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照顾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设定为收治区间,并将该区间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小组有31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施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的支持下发生了不同的并发症,31例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了3例并发症;而在31例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例数为14例,远远多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人数,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评分为7.1±2.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评分为5.4±1.9(分)。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更能够提高照顾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有助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患者 照顾者生活质量 照顾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的健康教育,使献血心理状态得到放松能够了解献血的一般知识,达到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献血过程,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树立自信心,从而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方法我们对220例参与调查人员分两组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健康教育非干预组进行研究,随机抽取每组110人。结果干预组有8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1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51﹪的人有陪同。非干预组4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21﹪的人有陪同。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献血实施健康教育,是切实以献血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变工作人员形象的重要举措。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全血献血向机采成分献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作为品管圈实施前阶段,即对照阶段,随机对到我中心参加献血的成年人1200例开展成分献血意象、血液中心工作满意度,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品管圈施后阶段,即研究阶段,被调查数量、问卷调查方法同上,对比两个阶段献血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研究阶段被调查在未来12个月成分献血意象率为78.75%(945/1200)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47.08%(565/1200)(﹤0.05);研究阶段血液中心工作满意率88.17%(1058/1200)高于对照阶段的70.42%(845/1200)(﹤0.05)。结论将品管圈引入全血献血向机采成分献血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献血对献血工作满意度,更加了解成分献血。

  • 标签: 品管圈 全血献血 成分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院受血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本院输血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并为估算湘北地区非目标人群及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便捷依据。方法对18326例受血在输血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艾滋病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本地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实验,并收集资料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30岁以下年龄为青年组,30-55岁年龄为中年组,,55岁以上年龄为老年组。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样本资料的艾滋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15%、3.52%,合并感染3例。其中男女性HIV阳性率分别为0.16%、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01%,2.98%,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HIV阳性率分别为0.15%、0.14%、0.15%,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46%,4.08%、1.74%,青年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对受血输血前进行病原血清学检测,能直观地掌握患者感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与治疗,并对估计本地区非目标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性别 年龄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早产儿提供发展性照顾护理的运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NICU的早产儿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面色不佳、呕吐、胃残留和腹胀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发生肺内感染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喂奶量高于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NICU的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情况,改善患儿的喂养不良情况,临床运用价值及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体检在整个体检过程实施全程护理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7年1月份——2017年10月份接受健康体检的420例体检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流程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护理过程两组体检分别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体检体检中体检时间、体检质量、体检效率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体检对象护理满意度达到92.86%(195/210),较比对照组81.9%(172/210)的调查结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体检对象所有体检时间、体检质量评分、体检效率评分较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进行健康检查需要进行多个项目的检查,时间较长,检查项目及部门也不同,全程的护理干预的实施,利于体检对象对目前项目操作的了解,积极配合,提高体检质量;同时指导进行下一项体检项目,使体检有明确目标,利于与户合理人员建立和谐信任度的关系,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体检 体检流程 全程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降低体检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0例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采血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血肿形成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采血前的焦虑评分及采血后的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升高,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体检采血过程中,可有效减少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重视。

  • 标签: 采血 护理干预 皮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心理问题,探讨其有效护理途径。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特征变化。结果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其恐惧、紧张及焦虑、抑郁、自责及自卑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受血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撷取的1130例受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1130例受血,HbsAg、HCV-Ab、TP-Ab、HIV-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2%、1.33%、1.59%、0.18%,总阳性检出率为13.72%。结论受血在输血前,对患者四项血液传染指标实行检测,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受血者 输血 血液传染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6例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受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例在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所有肿瘤均发生于自体肾、输尿管和膀胱处;肿瘤出现于术后3~7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其余10例均为存活状态。结论肾移植受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临床上多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并可以通过输尿管CT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肾移植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岳阳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携带的发病率及其基因缺失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689例育龄人群采用血常规参数及血红蛋白电泳分析进行初筛。对其中1229例地中海贫血初筛为高风险运用经典的GAP-PCR以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α-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结果经基因诊断分析,确诊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携带147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携带占总就诊2.58%,其中缺失型一种突变型携带占96.60%,非缺失和缺失两种突变型携带占1.36%,非缺失一种突变型携带占2.04%。--SEA/aa所占比例为48.30%,-a3.7/aa所占比例为29.25%,-a4.2/aa所占比例为14.29%。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岳阳地区α-地中海贫血携带的发病率,该地区为α-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基因构成比与江西省相近,非缺失型突变占比极低。本研究对在岳阳地区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及预防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地中海贫血筛查 &alpha -地中海贫血 GAP-PCR PCR-反向斑点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现代化医院护理管理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升日常护理质量。方法主要从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自我效能管理、科学护理模式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护理人力资源、临床教学与培训能力、护理人员专业晋升与发展、临床教学与培训能力、绩效评估为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预防几个发面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完善护理激励机制,促进护理职业发展。结论从根本上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科学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心肌梗塞部位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并予以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相应的护理监护。结果63例患者中,前臂、侧壁和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有37例,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下壁、后壁与右室心肌梗塞患者共有26例,其中有9例患者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结论在对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监测时,需以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心律失常特点和表现为参照,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检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8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者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分别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有创机械通气组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有创机械通气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有创机械通气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作用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ICU重症心力衰竭者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6例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受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例在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所有肿瘤均发生于自体肾、输尿管和膀胱处;肿瘤出现于术后3~7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其余10例均为存活状态。结论肾移植受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临床上多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并可以通过输尿管CT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肾移植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血液采用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两项技术筛查结果对比情况。方法方法选择无偿献血标本453893份,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集,分别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筛查,其中核酸检测224679份,血清学检测229214份,对比结果特征。结果本次共抽取献血血样标本453893份,合格449225份,占98.9%,其余4668份不合格。其中核酸检测合格224546份,不合格133份;分别为HBV126份,HCV5份,HIV2份。血清学合格224679份,不合格4535份,分别为HBV1755份,HCV324份,HIV2份,TP541份,ALT1473份。核酸整体检测情况优于血清学检测。结论在针对献血血液进行筛查时,核酸检测较血清学检测结果更为理想,临床需有选择的应用,以改善整体检测成效。

  • 标签: 血液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 献血者 血液筛查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核酸检测方法对献血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能力。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到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8000名人员,对其分别选择ProcleixUltrio以及nested-PCR两种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其血浆标本予以HBV核酸检测,同时序列分析核酸阳性标本。结果通过研究后可知,40名献血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比例经计算后为0.50%,420名献血抗-HBc结果为阳性,比例经计算后为5.25%,25例献血经过ProcleixUltrio以及nested-PCR能力相当,表现为阳性结果。结论献血人员中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比例较高,而核酸检测方法的差异性致使检测能力有所不同。

  • 标签: 核酸检测 献血者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中药学是中医药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毒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临床应用等。过去国内高等院校中药学的教育着重于中药药理理论的研究,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药物如何起到相应的药理作用。现代国内高等院校将教学内容扩展到了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中药现代化理论、中药制剂的优势和前景、临床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全面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中药学知识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中药学实践教学,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

  • 标签: 中药学 教育现状 教育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实施同伴教育,对比两组教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教育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依从性,值得应用。

  • 标签: 同伴教育 强直性脊柱炎 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