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在神经内科预防可避免性压疮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FMEA在神经内科预防可避免性压疮中的应用

廖敏足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338000

摘要:目的:探讨FMEA能有效地预防神经内科可避免性压疮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率分析法针对压疮组成团队,分析诊疗流程并制作出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结果:制定与实施预防压疮改进措施,实施前后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对比,压疮风险下降;形成压疮防治指南。结论:FME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预防可避免性压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1]。

关键词:FMEA;压疮;事先风险指数

压疮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压疮的发生率是衡量医院安全质量的指标之一。压疮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病情,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护理的难度和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建立合理的压疮管理流程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2]。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分析系统,他指在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分析每个流程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将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可能性、可侦测度进行评估和量化,确定高风险的失效程度,并制定预防措施给予应对,从而抑制风险的发生[3]。

1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收治675位患者,其中60岁以上占92.5%长期卧床的患者占66.76%偏瘫的患者占70.23%压疮高危人群占90.47%。

2方法

2.1成立项目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临床医生、病区护士共9人成立了项目小组,成员均是中级及以上职称,且精通业务、熟悉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流程,并接受了FMEA系统的培训。

2.2制度压疮管理流程图:新入病人全面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并进行Braden评分高度危险每3天复评1次,根据病情制定护理措施跟踪处理、评价

2.3执行分析:列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计算RPN。根据列出的失效模式,团队成员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共同计算出RPN值。通过股市失效模式发生频度(O)、不可探测度(D)和严重性(S),计算RPN值。分值1-10分,1分表示不可能发生,10分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依次类推。RPN=O×D×S。团队找出RPN排名前六位的失效模式,并针对造成失效模式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见表1:

2.4制定改进措施:

2.4.1完善规范压疮管理流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评低危压疮人群给予每两周动态评估一次和中危的压疮人群每周动态评估一次。同时规范了转院和转科的压疮评估流程。

2.4.2制定了压疮的三级质控管理:一级由病区责任护士管理,二级由病区护士长管理,三级由护理部或科级护士长监管

2.4.3医护一体化共同评估并采取措施及时评价:医护人员共同对新人转入的压疮进行评估同时共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定期的动态评价压疮的进展变化。

2.4.4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理论:请具有伤口造口专科护理专科护理老师给予集中授课并在季度考核中考试;操作:由资历深的护士给予年轻护士一对一的操作演练,做到动作规范性。

2.4.5增加了预防压疮的用具:增加了翻身用物如翻身枕由原来的10个到现在的无数个随时供应需要的患者并且科室进一步规范翻身枕的管理;压疮敷料的多样化,由原来的纱布换药到现在的现代敷料换药。

3结果

3.1改造前后对比表二:

经比较,两組数有显著差异

4讨论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是前瞻性评估系统的流程方法,是通过确定问题,记录内容,制定流程度,预测效果,列出原因,等级排序等完成[4]。其中等级排序常用RPN来评估衡量。RPN是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不易探测度等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医疗事件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减少关键的技术变化,使医疗服务更加可靠。对于事件的矫正首先集中于最受关注和风险程度最高的环节。而本研究使用FMEA方法,成立FMEA小组,讨论并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后计算RPN,按RPN进行等级排序发现神经内科可预防性压疮风险最高的十个风险因素,为制定明确的预防压疮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亚平,董军,马力,任晓玉,于恩杰,李民,张利敏,范春艳.应用失效模式预防可避免性压疮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9-12.

[2]丁雯,吴越香,张小丽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9):859-861.DOI:10.13621/j.1001-5949.2015.09.0859.

[3]李洋,等.FMEA法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9):36-37

[4]董美丽.运用失效模式理论降低手术体位风险的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