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4例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74%)高于对照组(57.45%),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表面置换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为82.5%,相比具有显著差距(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距显著(P<0.05),以及治疗后Pa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通气质量得到显著缓解,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重症呼吸窘迫 新生儿 机械通气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某工程部队的士兵心理健康状况,以改善士兵心理状况。方法选取180名某工程部队士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80名某工程部队士兵心理健康筛查阳性率为25.56%,其躯体化症状评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SCL-90总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每天作业时间>6小时的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各项评分均高于每天作业时间≥6小时的士兵(P<0.05)。独生子女士兵心理健康状况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P<0.05)。结论某工程部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应进一步加强对作业时间较长和独生子女等特定人群的心理干预,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工程部队 心理健康 作业时间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