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出血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EKTACHE750XRCAnalyzer生化分析仪对综合出血患者各病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Bu)、结合胆红素(Bc)、δ胆红素(δ—Bil)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热期除δ—Bil外.其他指标均相差显著,少尿期ALT、TBil、BM、Bc、DBil变化最大,多尿期患者血清δ—Bil含量最高,恢复期Bu、Bc趋于正常,而ALT和TBil相差显著,δ—Bil和DBil相差极为显著。Bc/Bil全病程呈逐渐下降趋势,Bc/TBil开始逐渐上升在少尿期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而δ—Bil/TBil和DBil/TBil在全病程始终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对综合出血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监测有助于综合出血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 标签: 检测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综合出血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急性肾衰竭并综合出血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缬沙坦氨氯地平组,各40例,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量、血钾、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清肌酐(Scr)水平等指标,以及足踝部水肿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24h尿量、血钾、尿mALB、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24h尿量、血钾、尿mALB、Sc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氨氯地平组24h尿量、血钾、尿mALB、Scr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治疗以足裸部水肿为主要不良反应,缬沙坦组足裸部水肿发生率为2.5%、缬沙坦氨氯地平组为32.5%,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能够有效缓解综合出血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排尿,缓解水肿,减轻患者病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缬沙坦氨氯地平 肾综合征出血热 急性肾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综合出血(HERS)急性损伤(AKI)检测中血清、尿胱抑素C(CYS)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36例综合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根据临床分期将患者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过渡期及多尿期/恢复期;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酶法对两组血清肌酐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血、尿胱抑素C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组血清肌酐,血、尿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期、休克期、少尿期、过渡期及多尿期/恢复期血清胱抑素C、尿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净化组与非净化组血清、血清肌酐及尿胱抑素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及尿胱抑素C都可作为综合出血急性损伤的标志物,可有效反映患者急性损伤病情,综合出血急性损伤时尿胱抑素C和肾小管损伤情况更加一致,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综合征 出血热 肾损伤 尿胱抑素C 血清
  • 简介:多年以来,临床上发现综合出血(HFRS)患者常出现血糖升高,并有患者因出现非酮性高渗性昏迷[1,2].因此,HFRS患者糖代谢紊乱应予以重视,为了对HFRS患者糖代谢紊乱进一步探索,本人对HFRS患者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 血糖/分析 血红蛋白A 糖基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心衰并发心综合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综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另外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心衰并发心综合患者中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慢性心衰 心肾综合征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红外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腰部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图,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目的:对1例发育迟缓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了解其基因突变的类型和遗传模式,以对其进行临床诊断。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资料,寻找候选基因致病位点,结合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位点验证。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MedicalGeneticsandGenomics,ACMG)变异分类指南判断致病性。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MECP2基因、PTPN11基因存在杂合错义变异,分别为第4号外显子c.398G〉A,p.Arg133His及第3号外显子c.188A〉G,p.Tyr63Cys。Sanger测序结果显示,MECP2基因变异遗传自母亲,导致Rett综合;PTPN11基因变异遗传自父亲,导致努南综合(Noonansyndrome,NS)。这2个错义变异均为致病性变异,与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表型相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1例发育迟缓患儿存在2个不同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导致同患2种不同的遗传性综合,提示遗传性疾病患者中可能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的疾病表型,需加以重视。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遗传性综合征
  • 简介: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有资料证实,瘦素不仅与肥胖密切相关,而且与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发生的一系列危险因素中的高血压、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研究瘦素与代谢综合症的关系,对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瘦素 肥胖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肘管综合的诊断与治疗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肘管综合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检查,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肌下前置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超声诊断检查诊断腕管综合的准确率为96.43%,精准度高;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4.29%,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管综合采用超神诊断检查的精准度高,采用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益方合穴位敷贴治疗肾病综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因肾病综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联合健脾益方及穴位敷贴治疗,持续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血肌酐、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健脾益方合穴位敷贴治疗肾病综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穴位敷贴 健脾益肾方 肾功能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益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肌酐水平(0.21±0.02)μmol/L、尿微量蛋白(12.51±4.17)mg/L、尿素氮水平(14.21±8.82)mmol/L、24h蛋白(1.21±0.22)g/24h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难治性肾病综合患者益活血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他克莫司 糖皮质激素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AM)与格林-巴利综合(GBS)重叠综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14年4月~2017年2月接收的20例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和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由参与本次研究的工作人员全面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效果。结果该重叠综合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以25岁左右为主),且可能与前驱感染或接种疫苗(90.00%)等引发因素的高暴露率息息相关。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以肢体无力(90.00%)、感觉障碍(80.00%)、感觉障碍平面(70.00%)、尿潴留(60.00%)等较为常见。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急性多发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有15例(75.00%),急性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有5例(25.00%),还有10例(50.00%)患者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此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治疗预后良好10例(50.00%);预后较差8例(40.00%);2例患者死亡(10.00%)。结论GBS/AM重叠综合的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GBS与AM共有的临床特征与症状以及脊髓影像学检查均有利于临床对GBS/AM重叠综合的诊断。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征 对称性肢体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7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孕妇护理总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107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孕妇护理总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2年间78例IBS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结果78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随诊3~6个月,除12例偶有症状反复外,余66例均病情稳定。结论IBS患者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及身体状况,结合临床经验,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缓解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血清三联[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otal-βHCG)]筛查19730名孕中期妇女,以探讨三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和18三体综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间19730名单胎孕中期妇女的血清AFP、uE3、Total-βHCG水平,取其中位数倍数(multipleofmedian,MoM),并结合孕妇体重,计算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及18三体综合的风险率。根据唐氏综合和预期分娩年龄(expecteddateofdelivery,EDD)为35.5岁时的自然发生率约为1∶380,本研究将唐氏综合三联筛查的临界值(cut-off)设定为1∶380,将18三体综合筛查的临界值设定为1∶334。对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19730名孕妇中,唐氏综合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130名,阳性率为5.73%,对1130名唐氏综合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6例胎儿为唐氏综合,其中EDD〈35.5岁以下者有4例;唐氏综合三联筛查风险率小于临界值的18600名孕妇中共产下4例唐氏综合患儿,假阴性率为40.0%(6例检出,4例漏检),其中EDD〈35.5岁的孕妇有3例;18三体综合筛查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02名,占0.52%,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3例胎儿为18三体综合,18三体综合筛查阴性的孕妇中无18三体综合患儿出生。结论:孕中期行血清三联(AFP、uE3、Total-βHCG)筛查,对于EDD〈35.5岁的孕妇有较高的胎儿唐氏综合和18三体综合筛出率,但也漏检了3例EDD〈35.5岁的孕妇。对于漏检孕妇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可发现,75%的漏检孕妇筛查结果提示风险率大于1∶1000,而如血清三联筛查采用临界值为1∶700,则能使将检出唐氏综合胎儿数提高到9例。

  • 标签: 三联筛查 母体血清筛查 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