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诊断疾病是每位医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常规实践活动。没有正确、规范、完善的诊断。就没有正确、恰当、合理的治疗。因此,诊断疾病的水平是体现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规范的诊断疾病程序是培养和训练医师临床思维,

  • 标签: 诊断思路 程序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温馨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四区于2016年8月~2016年10月通过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应用于温馨病房创建过程中,对病房硬件,优质服务,护士礼仪进行评估后,从团队主线,质量主线,创新主线出发,提高病房硬件设施,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在温馨病房的创建过程中加入护理程序后,病房总体评分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温馨病房”创建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温馨病房”创建中应用护理程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温馨病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程序对小儿腹泻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情况的影响,明确综合护理程序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综合护理程序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4.90%(44/98),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占55.10%(54/9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程序;以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对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比对照组的65.9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小儿腹泻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促进住院情况转归,提高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综合护理程序 症状改善时间 住院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的2月~2017年的2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69例腹泻患儿,按照随即次序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制定整体护理程序施护,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观察组患儿家长与对照组相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对腹泻患儿实施护理,可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保障其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腹泻 整体护理程序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术后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6例外科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采用术后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24h、72h疼痛情况以及术后72h内使用止痛药比例,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和72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2h内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的实施使护理的针对性显著增强,使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及病情的有效恢复。

  • 标签: 外科手术 护理程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告知程序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患者住院期间则实施护理告知程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认知评分、咯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采用护理告知程序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咯血时间等,并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告知程序 肺结核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护理分层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8.01于我院就诊的74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分层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及安全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采用分层优质护理可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安全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护理 分层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现全面开胸患者应用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87±2.41)d,低于对照组(24.61±4.01)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1±3.64)%,对比对照组(27.81±5.13)%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1±1.33)分,也优于对照组(87.21±2.48)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的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级护理查房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从我院的三个不同的科室选取90例不同病况的患者来探讨出更加适应现今的医学模式的分级护理查房模式。结果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理念,探讨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级护理查房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作用。结论分级护理查房在实施护理程序中更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理念,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要。

  • 标签: 分级护理 查房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层应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70例(均为EGFR突变患者)和非基因检测组70例,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2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基因检测组组mPFS为13.0个月,非基因检测组mPFS为5.0个月,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CR2例,PR36例,SD26例,PD6例,ORR54.29%,DCR91.43%。非基因检测组CR1例,PR10例,SD11例,PD48例,ORR15.71%,DCR31.43%。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在一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但只有选择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才能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内科护理中实施分层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7月至12月期间,选择社区内科收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此期间实施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另选择实施分层管理前2017年1月至6月阶段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健康教育、技能操作及专科护理等评分均明显提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阶段,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与对照组85.00%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社区内科护理中实施分层管理能够结合不同层次人员的能力、资格及岗位职责进行工作的合理分配,促使护理人员可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积极性,优化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社区内科护理 分层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使护理服务具有针对性,使护理服务的规范性、系统性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快速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护理 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预见性护理程序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分层在小儿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小儿骨折患儿,在抽签法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分层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以及患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33±1.08)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5.89±1.21)分,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关节功能活动度(90.84±15.82)和关节功能评分(75.94±13.72)高于对照组(78.54±15.46)、(75.94±13.72),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骨折患儿采用疼痛护理分层,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治疗,降低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快速恢复。

  • 标签: 疼痛护理分层 小儿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分层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本院来进行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人;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采用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二者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有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在今后应该将这种方式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护理质量提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就职从事护理工作的84名护士,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4名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护士作为参照组,采取层次护理管理的护士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护士经不同方式管理后的效果与价值。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4.68±4.68)分、护士执业幸福感(162.39±7.65)分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取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护士执业幸福感,值得管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基础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该院任职的70名护理人员,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护理人员等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名根据常规标准进行职称管理,观察组35名实施分层级管理,研究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管理后的管理知识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可加强护理人员对管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高基层护理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 标签: 基础护理工作 护士分层级管理 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及FI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常规护理 急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现状和进展,具体为培训的内容和对临床的意义,之后对我国分层培训对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分层培训 护士 岗位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