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在全球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病因。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检测是非侵入性的血清诊断参数,临床上可以监测H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进程,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优化和管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增厚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虽然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研究表明,RA与多种刺激细胞因子产生的细胞表面受体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可能与其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表面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水平等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6年入学的659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入学的新生间HBsAg和抗-HBs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女生HBsAg阳性率低于男生,城市组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组,城市组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极易在聚集性集体生活中传播,高校应对学生普及乙肝基本知识,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sAg 抗-HBs 大学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50例患者,均从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分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75例研究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并分析对比。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33%)比对照组(80%)高13.33%,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对比对比其治疗后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骨关节炎疾病上可考虑给予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疗效显著,有较大应用性和推广性。

  • 标签: 疗效 骨关节炎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2013—2015年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母婴传播结果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本院进行婚检的所有例数中,相关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报表统计数据,并整理分析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母婴阻断有关数据。结果通过数据分析,2013年HIV抗体检测阳性数2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数106例,确诊2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数678例;2014年HIV抗体检测阳性数2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数220例,确诊8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数692例;2015年HIV抗体检测阳性数3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数166例,确诊6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数887例。结论2013年—2015年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率逐渐提高,母婴传播率依然保持在比较低的范围内,预防这三种疾病母婴传播效率比较显著。

  • 标签: 艾滋病预防 梅毒检测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4月我院产后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60例,按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30例和阴道分娩组30例,采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和生物反馈训练系统A2进行标准Glazen评估。结果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较阴道分娩组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阴道活动前,后静息电位较阴道分娩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综合分没有明显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较剖宫产产妇强,但是阴道活动前后静息电位较剖宫产产妇低,故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的影响不同,但综合分没有明显差距,说明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为我们在今后的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 标签: 盆底表面肌电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 产后早期盆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联合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与NCPA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3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儿均采取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观察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结果36例新生儿中显效22例(61.1%),有效12例(33.3%),无效2例(5.6%),治疗有效率为94.4%。患儿本次住院时间为(26.4±3.8)d。结论联合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与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NCPAP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诊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HFO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PS开展治疗,检测两组患儿24h内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对照观察2组并发症。结果通气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比通气治疗前肺的氧合功能均有显著的改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通气治疗后,患儿在更短的时间内氧合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对照组组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和肺气漏发生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比较。结论HFOV联合PS治疗(MAS)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具有很显著的协同疗效,改良了患儿的氧合功能,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一项有效的抢救性措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胎粪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2例患儿应用氨溴索进行气管内灌洗方法进行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一组的42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命名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各项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所需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氨溴索 气管内灌洗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康复工程属于康复的一个分支,国内开设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逐步增多,辅助技术作为康复工程的核心技术,却鲜为人知。本文除了对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做了全面的阐述,还重点阐明了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的关系。

  • 标签: 康复工程 辅助技术 辅助器具
  • 简介:摘要当下就业形势严峻,为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素养,为本校该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改革而增设的专业设计课程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旨在探讨该课程之专业定位,从教材选定,教学大纲和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角度做切入,分析其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之桥梁和核心作用。或能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课程教学给予方向并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

  • 标签: 制药工程 专业设计 课程设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输液室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260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门诊输液患者(研究组),260例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门诊输液患者(对照组),回顾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输液室中实施,能够对护理服务进行规范及改善,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保障护理安全,并且能够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输液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流程,以更好提高病员满意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愈合率。方法结合山东第一例完成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谢立信院士著《角膜移植学》,制定规范的生物工程角膜围手术期护理流程,建立相关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评价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规范实施3例生物工程角膜围手术期护理流程,病员术后并发症少,生物角膜未发生排异反应。结论正确、规范实施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流程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生物工程角膜 移植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及时账期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情况,本研究对全州县2014年到2016年采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样,进行现场调查和水样分析,水质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分析,并针对饮水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安全工程 理化检验 结果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