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手术室疮的潜在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所收治的14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所选患者临床均给予手术室疮预防护理措施,对患者手术室疮的发生几率展开探究。结果在本文选取的140例患者中,术后经临床专业护士对患者的皮肤状态进行再次检测,未发现有患者出现皮肤疮症状,也未有患者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对此,无患者发生手术室疮症状。结论针对患者提前做好手术室疮预防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疮现象的发生,使患者术后预后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手术室 压疮 发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豆在减轻癌性疼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缓解癌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豆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耳穴豆在减轻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穴压豆 癌性疼痛 吗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收治的疮病例采用湿润烧伤膏予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疮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方案治疗(对照组,n=30)与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疮患者经统计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4±2.4)d,对照组为(15.9±3.7)d,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疮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缩短病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压疮 湿润烧伤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疮伤口护理中湿性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护理中实施湿性疗法。结果观察组出现疮的患者为2例,发生率为4.08%,对照组出现疮的患者为11例,发生率为22.15%,P<0.05。结论在临床疮伤口护理中采用湿性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并且能有效的保障伤口愈合,对周围的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加速患者的恢复。

  • 标签: 压疮伤口护理 湿性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负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骨创伤负引流患者35例,对其护理情况进分析。采用负封闭引流治疗方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对骨创伤患者实施负封闭引流护理,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实施负封闭引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避免创面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创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疮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平均分成2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疮,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疮,2周后比较两组疮发生情况、发生时间差异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疮发生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ICU疮,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延迟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压疮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疮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三级监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患者对疮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好转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干预前疮知识调查观察组得分(73.24±3.25),对照组得分(72.72±3.74),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疮知识调查观察组得分(93.56±2.64),对照组得分(82.55±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三级监控护理管理能够改善疮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压疮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颅内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均实施动态无创颅内监测技术,颅内超过3.1kPa且持续时间≥2.5小时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颅,并对症治疗,观察无创颅内监测情况,分析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根据颅内监测情况,分为一组(颅内<2.0kPa)、二组(颅内2.0~2.9kPa)、三组(颅内2.9~5.3kPa)及四组(颅内>5.3kPa),各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8.2%、75.0%、52.9%、7.7%,经比较分析,四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者和预后差者平均颅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创颅内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情况,对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此外,颅内水平和患者预后存在紧密关系。

  • 标签: 无创颅内压监测 脑梗死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科老年患者疮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预防的工作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疮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疮的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疮危险因素与疮的具体症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与治愈疮,预防疮的发生。

  • 标签: 神经科老年患者 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患肢清创术+负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d、3d、5d肿胀周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肌酐、血常规、肌酸激酶和谷草转氨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18.8%,与对照组的7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尽快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切开引流术。

  • 标签: 负压封闭治疗技术 毒蛇咬伤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措施护理预防因下肢矫形器引发足跟部疮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出80例安装下肢矫形器病患,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足跟部疮危险因素实行多举措预防性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足跟部疮发生率是7.5%,观察组是2.5%,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患护理后的SAS、SDS评分都比常规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好评率是87.5%,观察组是97.5%,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措施护理预防因下肢矫形器引发足跟部疮的实施效果显著,足跟部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护理好评率显著提升,值得推行。

  • 标签: 多措施护理预防 下肢矫形器 足跟部压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负封闭引流(VSD)用于浅表创面处理和深部引流,本文目的在探讨VSD护理乳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3月~2014年7月间行乳房术后发生或预计发生切口难愈合的患者病例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用VSD术后引流,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引流。比较效果。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或创腔延迟愈合率、切口愈合甲级、舒适度、平均拔管时间、乳腺炎脓肿复发率,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VSD可减少皮下积液聚集、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切口愈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乳房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高度近视在不同年龄段的具体进展规律及各阶段屈光度和眼相关性的发展轨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按年龄将高度近视患者176例(352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四组1组≤14岁32眼(9.1%);2组15~30岁(包括30岁)96眼(27.3%);3组31~50岁(包括50岁)164眼(46.6%);4组>50岁60眼(17.0%),分别测量四组患者屈光度、眼及其各屈光间质成分长度。结果2组比1组近视屈光度加深(-5.94±1.63)D(t=-3.651,P=0.001),眼延长(3.25±0.70)mm(t=4.662,P<0.001),而2组与3组、3组与4组的屈光度、眼都没有明显差异。各年龄阶段高度近视眼屈光度都主要与眼相关(r=0.649)且两者比例较稳定,总体来说眼每延长1mm,近视度约增加1.73D。结论高度近视眼在30岁前都处在迅速进展期,30岁以后发展趋于稳定,且高度近视屈光度始终主要与眼相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进展 屈光度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MEA能有效地预防神经内科可避免性疮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率分析法针对疮组成团队,分析诊疗流程并制作出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结果制定与实施预防疮改进措施,实施前后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对比,疮风险下降;形成疮防治指南。结论FME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预防可避免性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1。

  • 标签: FMEA 压疮 事先风险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及疮预防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自2012.1-2015.6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择期手术的80例高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疮发生率为7.5%,对照组32.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褥疮的情况,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护理 压疮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颅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颅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颅内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颅内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颅内,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腹腔双套管与传统方式腹腔双套管在腹部外科应用效果的差别。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肠瘘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肠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式腹腔双套管负引流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吸引治疗,并对两组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例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例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腹腔双套管在肠瘘患者的应用,可明显改善腹腔引流效果。有利于提高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改良双套管 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 肠瘘
  • 简介:摘要目的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及术后康复等诸多环节都易使患者成为疮的高危人群。文中探讨心胸外科疮高危人群疮预防预测的方法,进行环节质量控制,有效预防疮的发生。方法针对心胸外科患者专科疾病及治疗处理的特点及护理难点,分析疮发生可能危险因素,结合疮预防、预测的最新护理理念,逐一采取应对措施。结果2015年6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0日住院的46例手术患者发生疮3例,其中院外带入2例,经积极处理3周治愈,1例循环不稳定紧急床边开胸止血要求绝对卧床2d出现Ⅲ度疮。结论对于疮的预防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正确评估疮的危险性,把握好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切实落实预防措施,避免某些干预措施的误区,即可有效避免疮的发生。

  • 标签: 心胸外科患者 压疮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患者行可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8例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应用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参照组,分别为64例。对照组行无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参照组则行可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的换药次数、清洁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参照组的症状改善优良率61例(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65.6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的患者行可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还能够减少换药次数,更加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腹部手术患者 感染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