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液体配置差错,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差错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防范措施。结果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差错包括医嘱审方差错、排药差错、配置差错、复核失误、打包差错、退药差错等。所有差错均可以通过实施防范性措施来避免。结论在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制度、加强管理等,可以避免静脉配置中心液体配置差错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保证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 液体配置差错 分析 防范 效果
  • 简介:摘要物资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长期从事物资采购管理,从中体会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做好细节管理,是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 血站 物资采购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应用综合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的45名护理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综合管理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该管理模式对化疗药物操作防护流程予以规范,加大对化疗药物防护规范化培训的力度。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法分析我院应用综合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人员对化学药品基础知识及其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化疗药物污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实施前相比,综合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知识以及操作评分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化学药品污染周围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前后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在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应用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提高护理人员化疗药物知识以及操作的掌握能力。

  • 标签: 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 综合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高校院系管理作是学校管理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高校院系管理作中的重要指导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更能发挥院系人员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等,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院系的发展与院系和谐文化的创建。

  • 标签: 高校院系管理 以人为本 管理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细节管理在社区医院护理管理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本社区医院中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在治疗中其它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细节管理使得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要高于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患者其他身体部分的感染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53.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社区医院的护理管理采用细节管理方式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细节管理 社区医院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危机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门诊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危机管理),分析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门诊投诉率和就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门诊护理工作中采用危机管理技巧,可降低门诊投诉率,提高就诊工作满意率,值得广泛应用到实践中。

  • 标签: 危机管理 门诊护理 投诉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接诊的儿科急诊患者资料186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平均每组9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生投诉事件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于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危险事件的产生,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科急诊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的应用,评价其工作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省二附院感染科室收治的110名患者,可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则实验组采用常规性护理;且对两组患者在护理中突发事件和医疗民事纠纷及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意外事件15(23.41%)、医疗民事纠纷6(11.3%);实验组意外事件1(2.01%)、医疗民事纠纷2(4.65%);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对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风险管理,可以高效率的降低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且还可以从中得到患者更多的好评。

  • 标签: 风险管理 感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我院静脉配置中心不合理处方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临床科室发配到静脉配置中心的医嘱处方200000张,依据临床药典、药品说明书和相关询证医学指南,对各用药医嘱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在抽查的处方中,共发现存在不合理处方172张,占总抽查率的0.086%,临床不合理静脉给药中,主要存在给药剂量和浓度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用药频次不当和配伍不合理等方面问题。结论通过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静脉调配中心药师审方可有效地拦截不合理处方,为提高静脉滴注药物的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了重大保证。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不合理处方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的分析儿科护理的实际风险管理水平,分析实际护理应用护理研究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有效的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水平,输液外渗情况,是否存在医患纠纷问题,是否存在药物错发等不良反应事项。结果通过研究患儿护理前后的风险管理满意度、输液渗透情况,医患纠纷问题,对药物错发等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有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差异符合对比护理分析要求,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具有有效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科的急诊护理满意度水平,同时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水平,确保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各种人群聚集的复杂公共场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院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发展形势也赋于医院全新的内涵。特别是在经历流感等快速速蔓延的高危害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医院安全管理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完善及保持良好的医院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和职工、患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医院 安全管理 做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按照不同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分层组,每组均为5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管理,分层组应用分层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0%,分层组为2.0%,分层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6.0%,分层组为98.0%,分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层管理 儿科 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比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柔性管理,对比组采用一般的护理,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错率和护理质量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各项结果均高于对比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柔性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调动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产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作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190例住院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5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管理,对比干预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94%与对照组91.58%比较,显著较高(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作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40例护理人员,随机分组,对照组在临床护理管理作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在临床护理管理作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满意比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作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技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应用几种质控方案设计工具,根据我室现有检测方法实际性能设计理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依据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确定临床总允许误差(TEa),以长期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估计各方法的不精密度(CV%),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对比检验(PT)成绩估计不准确度(bias%),以此计算临界误差的大小,按照方法的过程能力大小使用质控选择表格进行规则的初期选择,并用功效函数图确认质控方法的性能,确定到达特定水平质量保证时,不同规则及每批测定质控个数需检出的临界误差大小,并建立操作过程规范图.结果:我室总胆红素(TB)、肌酐(CREA)、胆同醇(CHO)的测定在低值水平处方法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检测出误差,需要查找原因进行质量改进,其他项目可根据方法性能选择不同的规则进行控制.结论:通过质控方案设计工具的使用,建立适合本室的方法控制规则,既保证测定结果能够满足临床的质量要求,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积极查找并解决不满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我室的过程能力.

  • 标签: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方案设计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感染科护理中通过加强陪护管理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感染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诊治的感染疾病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感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该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陪护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最初平均陪护人数相当,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加强陪护管理后,患者的自信心显著增强,因此需要进行陪护的人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56%,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感染科中加强陪护管理,可减少陪护人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陪护管理 感染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内科护理工作者6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4)。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予以分层管理方式,对两种管理方式的管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操作评分、理论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内科护理而言,将分层管理法于其工作实践中应用实施,可有效的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内科 分层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抽选我院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分层管理模式,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科 分层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