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定义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特征的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以信封法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率、住院时间,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率为7.5%,远远低于对照组25%的并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包括结论手术操作、肿瘤本身、术后卧床都可引发下肢深静脉栓塞,临床应根据栓塞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 标签: 妇科肿瘤 术后 下肢深静脉栓塞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4年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行脾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预防,观察组则采用干预护理方法进行脾切除术后静脉栓塞预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比率,探讨脾切除术后正确的防治、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对照组护理之后产生下肢静脉栓塞患者占12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6.67%;观察组的脾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占3例,所占的百分比为6.67%,则两组患者在脾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所占百分比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组护理之后,对脾切除患者进行术后护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执行,做好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为脾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BAVM患者90例(2015年1月15日-2016年6月15日),其中常规组采取内减压手术治疗,对实验组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EGF、TFN-α、MMP-9、IL-6检测值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和VEGF、TFN-α、IL-6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VEGF、TFN-α、IL-6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术 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血栓栓症发生与否分为两组,发生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的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D-二聚体、吸烟史两组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有吸烟史;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治愈率达到65.63%,好转率为31.25%,死亡率仅为3.12%。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中要对其进行控制,高危人群做好监测和预防,一旦栓塞形成,及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癌 化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接受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心脏超声及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相关资料做回顾性研究分析,探究超声筛查对该病诊断明确的重要性。结果心脏彩超6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右心增大52例,肺动脉的主干及左右支有增宽表现28例,肺动脉的主干内有等回声团2例,分叉位置存在高回声4例,肺动脉的右支内存在高回声4例,左支中存在等回声2例;三尖瓣返流60例伴中度或者重度肺动脉有高压42例;下肢深静脉彩超60例患者中均存在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超声及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准确显示疾病相关征象,十分有益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故在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的临床及社会价值。

  • 标签: 心脏超声 下肢深静脉超声 肺血栓栓塞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患者女,70岁,农民,因“脑痛、气促一周”于2006年3月7日入院。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脑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诊的118例脑栓塞患者为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西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及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方法适合治疗脑栓塞患者,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脑栓塞患者 中医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经腋静脉、贵要静脉和颞浅静脉PICC置管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新生儿121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成3组,腋静脉组(n=29)患儿经腋静脉进行PICC置管,贵要静脉组(n=35)患儿经贵要静脉进行PICC置管,颞浅静脉组(n=57)患儿经颞浅静脉进行PICC置管,比较3组置管方式的临床情况。结果腋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55%,贵要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43%,颞浅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98%,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患儿穿刺时间短于贵要静脉组、颞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并发症率20.69%,贵要静脉组并发症率28.57%,颞浅静脉组并发症率10.53%,颞浅静脉组患儿并发症率低于腋静脉组、贵要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腋静脉三种方式各具优劣,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安全、适宜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腋静脉 贵要静脉 颞浅静脉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作用性。方法在2013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选取95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主干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叶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7.06%,对段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5.45%,对亚段动脉栓塞诊断正确率为94.74%。同时其对肺栓塞的误诊率为13.33%、漏诊率为3.75%、特异度为86.67%、敏感度为96.25%。结论实施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性较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栓塞 诊断 分析
  • 简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急性肠缺血性疾病,且本病临床误诊率高,有报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死亡患者中90%系由于延误诊断所致[1]。我院消化科曾收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突发脐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便血1d,伴有出冷汗、黑朦,腹泻后疼痛稍有缓解,至入院前10次余,均为稀水样便,第3次大便中伴有大量鲜血,之后为黑便,有腥臭味,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未见呕血,入院查体:神志清,BP130/8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a余,最高160/120mmHg,平时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血压基本控制在14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有吸烟史40a,1包/d,嗜酒史40a,黄酒500g/d。Hb142g/L,RBC4.7×1012/L,WBC11.39×109/L,N0.448,L0.45,PLT279×109/L;粪常规:外观血液++++,隐血++++;电解质:K+3.3mmol/L。腹部平片、腹部B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因患者有剧烈腹痛伴便血、出冷汗考虑为缺血性肠病,...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将慢性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针对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并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之间收治的38例慢性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回顾式的研究,研究误诊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通过血气分析以及超声心动检查来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检查发现误诊中大多数为老年女性患者,并且常伴有高血压等冠心病高危因素,但是在确定患者为误诊之后进行的血气分析以及超声心动数值前后有了明显的差异,抗凝治疗前后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阶段的临床诊断中,慢性肺栓塞的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相关的检查医生应该加强诊断意识,通过血气分析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测,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 标签: 慢性肺栓塞 冠心病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肺栓塞患者50例,然后对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了解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症状。结果经观察了解到呼吸困难、气促是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占总例数的70.00%(34/50),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变化的为11例,占总例数的22.00%(11/50),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均出现了肺动脉内血栓(100.00%)。结论呼吸困难、气促是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的心电图会出现特征性变化,主要确诊方法为肺动脉造影。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特征 老年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顺行穿刺方式,试验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患者的浅静脉进行有效保护。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逆行静脉穿刺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异位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21位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胸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异位支气管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发现21例患者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起源于胸廓内动脉11例,锁骨下动脉9例,椎动脉1例。术后18例咯血立即停止,3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3个月咯血复发,经再次介入栓塞后好转。结论超选择性BAE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患者,进行超选择插管栓塞,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 标签: 咯血 栓塞 支气管动脉 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4例,之后将所有患者均分老年组(n=32)和非老年组(n=32),最后分析疾病的引发因素、用药治疗和临床特征,并总结误诊原因。结果比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的误诊率,前者高于后者,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通过分析老年肺栓塞的误诊原因,证实其主要危险因素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结论老年肺栓塞有较高的肺炎和心肌梗死误诊率,因此临床需高度关注。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对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防治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均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前检查,有38例患者的肌瘤直径超过4厘米,我们为患者使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使用的栓塞剂是海藻酸钠微球(KMG)、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结果共有45例患者有腰骶疼痛症状,为其消炎镇痛后患者一周内症状缓解,三周后症状消失;有20例低热病例,12例术后便秘,使用缓泻剂治疗后改善,有23例UAE治疗后15、30d时坏死的肌瘤细胞由宫颈外口脱出,需要清除病灶,治疗后患者无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能够缩小肌瘤体积,术后对并发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子宫肌瘤 栓塞 子宫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