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至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高流量吸氧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21,84%)相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24,96%)低了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肺炎感染、治疗中死亡率、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记录可知,观察组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系数高,且该治疗方式的安全系数高,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高流量吸氧治疗 低流量吸氧治疗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月经周期穴位伏安特性与血流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肾俞双侧穴位进行测试。分别在非月经时期、月经期、月经后对所选的穴位进行伏安曲线和血区血流量测试。结果非月经期的健康女性肾俞穴伏安特性和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月经期与月经后健康女性的伏安特性与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月经期、经期和月经之后健康女性的左肾俞穴和对照点相比穴位处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小于对照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可以准确的体现人体血气的变化状况,同时穴区的血流灌注量丰富是穴位低电阻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疾病征兆性的提示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女性 月经周期 伏安特性 血注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流量吸氧,治疗组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比两组PaO2、PaCO2、pH值、辅助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辅助通气总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优势明显,可作为患者呼吸支持的重要选择。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吸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流量七氟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此次的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9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前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盐酸氯胺酮进行麻醉,后4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低流量七氟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清醒时间、用药量)及其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血压过高、心动过缓、恶心、躁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清醒时间、用药量整体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观察组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流量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麻醉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术中护理规范,预防动脉瘤破裂,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术中护理流程及规范性的操作,总结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麻醉手术过程中55例手术患者均为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手术过程中重点时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后引流量与全身创伤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与试验组(n=52),对照组施以腹腔镜手术,试验组施以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术前与术后1d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试验组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术前与术后1d两组患者的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引流量,但并未增强全身创伤反应程度。

  • 标签: 开放手术 甲状腺近全切除 术后引流量 全身创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于患AECOPD撤机后序贯的治疗效果。方法所选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的40人采用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撤机后的治疗方法,予以普通氧疗;研究组的40人,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检测结果可知,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的疗效确切,缓解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工气道 撤机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经高流量氧疗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改善疗效及住院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经脱机但未进行气管插管拔除的患者共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处接人工鼻给氧,观察组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脱机前、脱机后12h和脱机后24h进行呼吸频率、pH、PaO2、PaO2/FiO2、PaCO2的指标观测,并统计气道湿化满意人数、纤支镜吸痰次数,脱机后再上机、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拔管后72h再插管人数和ICU住院时间。结果在脱机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H、PaO2、PaO2/FiO2、PaCO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两组患者的pH、PaCO2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脱机后呼吸频率、PaO2、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后再上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拔管后72h再插管和ICU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系统能有效的降低ICU脱机后的呼吸频率,改善了患者的脱机后再上机率,并改善了气道湿化效果,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改善作用。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脱机 住院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的的体外髋臼角度测量器引导髋臼假体的安装。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安装髋臼杯,观察组用体外髋臼角度测量器引导下定位。后在三维CT重建下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比较二组数字准确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维CT重建下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观察组准确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00%VS68.5%,P<0.05),术后复查CT片显示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位置良好。结论体外髋臼角度测量器技术操作简便,不增加感染风险,角度精确误差小,在临床使用中减少了术中操作时间,降低了组织损伤及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体外髋臼角度测量器 外展角 前倾角
  • 简介:摘要DSA已广泛应用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和肿瘤的检查和介入治疗,DSA检查是所有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参考,介入放射测量技术作为DSA后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自身在测量精度与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成为DSA后处理测量的主流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DSA的技术优势,为诊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文章从不同维度出发,对DSA技术原理进行厘清,在相关理论原则的框架体系下,推动DSA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以满足临床医学介入诊疗的使用要求,构建起现代化的DSA后处理测量体系。

  • 标签: DSA 系统测量 测量技术 开发利用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为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占所有痴呆的60%~80%。我国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AD的患病率为1.75%~4.9%。该病发病隐匿.且逐渐进展.临床上以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等认知功能减退症状、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症状和非认知性精神行为症状为主要表现。目前AD病因不明.临床诊断困难,确诊只能依靠尸检。AD患者生前诊断主要依赖临床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由于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标志.诊断准确率仅为74%-86%日。由于认知功能改变和脑功能异常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许多年就出现了,只有早期诊断才能及早开始药物治疗。因此.如能有一种非侵人性的客观方法早期诊断该病将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体积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正常成人茎突长度和角度测量参照物的选择和正常数值范围。方法:对200例正常成人用16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选定可靠的参照物后进行茎突长度和角度的测量。结果:左侧茎突长度29.5mm,内倾角72.6°前倾角83.1°;右侧茎突长度29.1,内倾角74.3°前倾角85.9°。结论:螺旋CT测量茎突长度和角度非常方便,茎突前方颞骨下缘位置较为固定,所以前倾角前方用其切线较为固定,测量结果也更为可靠。内倾角用茎突轴线与两茎突根部连线的夹角测量更为方便可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颞骨/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早孕期颈项透明层厚度与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相关性,为早期产前筛查提供的重要指标。方法对1750例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于孕11-13周+6天均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NT值,对胎儿NT值增厚的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观察至出生。结果1750例孕妇中胎儿NT值>3.0mm者22例,筛查阳性率为1.3%,22例NT值>3.0mm者均进行染色体检测,染色体正常者为17例,其中8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中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伴有水囊瘤,2例伴有全身水肿,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隐性脊柱裂,其余9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至胎儿出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异常者为5例,1为Tuner综合征,2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的厚度测量是产前遗传学检查的重要指征之一,NT值增厚与对产前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胎儿早期异常 颈项透明层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头颅CT的线性测量探讨脑萎缩与脑出血后遗症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对脑萎缩的认识。方法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全部头颅CT检查患者中随机抽取100名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均采用常规头颅CT扫描方法并进行线性测量。结果通过检查发现100名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同时合并脑萎缩的共计72例,占总比为72%,无脑萎缩的共计28例,占总比为28%。在72例脑萎缩患者当中轻度脑萎缩患者为35例,中度脑萎缩患者为21例,重度脑萎缩患者为16例;硬膜外出血17人为脑萎缩患者;硬膜下出血9人为脑萎缩患者;脑室内出血9人为脑萎缩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21人为脑萎缩患者;额叶出血4人为脑萎缩患者;小脑出血6人为脑萎缩患者;枕叶出血3人为脑萎缩患者;颞叶出血3人为脑萎缩患者;结论脑萎缩与脑出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头颅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脑萎缩,为临床的早期诊疗及其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脑萎缩 影像表现及测量 脑出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内耳骨性结构测量数值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材料和方法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由两位医师测量内耳骨性结构(外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骨岛面积及耳蜗宽度、高度、窝神经孔宽度)2次,取两侧平均值,分别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r>0.89)。实验组外、前、后半规管骨岛面积、CW、CH、WCN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外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骨岛面积,CW、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C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外、前、后半规管骨岛面积、CW、CH测量值均小于正常儿童。可能为CT诊断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提供一种量化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内耳 感音神经性耳聋
  • 简介: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段的狭窄率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的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颈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的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的无创伤的检测血管形态的技术,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颅外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老年慢乙肝患者肝脏弹性测量值的临床分析。方法应用FibroTouch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对老年慢乙肝患者肝脏弹性测量值(LSM)进行测定,此次研究的患者为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68例老年慢乙肝患者,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老年慢乙肝患者肝脏弹性测量值的影响。结果两组研究对比,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MI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比不合并脂肪肝组高,(LS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比不合并脂肪肝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系数比较,测得两组患者的弹性测量值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呈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进一步测得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弹性测量值显著相关。合并酒精肝患者的脂肪衰减比不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脂肪衰减严重。结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以降低老年慢乙肝患者的肝脏弹性测量值。

  • 标签: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老年慢乙肝 肝脏弹性测量值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