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5例(均为单眼)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矫正视力0.1~1.0。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虹膜表面、后面出血,术后前房、瞳孔区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经3d~2周治疗均恢复。结论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熟练的显微操作及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虹膜粘连 无晶体眼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8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均采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均在患者术之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时再次检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跟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状态明显较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的各时间段屈光度与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植入式隐形眼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颌第磨牙C形根系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处口腔科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患者(10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下颌第恒磨牙,根尖孔发育完全。观察98例患者C形根系统X线诊断、显微镜诊断情况,以及根预备、充填效果。结果98例患者通过根治疗,手术前X线片主要影像显示锥形融合根,根中30%存在条索状X线低密度区。根显微镜下,98例下颌第磨牙根管口,主要表现为C1、C2、C3。结论C形根的形态比较多变,合理分类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应联合X线、显微镜诊断,以此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

  • 标签: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临床诊断 观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复明工程中的效果。方法:对609例(609眼)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观察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者421眼,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均9眼,术中后囊膜破裂18眼,术后角膜水肿35眼,反应性虹膜炎20眼,前房出血3眼,瞳孔变形2眼,高眼压2眼。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安全有效,适于复明工程开展。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 人工
  • 简介: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植入Bigbag晶体植人术的护理。方法术前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人工晶体度数,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保持玻璃体的稳定性。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共11眼,≥0.3者共17眼,〈O.3者5眼。术后无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增加玻璃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近视/并发症 白内障/并发症 晶体植入 眼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类型选择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硬质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视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白内障,可以让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在临床中值得到力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相关临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80例患采用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优质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素表面处理的人工晶体(HeparinsurfacemodifidIOL,简称HSM-IOL)在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0眼糖尿病白内障患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机分组,人工晶体经肝素处理过的组为实验组60眼,年龄23~78岁,男41例,女19例,人工晶体屈光度+3D~+28D;未处理的为对照组60眼,年龄25~82岁,男37例,女23例,人工晶体屈光度+2D~+29D。结果分析资料采用行X列资料的卡方检验,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炎症反应重者较实验组明显增加,(P<0.05)。术后随访至少1年,比较2组术后矫正视力情况。肝素处理组在术后1、2周时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视力的差别逐渐缩小,至术后1年左右2组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M-IOL可减轻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炎症反应。

  • 标签: 肝素 人工晶体 糖尿病 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相关情况。方法选择从2016年10月起、截至到201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共120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总结患者术前、术后30天眼干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术后30天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显著提高、泪液分泌量大幅减少、泪膜破裂时间显著缩短、且角膜荧光染色有显著增多,差异比较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会对其眼表造成一定影响,会阻碍到其泪膜正常功能的发挥,诱发干眼症状,需积极采取预防举措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疾病治疗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方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房水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疾病治疗中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房水蛋白水平,提升患者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葡萄膜炎 白内障
  • 简介:自1967年Kelman首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来,由于该手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患者不需住院等优点,近年已逐渐在国内推广.笔者随机总结1999-03~2004-04白内障患者95例102只眼,他们均接受门诊白内障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术并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中使用双电凝止血的术后疗效。方法将30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双电凝止血)150例和对照组(电刀止血)150例。比较2组术中手术时间,血肿数量及术后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血肿数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切口感染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中采用双电凝止血切口愈合较好且阴茎血肿数量及感染率较低,无不良反应,方便实用。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双极电凝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例临床拟诊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病变损伤的腰神经根,经治疗性诊断造影确定责任盘相。结果5例病例在手术前的腰椎间盘造影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不相吻合,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异性,不能准确定位病变椎间盘(见表1)。在微创介入治疗中的经典椎间盘造影确定的责任椎间盘和肌电图检查完全一致。结论应用肌电图可以提示隶属神经肌肉疾病的腰神经病损伤的腰神经根,具有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 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进行双汽化电切宫颈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5例宫颈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摘除方法,观察组采取宫腔镜下双汽化电切术。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于照组,对照组宫颈息肉在术后12个月复发状况占比14%,观察组占比57.8%,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进行双汽化电切宫颈息肉可以缩短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降低复发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双极汽化电切术 宫颈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青光眼白内障患者45例,依照手术前视力情况进行分组,给所有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研究各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和眼构成比,在此基础上定期追踪患者视力和眼压变化。结果视力超过0.2且低于0.4的眼睛术前术后的眼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视力范围的眼睛术后眼构成比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一定时期追踪后,其视力和眼压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引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硬体植入到老年青光眼临床治疗中,有利于降低患者眼睛眼构成比,提高患者视力和眼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老年青光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双射频消融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及房颤的双射频消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相应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为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2.0%。结论对于心脏病变合并房颤的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上要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通过对患者心功能的支持、术后人工瓣膜抗凝治疗的指导及肺部呼吸功能的护理是该手术术后护理的关键。

  • 标签: 瓣膜置换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0例,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差异(1)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力<0.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在0.05~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人工晶体前膜、前房出血等,总发生率为31.67%。结论针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的实施人工晶体植入,促进患者伤眼视力的恢复。

  • 标签: 人工晶體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患者长期带导致气管黏膜堵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后气管黏膜堵患者5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或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探查,取改良后的气管套管经气管切口插入气管内并再次进入支气管镜发现气道通畅。结果5例患者更换改良式气管套管后气憋、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即刻解除,心率恢复,SPO2上升到95-98%。结论医护人员要加强气管套管的管理,尽早拔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长期带管 气管黏膜堵管 原因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前留置尿的最佳时机。方法以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8月,例数为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在入室后麻醉前对尿留置,实验组则在腰硬联合麻醉10min内完成尿留置,分析2组剖宫产产妇尿留置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剖宫产产妇尿留置前的血压、心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尿留置后的血压、心率水平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一次性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尿道感染、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后10min内对尿留置,可将患者的痛苦减轻,提高其留置尿的耐力。

  • 标签: 剖宫产 留置尿管 腰硬联合麻醉 最佳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0例,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差异(1)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力<0.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在0.05~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人工晶体前膜、前房出血等,总发生率为31.67%。结论针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的实施人工晶体植入,促进患者伤眼视力的恢复。

  • 标签: 人工晶體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 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