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胃肠道手术术后康复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入院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GDFT组(G组,n=40),常规补液组(C组,n=40)。结果G组食欲评分高于C组,G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在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休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DFT可促进食欲及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胃肠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液体配置差错,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差错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防范措施。结果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差错包括医嘱审方差错、排药差错、配置差错、复核失误、打包差错、退药差错等。所有差错均可以通过实施防范性措施来避免。结论在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制度、加强管理等,可以避免静脉配置中心液体配置差错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保证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 液体配置差错 分析 防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各项治疗指标和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等情况。结果在HGB、PLT、PT、APTT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95.6%、6.7%、0.0%,对照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82.2%、22.2%、2.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7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42例)抢救成功率82%,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7例)抢救成功率94%,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可以避免充分液体复苏带来的很多并发症,对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保证重要器官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将40例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治疗方法对患者肠道屏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VV、CVP、HCO3、MAP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浮动相对较小,观察组输注液体总量(1963.2±350.2)ml少于对照组(2487.3±581.2)ml,恢复时间即住院时间(6.6±0.9)天快于对照组(8.3±1.0)天,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可产生积极影响,即保护各项指标不出现大范围浮动,故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 老年患者 结肠癌手术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32例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组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血红蛋白指标(HGB)、红细胞比容指标(HCT)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GB指标低于对照组、HCT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利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减少出血量,对其机体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有效改善其舒张压和收缩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产科 失血性休克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接受静脉输液的122例(静脉输液682例次)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统计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诱使液体外渗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静脉输液682例次中,发生液体外渗87例次,发生率为12.8%;局部表现肿胀77例次(88.5%),肿胀累及穿刺部位皮肤>20cm8例次(9.2%),水疱2例次(2.3%);均未出现皮肤组织坏死情况。液体外渗发生因素患者因素占40.2%(35/87),疾病因素占25.3%(22/87),药物因素占20.7%(18/87),技术因素占13.8%(12/87)。结论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发生与患者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技术因素等密切相关。对此,积极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加强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及预防,有助于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 标签: 静脉输液 液体外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宫外孕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宫外孕休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自体血回输 宫外孕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扁桃和腺样发生肥大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许多全身性疾病比如骨骼发育变得迟缓、易得心脏病、肾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因为扁桃和腺样肥大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机制非常复杂。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上气道狭窄,导致肺通气障碍,导致晚上缺氧,影响儿童多种激素的分泌。早期药物治疗或这手术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对儿童的影响,改善儿童缺氧,逐步恢复使儿童的生长发育变得正常。

  • 标签: 阻塞性的睡眠呼吸低通气性综合征 扁桃体发生肥大 腺样体发生肥大 儿童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1例行经皮椎成形术,作为治疗组;51例采取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度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VAS评分、Cobb角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3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68例进行研究观察,并按单号、双号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切除手术中晶状囊膜的存留对角膜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2月--2016年8月,研究对象;76例本院收治的行玻璃切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实验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晶状后囊膜留存,给予实验组患者晶状后前膜留存,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切除手术中晶状囊膜的存留对角膜的影响明显,晶状前囊膜留存具有一定优越性,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晶状体囊膜 玻璃体切除 角膜内皮细胞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1周、1月观察组60例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临床中对OVCF患者实施经皮椎成形术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比较,可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皮穿刺椎成形术在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治疗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3月23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间收治100例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三天、术后一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15±0.49)分、(2.13±0.32)分、(1.02±0.08)分;Oswestry评分分别为(29.86±3.46)分、(25.31±2.15)分、(24.19±2.74)分;椎前缘高度分别为(80.13±2.56)%、(83.16±3.15)%、(84.21±3.69)%;伤椎后凸角分别为(15.12±2.67)°、(13.25±2.18)°、(11.02±1.33)°。结论对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能够恢复伤椎后凸角、椎前缘高度。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对患椎邻近椎退变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所选对象均接受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椎邻近椎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要比术前高出许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椎邻近椎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折 退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及椎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轻,其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也较少,其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脊柱肿瘤及椎转移瘤患者实施经皮椎成形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该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椎体转移瘤 效果观察
  • 简介:颈动脉瘤又称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化学受体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瘤。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瘤中几乎不存在。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瘤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瘤,则双侧颈动脉瘤的发生率为5%.家族性为32%。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放射学 治疗
  • 简介:细胞间的交流对于生命活动来说至关重要。近期研究揭示了细胞间交流的第三种方式,即通过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来进行相邻或远距离细胞间的交流。根据其来源和释放途径的不同,可对EVs进行分类。外泌是一类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分泌小囊泡,根据来源细胞不同,它们可以进行不同细胞间的交流,并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 标签: 外泌体 检测方法 肿瘤诊断 抗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用于小儿鼾症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0例2016年1月-2017年6月小儿鼾症患儿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扁桃联合腺样切除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鼾症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患儿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鼾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鼾症患儿行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加速术后康复,减轻患儿痛苦,改善其通气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内镜下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 小儿鼾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慢性扁桃炎患者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1例行扁桃切除术的慢性扁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咽部水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轻度疼痛和咽部无水肿患者比例相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慢性扁桃炎切除术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慢性扁桃体炎 切除术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