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的原因以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实行胃肠外科再手术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吻合口周围疝、残胃排空障碍、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50例患者通过再手术48例临床治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4%。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并且了解各种并发症,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胃肠外科再手术 并发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川崎病早期误诊的常见类型、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儿科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早期误诊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其误诊类型,比较其与非误诊病例在冠脉扩张与心脏扩大上的差异性,深入分析川崎病误诊的原因;结论川崎病早期误诊是主客观双重因素共同导致的,不完全川崎病的增多以及医护人员诊疗中以典型症状作为川崎病诊治的主要依据是导致误诊的关键因素;结果在幼儿川崎病的诊治中,医护人员要转变惯性思维,结合临床症状,以辅助检查来降低川崎病的误诊率。

  • 标签: 川崎病 早期误诊 原因 辅助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腔内超声25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像图表现。结果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病例中,单纯孕囊型12例,混合回声包块型8例,部分位于宫腔型3例,超声诊断率92.0%;误诊2例,误诊率为8.0%。结论超声是检查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下段切口处 妊娠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急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但之后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中易出现并发症,影响到预后。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对ICU患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改善预后。本文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概括及ICU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出发,对当前ICU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ICU患者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溶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摘要随当前全身麻醉的技术在腹部手术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手术之后的康复问题也备受关注,这些年以来,普外科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临床研究和观察,将以往全麻的腹部手术,常规去枕平卧六小时法进行了改变,采取了以后的办法让手术之后的患者康复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本文具体分析腹部全麻术之后早期卧位情况,以供参考。

  • 标签: 腹部全麻 术后 早期卧位 现状 护理难点 提高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分为A组10例和B组10例,均按照脑瘫跟腱术后康复流程训练,B组训练中增加振动疗法,均在石膏固定期间进行3周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平衡仪统计。结果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P<0.01)。B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早期治疗重要作用。

  • 标签: 痉挛型瘫痪 跟腱延长术 振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我科室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1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2016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按照早期盐酸氨溴索使用剂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早期使用常规剂量,观察组在早期给予加大剂量,统计两组患者的退烧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退烧时间、病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相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达到96.67%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83.02%的有效率比较,高于其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肺炎早期治疗过程中给予加大剂量的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缩短患者的治疗事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效避免患者的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大剂量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产前漏诊47例及产前确诊17例胎盘早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36.17%,漏诊率为73.44%,胎膜早破及催产素使用不当是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主要发病诱因,胎心异常、早产及阴道流血是常见临床表现,胎盘早剥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窘率明显升高。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较高,病情隐匿,发病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轻型胎盘早剥及后壁胎盘早剥B超检出率低是漏诊的主要原因,应提高警惕,反复检查,动态观察,才能降低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母婴病死率,减少孕产妇死亡。

  • 标签: 胎盘早剥 早期观察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急诊手术治疗嵌顿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嵌顿性内痔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都在一次性手术后治愈。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疼痛比较剧烈,3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现象,3例患者还出现了肛缘水肿的现象,2例患者有遗留的肛缘皮赘,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的缓解或者是消失。结论对于患有嵌顿性内痔的患者应该在早期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治疗效果比较良好。

  • 标签: 早期急诊 手术 嵌顿性内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0名,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名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3.47±2.41)、护理满意度评分(96.92±2.2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74.24±2.58)、护理满意度评分(82.42±2.37),(P<0.05)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情感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收治的15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护理,要点包括纠正因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采取了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止感染和中毒;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监护,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全部患者经过4~10d非手术治疗及综合护理,肠梗阻症状缓解。未发生肠坏死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其间规范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炎症性肠梗阻 护理 术后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中医治疗骨折术后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所收治的骨折术后早期肢体肿胀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125)。结论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取中医(中药烫疗法)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骨折 肢体肿胀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的静脉窦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的诊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对其形成的原因、临床上的病症以及早期诊疗的具体方案和预后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VST患者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其中由感染继发性的CVST患者7例,非感染性的CVST患者18例。在所有的CVST患者中,上矢状窦栓的形成最为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头晕、恶心、视力降低以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治疗方案中,使用单纯的肝素进行治疗23例,使用静脉窦内溶栓联合肝素进行治疗7例。22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经治疗后留有后遗症,4例患者不治身亡。结论CVST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很大,并且缺乏特异性,一般最常见于孕产妇。因而,对于CVST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联合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联合抗凝以及溶栓,是救治患者非常关键的步骤。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血栓的形成 早期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3-11月74例脑梗死患者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发病后1-6h(对照组)和发病后24h(研究组)进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次检查后CT结果情况。结果患者两次检查结果均全部呈阳性,且研究组在豆状核边界模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早期低密度影、轻度占位和脑沟消失等状态显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能够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为临床提供影像学改变证据,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脑梗死 CT检查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脑中风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所有患者均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受各种因素影响,接受康复护理时已超过48h,观察组患者在48h内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0%,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脑中风 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4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溢乳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窒息发生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呕吐发生率,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呕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健护理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的2月~2016年的2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所接收的127例儿童,予以本组儿童系统性、个体化的保健护理,调查本组儿童智力与身体发育情况。结果本组儿童在接受保健护理后的MDI量表及PDI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接受护理前,接受护理前后差异明显,<0.05。结论针对性、系统性的保健护理对儿童早期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能促进儿童智能及身体发育,帮助其有效预防疾病,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 标签: 保健护理 儿童 早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