小无变化且始终未出现实性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意义的项目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0.0487,P=0.8463)、年龄(t=0.1793,P=0.8583)、结节直径(t=0.4919,P=0.6245)、结节形状(χ^2=0.0360,P=0.8700)、病灶边缘特征(χ^2=2.4550,P=0.3071)、瘤肺界面清楚情况(χ^2=0.2887,P=0.6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节密度(t=2.2296,P=0.0292)、空气支气管征阳性率(χ^2=6.4240,P=0.0119)、血管改变阳性率(χ^2=5.8159,P=0.017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密度(χ^2=5.0306,P=0.0249)、空气支气管征(χ^2=5.2295,P=0.0222)是肺部≤10mm的pGG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改变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χ^2=1.9711,P=0.1603)。结论:对于肺部≤10mm的pGGN患者,结节密度≥-500HU或空气支气管征呈阳性时应加强监测,以早期发现进展并及时给予治疗。

  • 标签: 纯磨玻璃 密度 结节 肺肿瘤 进展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刺激性干咳5月余,偶有泡沫性痰”,于2016年6月20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显示右侧胸腔紧贴前胸壁(2~3肋水平)见1枚不均质低回声,大小约48mm×47mm×32mm,外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内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A)。超微血流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病灶内见血流信号稍丰富并见多条血管呈“树枝状”分布(图1B)。

  • 标签: 周围型肺腺癌 超声造影 超微血流显像
  • 简介:目的:评价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quantification,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患者80个甲状腺结节分别行ARFI及VTIQ检查,测量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或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RFI和VTIQ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比较两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结果:8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病灶有34个,良性病灶46个;ARFI和VTIQ测得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平均SWV均高于良性结节平均S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和ARFI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0.86vs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RFI比较,VTIQ技术能明显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观察单侧乳腺癌病变对双侧胸廓内动脉(internalthoracicartery,ITA)的影响.方法:156例患者首次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选取动脉期时相的相应图像,测量并计算双侧ITA的平均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69例,右乳癌组44例,左乳癌组43例.正常对照组左、右ITA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左、右ITA内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且无论病灶位于哪侧乳腺,右侧ITA内径增大程度较左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乳腺癌病变会导致双侧ITA不同程度扩张,ITA及其分支可能是乳腺癌病变的主要供血动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乳腺癌 胸廓内动脉
  • 简介:射频消融术(RFA)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医学影像学三维融合重建技术的兴起,其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对RFA术后进行监测,可更准确地发现残留及复发病灶,进行合理有效的诊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就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射频消融术 三维融合重建技术 消融边缘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对肺部CT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气道成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使用能谱CT行胸部平扫的患者30例,分别采用肺算法ASIR40(40%ASIR与滤波反投影混合)、MBIR重建层厚0.625mm的图像。应用自动CT定量方法(Dexin-FACT)自动提取支气管树,选取走行平直且分叉较少的右肺中叶支气管测量隆突至显示气道终端长度,对不同算法重建图像显示的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MBIR和ASIR对支气管树结构连续性、清晰度,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比较2位医师主观评分差异性。结果:MBIR算法图像自动提取的右肺中叶支气管长度较ASIR算法图像长(P〈0.05),且提取的支气管树连续性、清晰度明显优于ASIR算法(P〈0.05)。结论:与ASIR算法相比,MBIR可通过改善图像质量提高CAD气道分析性能。

  • 标签: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 计算机辅助检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利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测量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量(CBF),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示高信号证实为急性、亚急性脑卒中19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发病〈3d)6例,亚急性脑卒中(发病〈2周)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MRA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CBF图,选取ROI测量灌注异常区的CBF值,根据镜面对应原理测出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在DWI上勾画梗死灶的形状并测量其面积大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MRA作出诊断。结果:19例脑卒中病灶侧和健侧平均CB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ASL示病灶范围大于DWI上的范围。结论:3D-ASL不仅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望成为脑血管病的常规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quantification,VTIQ)技术在不同直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4类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并与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VTI)技术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1个甲状腺TI-RADS4类结节的VTIQ和VTI图像资料。甲状腺TI-RADS4类结节按不同直径(≤10mm和>10mm)分成两组,VTIQ以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表示,评价VTIQ、VTI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比较。结果197例患者201个结节中,恶性结节104个,良性结节97个。结节直径≤10mm者95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1.25%、80.85%、81.05%、0.811,87.50%、78.72%、83.16%、0.831,95.83%、78.72%、87.37%、0.873。结节直径>10mm者106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3.93%、72.00%、78.30%、0.780,76.79%、78.00%、77.36%、0.774,96.43%、60.00%、79.25%、0.782。结节直径≤10mm组中VTI和VTIQ两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直径≤10mm组VTI和VTIQ两者联合诊断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I、VTIQ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结节均有诊断价值,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可作为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辅助手段。VTI和VTIQ联合诊断直径≤10mm的结节优于各自单独诊断,随着结节增大,两者联合诊断效能降低。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病理诊断为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其中低分化组(A组)12例,中、高分化组(B组)26例,均行宝石能谱CT成像模式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多参数分析功能,分别测得3期扫描中病灶ROI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并比较各参数间差异。结果:动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腺癌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min)的相关性,同时分别探讨这两个参数在鼻咽癌T1-2与T3-4患者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放化疗前同时行^18F—FDGPET/CT和头颈部DWI—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图像资料。勾画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测量病灶SUVmax和ADCmin,对这两个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村佥验对T1-2与T3-4患者SUVmax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T1-2与T3-4组ADCmin的差异。结果鼻咽癌SUVmax(912±401)与ADCmin[(0674±0186)×10^-3mm^2/s]之间无相关关系(r=-0031,P=0.876)。T1-2与T3-4组鼻咽癌病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T3-4组病灶的SUVmax高于T1-2组。T1-2与T3-4组鼻咽癌病灶的ADC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8)。结论鼻咽癌^18F—FDGPET的SUVmax和DWI的ADCmin是相互独立的生物学参数,这些诊断技术可能在诊断、评估鼻咽癌等方面发挥补充作用。SUVmax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鼻咽癌的T分期。

  • 标签: 鼻咽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标准摄取值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结合病理初步分析前列腺病变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各40例的MRI表现,术前均行MRI常规平扫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LAVA动态强化特征并获得TIC,分析其参数变化,同时对证实的病理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病变TIC分为3型:Ⅰ型为缓慢强化型,Ⅱ型为平台型,Ⅲ型为速升下降型;Ⅰ型多见于前列腺增生,Ⅱ型既可见于前列腺癌,又可见于前列腺增生,Ⅲ型以前列腺癌为主。前列腺癌组病灶强化峰值时间早于前列腺增生组,强化程度和强化率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均P<0.05)。前列腺癌组MVD值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均P<0.05)。结论:LAVA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有助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且能反映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血管生成的不同状况。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