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腹股沟疝的儿童患者行以形小切口的治疗干预手段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做以总结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5年1月到同年6月间在我院中就诊的患腹股沟疝的患儿当中共择取出50名,依照随机抽签的形式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当中包括25名患者,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穿衣腹股沟切口治疗干预,对实验组则行以形小切口治疗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还是切口的平均长度均显著的好于参照组,对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腹股沟疝的儿童患者进行形小切口的治疗干预手段,能够比起常规性的治疗措施更加有效,治疗结果也更加令人满意,且有助于患儿尽快治疗结束出院,减轻其痛苦,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横形小切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改良纵切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5例慢性肛裂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分试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纳传统肛裂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纳改良纵切缝术治疗。比较肛管直径、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肛管直径组间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肛管直径均显著较术前明显扩大,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试验组较短,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纵切缝术可有效扩张慢性肛裂患者的肛管直径,减少并发症,加快创面的愈合,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突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为第三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突综合征腰部热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热图,为第三腰椎突综合征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裂切除术和纵切缝术对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60例肛裂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有32例患者接受了肛裂切除手术,有28例患者接受了纵切缝术,对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和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治疗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愈合时间和疼痛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肛裂患者可以选择肛裂切除术和纵切缝术治疗,其效果均比较好,两种手术的愈合时间、疼痛和并发症各有优劣,需要视情况使用。

  • 标签: 肛裂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浮针疗法分期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第三腰椎突综合征患者12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浮针组(仅使用浮针法)、刃针组(仅使用刃针法)、浮刃组(先使用浮针法,再使用刃针法)、刃浮组(先使用刃针法,再使用浮针法),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分析四组治疗效果。结果刃浮组治疗总有效率82.50%(33/40)高于浮刃组的75.00%(30/40)、浮针组的72.50%(29/40)、刃针组的60.00%(24/40);治疗后30min、30d、90d治疗后四组VAS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刃浮组、浮刃组、浮针组及刃针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浮针疗法按照不同分期治疗第三腰椎突综合征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以急性期治疗效果最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浮针疗法 分期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硬膜外和腹肌筋膜组滞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7例作为主要探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时间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肌筋膜阻滞下实施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以及患者心率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实施过程中,采用腹肌筋膜阻滞效果确切,腹肌筋膜阻滞具有起效快,影响小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种麻醉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硬膜外 腹横肌筋膜 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患者,将其按照奇偶顺序进行排序,46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46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子宫按摩联合缩宫素、缝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前置胎盘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肛裂切除术与纵切缝术治疗肝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肛裂患者8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肛裂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纵切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如并发症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虽略高于对照组80%,但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高于对照组5%,且P<0.05。结论纵切缝术与肛裂切除术在治疗肛裂疾病上,疗效均较为突出,各自具有一定优势性,因此则要求临床医生明确掌握患者各项指征,根据实际状况给予治疗。

  • 标签: 肛裂 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8字缝合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缩宫素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子宫复旧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缩宫素使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长期发热、切口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发生,产后42天随访子宫复旧情况,观察组占98.00%(49/50),对照组占94.00%(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形环状缝合术在前置胎盘的剖宫产术中止血效果好,简单易行,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且无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置胎盘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缝合术 产后出血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枕位或枕后位难产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方式帮助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的出血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在术后出血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枕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术后出血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自然分娩 枕横位 枕后位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S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简单易行,对患者损伤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止血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率及输血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子宫下段出血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剖宫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岗街道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并分析其存在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在深圳市龙岗区岗街道抽取26所中小学,对其教室进行现场教学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学校间指标合格率的差异。结果教室人均面积符合率为34.62%。课桌椅总符合率为2.24%。学校采光系数合格率为63.46%,公办学校合格率(86.11%)高于民办学校(44.05%)。黑板面照度合格率为9.62%。而监测学校外环境噪声对普通教室产生的噪声总合格率为0.64%,合格率偏低。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岗街道中小学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采光系数、黑板面照度和噪音等监测指标合格率较低,教学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教学环境。

  • 标签: 横岗街道 中小学校 教学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03-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岗街道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物中毒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03-2014年岗预防保健所接报处理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材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4年岗街道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34起,中毒人数367人,无死亡病例;微生物性因素占比例最重(76.47%),其中最主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占全部食物中毒事件一半以上(52.94%);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为工厂企业食堂(70.59%)。结论岗街道食物中毒事件均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高发地点、高发人群、高发季节和主要致病因素等特点,加强宣传监管力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 标签: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的患者100例,年龄50~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罗哌卡因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B组)。A组于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肌平面阻滞,每侧20ml;B组给予0.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1μg/kg,每侧20ml。两组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含舒芬太尼1.0μg/ml,地佐辛0.1mg/ml,昂丹司琼16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术后入PACU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心电图、呼吸、SpO2。记录术后2、4、8、12h的VAS及Ramacy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8h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4、8、12hB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肌平面阻滞用于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