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喻栋平1王靳2(通讯作者)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宫外孕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宫外孕休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自体血回输;宫外孕休克;临床疗效

宫外孕是妇产科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宫外孕常伴随着输卵管破裂或是腹腔大出血,腹腔内大量出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宫外孕休克治疗时,给予患者输血及补液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收治的宫外孕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宫外孕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22~40岁,平均年龄为(29.8±1.5)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20例;停经时间为35~75天,平均停经时间为(45.3±1.3)天。对照组中,年龄为23~41岁,平均年龄为(30.1±1.4)岁;初产妇为18例,经产妇17例;停经时间为30~73天,平均停经时间为(41.2±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宫外孕休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其他心、肝、肾等脏器性疾病;精神障碍者;对此次研究用药过敏者[2]。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在手术的早期,快速给予患者足量补液,动脉压维持为80mmHg,血压稳定提升后进行止血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限制性液体复苏具体方法为[3]:对患者快速进行静脉输注500~1000ml林格氏液以及250~500ml羟乙基淀粉,止血前动脉压维持在50~60mmHg,复苏期间中心静脉压维持在3~5cmH2O范围,当中心静脉压>5cmH20,血压无法达到目标值时,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多巴按,走速控制在3~5mg/(kg·min),当中心静脉压<3cmH20时,适当増加补液速度,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随后实施快速止血措施,止血后立即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80mmHg左右;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0cmH20,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自体血回输具体方法[4]:在手术时,采用血液回收机,利用负压将手术中流出的血液吸至储血罐,并对血液进行抗凝、过滤、离心、洗涤,将红细胞浓缩至Hct为45%~50%,然后收集到血袋中,在止血后回输给患者。

1.3观察指标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术后发热、术后乳酸升高等)、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治疗成功33例,治疗成功率为94.3%;其中2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例患者出现乳酸升高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救治成功28例,治疗成功率为80.0%;其中5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2例患者出现乳酸升高症状,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0.0%。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输液量为(1900.7±553.4)ml,对照组患者平均输液量为(3120.8±520.3)ml;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1±0.8)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5±1.5)天,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宫外孕患者很容易导致大出血症状的出现,一旦宫外孕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0g/L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若是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宫外孕休克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液及输血治疗十分关键。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及异体血输入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长期疗效不佳,且容易出现发热及乳酸升高等不良反应。而对宫外孕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控制给液的速度,以维持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另外给予患者自体血输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以及因输入异体血出现的溶血反应及过敏反应等[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说明,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J].健康前沿,2016,23(1):92.

[2]蓝雪琴,马海兰,许尹丽,刘胡玲,李秀芳.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3150-3152.

[3]秦娟,宋国林,徐春佳,陆安伟.限制性液体在宫外孕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518-519.

[4]梁哨雅,庞芳草.宫外孕内出血休克及自体血回输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4):92-93.

[5]曹相国.自制血液回输装置在腹腔镜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27):107.

通讯作者简介:王靳(1985.07),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从事妇科诊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