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睑腺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睑腺按摩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中在我科进行睑腺按摩的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睑腺按摩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2300位患者经过护理后均不同程度的有所好转。结论对睑腺阻塞患者进行睑腺按摩和护理干预可与确保治疗、护理的有效性,更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阻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眼部睑腺疏通按摩方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干眼病患者60例120只眼,治疗组用上药物治疗和眼部局部热敷睑腺再进行疏通治疗,对照组只采取局部眼部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治疗后患者泪液分泌实验长度的对比及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有总效率大于对照组;结论干眼症患者经过睑腺热敷疏通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睑板腺疏通 干眼症 泪液分泌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睑腺囊肿手术后病人复发护理原因进行经验总结及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治疗室240例睑腺囊肿手术病人跟踪统计,对其中部分术后复发病人进行分析总结原因。结果240例中共复发18例,手术后复发率7.5%;导致手术复发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操作不够熟练规范,对术后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不到位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大对门诊治疗室护士眼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力度,严谨带教,培训护士必须考核合格后才予上岗,修定及完善治疗室告知制度及健康宣教内容,重视对手术病人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复发率,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睑板腺囊肿 复发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盘状半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全切除术)和观察组41例(成形缝合术),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IKDC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节功能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IKDC评分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成形缝合术应用在盘状半月损伤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成形缝合术 切除术 半月板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初产妇展开产前门诊对产妇心理状态的有效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均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检查及基础健康教育,观察组针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妊娠情况实施产前门诊强化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产前门诊满意度、情绪状态、自我效能、分娩方式选择上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大于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经过门诊教育后SAS评分与SDS评分下降程度更大;观察组产妇CBSEI-C32评分、EE-16评分、OE-16评分在产前门诊后提升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产前门诊有利于初产妇提升对生产的认知能力,帮助其减轻对分娩的恐惧,从而自主调节心态,提升生产安全性。

  • 标签: 初产妇 产前门诊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椎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和半椎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病患84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Ⅰ组行半椎切除减压术治疗,Ⅱ组行全椎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术中出血量比Ⅱ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为90.5%,Ⅱ组为83.3%,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3期半月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3期半月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MRI检查、CT检查,分析两者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诊断3期半月损伤准确率为91.51%,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50.94%(P<0.05)。3期半月损伤的GRET2扫描呈现高信号影,有斜形、垂直、水平、纵行、放射状等,切达到关节面缘,部分信号影和关节腔相连接,少数半月形态上出现异常。结论MRI在3期半月损伤准确率较高,能够清晰显示半月损伤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MRI 3期 半月板损伤 诊断
  • 简介:自噬是溶酶体参与的降解细胞代谢物质、细胞质蛋白质和细胞器的主要途径。自噬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受损的细胞器或细胞质蛋白质被包裹进单独的膜结构内,并逐步成熟为双层膜小泡即自噬泡。自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

  • 标签: 自噬 调节通路 肿瘤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的100例(200眼)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成各50例(100眼)每组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病患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病患进行综合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治疗比常规药物治疗对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病患治疗效果更好,值得继续推广至临床。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骨钩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实施治疗的10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肩峰、锁骨远端双侧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优良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2.8±0.9)h和(100.3±10.4)ml,观察组分别为(2.7±0.8)h和(108.2±10.1)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9.0±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结论在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锁骨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对治疗睑腺功能障碍病人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诊治的168例睑腺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干预组(8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BUT及睑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干预组改善程度大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期间的满意度比较干预组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睑腺功能障碍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其不适感,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睑板腺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将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弱视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接受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以及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28/40),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可以显著提高近视性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视感知觉疗法 调节功能训练 近视性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I与试验组II均32例,试验组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I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PCT、CRP水平,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SOFA评分,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组I患者治疗后死亡17例,死亡率为53.1%;实验组II患者治疗后死亡13例,死亡率为40.6%;实验组II的死亡率比实验组I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推行与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严重脓毒症 激素 免疫调节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 ,共纳入研究对象 250 例,均为 进入 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 250例脑室出血 患者, 根据放置脑室引流管先后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25例。 对照组在 手术后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病人床栏上, 观察 组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引流过度率 2.4% 、引流不畅率 1.6% 、非计划拔管率 0.8% 均低于对照组引流过度率 12.0% 、引流不畅率 13.6% 、非计划拔管率 15.2%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观察组操作人次 129 次、操作时间( 3.25±0.42 ) min 均低于对照组操作人次 163 次、操作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时机选择。方法根据不同病程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的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各项术后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行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时,最佳治疗时间为病程6-12周之间的患者。

  • 标签: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慢性结核性脓胸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6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爪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更低,呼吸机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仅有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速度加快,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 爪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外侧接骨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tzker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法我院选取80例Schatzker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内外侧接骨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结果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患者的肿胀、负重、上楼、下蹲、疼痛方面评分优于Ⅴ型、Ⅵ型,相比较,差距较大(P<0.05);而Ⅴ型、Ⅵ型患者的肿胀、负重、上楼、下蹲、疼痛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atzker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高于Ⅳ12.20%型和Ⅴ型21.05%,相比较,差距较大(P<0.05)。结论对chatzker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实施内外侧接骨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效果理想,其优势为骨折端暴露清晰,内固定牢固可靠,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

  • 标签: SchatzkerⅣ-Ⅵ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接骨技术的实际价值。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和平均分成传统组和微创组。传统组患者应用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治疗优良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患者,P<0.05;微创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接骨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传统内固定术 微创接骨板技术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s,BKca)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上有着丰富表达的重要的离子通道,对维持VSMCs的膜电位水平及血管的张力和舒缩状态、调节VSMCs的增殖与凋亡以及表型转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BKCa在调节血管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血管平滑肌细胞 离子通道
  • 简介:目的:癌症患者浆和组织浸液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MISA法检测188例癌症患者血浆TM和24例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的TM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血浆TM水平(33.47±14.2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22μg/L,P<0.01),癌症转移组(41.68±16.9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TM(18.45±9.96μg/L)比术前组TM(28.29±11.74μg/L)明显回落(P<0.01),术后复发转移组TM水平(34.50±12.57μg/L)明显增加。癌的类型中,肺癌、胃癌和胰腺癌三种的转移性癌均明显高于各自的非转移性癌(P<0.05-0.01),而非转移的胃、胰腺癌、食道癌和喉癌比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癌组织浸液TM(647.71±317.51μg/L)显著低于基领近正常组织(1455.63±772.22μg/L,P<0.01),而其血浆TM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癌症患者血浆TM升高与癌组织的TM表达无关,与癌的扩散转移有关,因此可作为病情进展和转移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临床意义 血浆 组织浸液 凝血酶调节蛋白 癌症 检测