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在喉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喉麻醉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异丙酚处理,研究组加用瑞芬太尼处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异丙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意识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喉置入前与置入后心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压与血氧饱和度则无差异(p>0.05)。结论喉麻醉中采取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联合处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喉罩麻醉 异丙酚 瑞芬太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护理在气管切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儿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0%,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喉浅全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比组(48例),对比组单一行喉浅全麻,研究组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并评测麻醉前(T0)、插喉(T1)、切皮(T2)、拔喉(T3)等节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h的VAS评分为(1.9±0.3)分、Ramsay评分为(2.4±0.5)分、术后苏醒时间为(5.6±1.3)min,分别与对比组的(3.1±0.8)分、(1.8±0.4)分、(10.2±1.8)min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T0、T1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但T2、T3时研究组MAP、HR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骨折手术实施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喉浅全麻,可有效维持患者稳定的生命体征,且镇痛效果良好,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外周神经阻滞 喉罩浅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在儿科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喉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从去年在我院儿科接诊的且经麻醉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而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25人。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复合芬太尼、七氟烷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喉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等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及各项指标的汇总比较,我们发现采用喉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术后醒的更快,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小,血液动力学指标更稳定(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我发现喉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在儿科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值得医学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喉罩复合瑞芬太尼 七氟烷 儿科麻醉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喉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5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抽取6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3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麻醉诱导,33例观察组给予喉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比对分析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喉置入时间和拔除时间以及两组的麻醉诱导和喉置入时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率和血压)。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喉置入时间统计无差异(P>0.05);观察组喉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喉置入期间的心率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实施喉通气全屏吸入七氟醚麻醉,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缩短喉拔除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喉罩通气 七氟醚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与经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按照患者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脉搏氧饱和度、手术舒适度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BP、SBP、HR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观察组患者手术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经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提高检查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局部麻醉支气管镜 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手术唤醒麻醉使用喉联合靶控输注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手术精确定位,将患者的脑功能区占位病变进行切除,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几率,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方法根据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20例脑功能区占位性病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喉插管和异丙酚靶控输注,结合雷米芬太尼镇痛治疗,术中将患者唤醒,清醒状态下经皮质诱发电位监测和电刺激定位,将病灶切除后,再次全麻关颅。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喉插管麻醉和术中唤醒以及再次全麻。呼吸和循环指标比较平稳,镇痛效果突出,能够配合手术要求对患者的脑功能区域进行定位和切除病灶。患者术后没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存在。三例患者在唤醒期间存在轻微的血压上升以及心率加快情况,两例患者术后有痛苦回忆。结论为患者提供全麻下喉联合靶控输注进行唤醒麻醉,可以让患者的脑功能区病灶被最大限度的切除,并且让患者的脑功能正常,提升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术中唤醒 靶控输注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患儿照护者的培训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的60例切患儿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培训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均为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模式,规范组采取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对比两组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情况以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护理操作的错误率为26.7%,规范组为10.0%,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规范组为6.7%,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在切患儿照护者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照护能力,有助于降低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切 患儿 照护者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肠套叠灌肠整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6例小儿肠套叠灌肠整复术。结果836例病人中,818例整复成功,18例整复失败,47例48小时内再次套叠,二次灌肠整复后成功。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未再发生肠套叠结论肠套叠灌肠整复大大减少了患儿痛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气灌肠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喉联合靶控输注进行唤醒麻醉,以配合手术精确定位,同时切除患者脑功能区的占位性病变,以减少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脑功能区发生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全部患者应用喉插管与异丙酚进行靶控输注,同时应用雷米芬太尼进行镇痛,以在术中将患者唤醒,再于清醒状态经皮质诱发电位的监测与电刺激定位,切除病灶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全麻下关颅。结果20例患者全部顺利应用喉插管进行全麻与术中唤醒以及再全麻。并且呼吸与循环指标均平稳,且镇痛完善,能够完全配合手术要求对脑功能区进行定位与病灶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唤醒期间有轻微的血压升高与心率加快。2例患者出现术后的痛苦回忆。结论患者全麻下应用喉联合靶控输注进行唤醒麻醉,能够使手术对患者脑功能区其病灶进行最大程度的切除,同时能够保持患者正常的脑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其术后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术中唤醒 靶控输注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喉下七氟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手外伤手术患儿86例纳为参研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前者行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后者行七氟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1-T4时间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与T0时对比有差异,试验组苏醒时间、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要短(P<0.05)。结论喉下七氟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患儿苏醒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瑞芬太尼 七氟醚 手外伤 手术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强化道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 ~2019年 9月期间,选择我院 104例接受气道护理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 52例;观察组采取强化道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对比,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 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最后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强化道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的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强化气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气囊压力值范围、压力的影响因素、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与经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脉搏氧饱和度、手术舒适度、粘膜活检、肺活检成功率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BP、SBP、HR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观察组患者手术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④观察组患者活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经喉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提高检查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局部麻醉支气管镜 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制衔接管加喉通气技术施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需使用纤支镜诊治的患者10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纤支镜检查和治疗,观察组使用自制衔接管加喉通气技术施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命指征平稳,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通过自制衔接管加喉通气技术可明显改善纤支镜诊治安全性,增加舒适度,使常规纤支镜不能进行的危重患者得到诊治,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自制衔接管 喉罩通气技术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不同心肺复苏初期道开放方式的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喉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对两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治疗总有效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成人工通气时间等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值<0.05,统计学分析有对比意义。结论将喉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应用在急诊心肺复苏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心肺复苏 气道开放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人工道患者的集束化管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三所医院收治的人工道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3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人工道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ICU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疗效及转归。临床效果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集束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行道管理干预措施,以此分析道管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对6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道管理措施气管插管+球囊、口咽通气管+面罩、口咽通气管+面罩+球囊,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的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行道管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

  • 标签: 急性重症 酒精中毒 院前急救 气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