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阿替普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组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干预前后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结果瑞替普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瑞替普酶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瑞替普酶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梗死再通率,可减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RAVF)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例不适宜做外科治疗的创伤性肾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外伤性损伤10例,医源性损伤10例。16例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钢丝圈栓塞术,4例行被覆膜支架置入患侧肾动脉内封闭瘘口。结果血管造影显示肾内型动静脉瘘10例,累及肾动脉段-亚段级分支;主干(肾外)型动静脉瘘10例。治疗均获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显示瘘口被封闭。结论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栓塞术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型创伤性肾动静脉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急性脑梗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同时阐述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取的4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病患,两组病患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但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护理组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病患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阐述。结果护理组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5.25±2.26分,优秀)远远优于对照(82.56±3.16分,良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患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治疗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亦能尽快恢复病患的神经损伤、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缓解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大隐静脉曲张并发静脉性溃疡的患者,采用自足端静脉起逆行分段方式对大隐静脉进行结扎,小切口结扎溃疡周围静脉分支。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未出现静脉曲张复发的情况,且溃疡处切口结痂、愈合。结论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微创手术 静脉曲张 静脉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60例急性脑梗塞病患,按照不同治疗方案把他们分成静脉组和联合组,每组病患都是30例,静脉组运用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1d、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联合组比静脉组低,对比差异较大(P<0.05);静脉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联合组是93.3%,联合组比静脉组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满意,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在临床实践中推荐。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后实施介入溶栓法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抗凝及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并发症发生率除出血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外,观察组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90例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2.50%vs52.50%,P<0.05);VA、B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开颅减压手术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 标签: 开颅减压手术 恶性脑静脉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药物,能够改善颈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液供应状态,尽快恢复血氧供应,从而改善预后效果。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对该疗法发展历程、治疗时间窗、年龄选择范围以及特殊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治疗效果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位结扎剥脱术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名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患者9名,包含患肢下肢16条、静脉性溃疡18处;治疗组患者9名,包含患肢下肢17条、静脉性溃疡19处。对照组采用水胶体敷料换药治疗创面,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水胶体敷料换药治疗创面,并对两组创面的愈合率、换药次数和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溃疡深度及大小均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并在同法进行全身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能够促进溃疡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是比单纯应用水胶体敷料换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静脉性溃疡 高压氧 水胶体敷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PICC静脉治疗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前者给予常规方案护理,后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并且在此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为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对比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满意度数据分布情况与总满意率经对比可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PICC静脉治疗患者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护理中建立并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骨科创伤手术后200名患者,然后将这2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都有10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上一般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方法的前提之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另采取经骼静脉取、栓子超声消融以及骼静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手段,对两个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就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来说,对照组的100名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为60%,实验组的100名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为10%,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就有效率来说,对照组的100名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65%,实验组的100名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96%,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就采取对应的临床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一定要依据其现实状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科创伤 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AMI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1~2017.2我院收治的86例AMIA患者分析治疗效果,在发病后12h内给予静脉溶栓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本组86例的总有效率为91.86%,治疗后E/A、EF、CO、SOD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静脉溶栓可改善AMIA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早期 心肌梗塞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需行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后插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插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及躯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躯体反应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麻醉 消化内镜微创治疗 常规插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BAVM患者90例(2015年1月15日-2016年6月15日),其中常规组采取内减压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EGF、TFN-α、MMP-9、IL-6检测值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和VEGF、TFN-α、IL-6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VEGF、TFN-α、IL-6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术 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电图ST段下降、血管再通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7%,(p<0.05)。结论实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的预后,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100需要开展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并进行随机地分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静脉麻醉之后,并插镜治疗的手段,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插镜治疗,对其在消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所产生的痛苦非常少,病患的依从度比较高,并没有发生任何反应,其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的患者有很多的不良反应。结论运用静脉麻醉之后开展消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可以在相关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麻醉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总结并阐述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对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特选取我院接收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替洛尔路径;实验组应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路径。探讨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5%,对照组82.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有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在心率对比上,两组对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上的优化(P<0.05),然而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比于常规治疗路径,应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路径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具有极易控制、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应用。

  • 标签: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静脉注射 艾司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入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根据方法不同分法莫替丁组、奥美拉唑组各30例。所有患者给予内镜治疗,在此基础上,法莫替丁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患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比法莫替丁组高,P<0.05;奥美拉唑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法莫替丁组少,P<0.05;奥美拉唑组再出血发生率比法莫替丁组低,P<0.05。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同时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