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 标签: 急性期川崎病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左室扭转
  •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 收缩功能 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